徐灿
摘 要: 如今学界对李白诗歌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对他的散文研究较少,在李白存世的散文之中,赠序颇多。赠序的表达手法具有多样性,抒情、议论、记叙皆可融入其中, 李白的赠序散文因此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
关键词: 李白 赠序 艺术性 影响
序是中国较为古老的文体之一,一般存在于典籍、文章之前或者之后,用以说明与该文章相关的内容。据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引东莱云:“凡序文籍,当序作者之意;如赠送燕集等作,又当随事以序其实也。”①可见序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依附性的序文,多为叙述篇章内容所作,有书序、文序、诗序、杂序等;二是独立性的序文,多为叙述事件起源、抒发情感所作,有宴游序、赠序等。赠序作为序文的一种,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据“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②见得赠序兴于唐代,是文人之间带有勉励、推崇、赞许意味的临别赠言,往往因人立论,道出某些观点,言辞恳切、意味深长。如今学界对李白诗歌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而对他的散文研究较少,在李白存世的散文之中,有赠序、宴游序等,其中赠序颇多。
一、李白赠序概述
《全唐文》记载李白的赠序达到了16首,统计如下:《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梦序》、《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早夏于将军叔宅与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秋夜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送戴十五归衡岳序》、《冬日于龙门送从第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饯副大使李藏用移军广陵序》、《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昭夷序》、《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全唐文》卷349)
赠序散文因为是赠言,所以有其独特的风格。赠序所赠对象是特定的,作者必须按照所赠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写作,李白赠序所赠对象多为同僚、朋友、亲人等,因此赠序的内容就不会仅仅是纯粹的道别离,而是时政学术、理想抱负、劝谏勉励、褒贬抒怀,无所不谈。他的16篇赠序中,有赠同僚移军、流迁、归京的,有赠亲人朋友赴举、出游、还家和归隐的。赠序的表达手法具有多样性,抒情、议论、记叙皆可融入其中,李白的赠序散文因此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
二、李白赠序的艺术性
李白的赠序在文学史上颇具地位,他赠序从内容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史的发展趋势。李白的赠序不拘格式,体例多变;主观色彩,真情流露;筆法夸张,不失灵气;以史为鉴,借古讽今。
(一)李白的赠序有意在作品中驰骋才气,不拘于特定的文体格式,骈散结合,使文章富有形式美的同时,情感表达的更加贴切。李白的序文多是随性所作,有时用词落句手法铺张,气势磅礴,使文章富有绚丽之感,如《秋日于太原南栅饯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风俗远,盖陶唐氏之人欤?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剧镇,非贤莫居。”
“今年春,皇帝有事千亩,湛恩八埏,大搜群才,以缉邦政。而王公以令宰见举,贾公以王霸升闻。”“幸叨玳瑁之筵,敢竭麒麟之笔。”
开篇即用骈散结合的方法,叙述太原地理形势的重要性,笔法铿锵有力,用词掷地有声,这些句式既保留了骈体文的四六字句法,同时又运用散句,使文章句式富有形式美,外散内骈,起伏变化,丰富多彩。
再如《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潀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骈散结合之际,将水流从天际而下的宏伟,水声贯彻山林的奇妙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人呼之欲出之感。
李白还善于运用排比句式来增强文章的冲击力,这样写出来的序文虽短小,却充满力量、气势强大,如《送戴十五归衡岳序》:“精微可以入神,懿重可以崇德,谟猷可以尊主,文藻可以成化。”用排比句式赞美戴十五的学问精深,道德崇高,才略纵横,文章精妙,整个句子一气呵成,富有力量。
此外,李白在有些序文写作中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采用反讽的手法来写作,如《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中:“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三清垂拱,穆然紫极。天人其一哉!所以青云豪士,散在商钓,四坐明哲,皆清朝旅人。”文中表面上称赞朝廷圣明,天子垂拱,而天下治,实际上是以反讽的手法来指出当今朝廷不重视人才,致使名哲贤士流散于民间,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
(二)李白的赠序主观倾向明显,抒情色彩浓厚,赠序本应该是叙述离别之情,表达真挚祝愿,进行叮咛嘱咐之作,但李白的赠序却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序文,或借赠别友人之际来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际和人生感慨,或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以及对社会种种不公的不满、愤懑之情,如《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写道:
“白以邹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盖风土之然乎!赵少翁才貌瑰雅,志气豪烈。以黄绶作尉,泥蟠当涂。亦鸡栖鹤笼,不足以窘束鸾凤耳。以疾恶抵法,迁于炎方。辞高堂而坠心,指绝国以摇恨。天与水远,云连山长。借光景于顷刻,开壶觞于洲渚。黄鹤晓别,愁闻命子之声;青枫暝色,尽是伤心之树。”
此序主要描述赵四蒙冤被迫迁于炎方,序中用禽鸟眷恋幼禽的鸣声表达父母眷恋子女的悲伤,使人惨不忍闻,从而更揭露出当时现实的残酷,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被迫害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控诉,文章基调凄凉,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迫害的的同情和惋惜,对压迫者的痛斥和控诉,这样强烈的感情基调和作者自己本身的政治挫折和痛苦遭遇是分不开的。
这一特点在《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表现得尤为明显:
“吁咄哉!仆书室坐愁,亦已久矣。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而金骨未变,玉颜已缁,何常不扪松伤心,抚鹤叹息?误学书剑,薄游人间。紫微九重,碧山万里。有才无命,甘于后时。刘表不用于祢衡,暂来江夏;贺循喜逢于张翰,且乐船中。”
此序开篇即不写送别之实,而是直接抒发情感,阐述了自己求仙学道未果,习文练武不成,漫游求仕不济,表达了诗人有才无命,时运不济,仕途不佳,报国无门的满腔忧愤和苦闷。这篇赠序自开篇就没有提到赠别之事,而是直接抒发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际,由此可见,李白好借赠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理想抱负。
再如《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开篇: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途拜见,预饮林下。专乃稚子,嬉游在傍。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导旧,破涕为笑。”
开篇回忆儿时诵读《子虚赋》对其中的描述的向往,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其沼泽的壮观景象。在安陆贪酒,蹉跎十年岁月。见到从侄长大感概自己的衰老,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抒发自己年岁增长却不得志的郁闷,蹉跎岁月的悔恨之情。
(三)李白的赠序笔法夸张,语言凝炼却饱含灵气,李白善用诗的语言来写序,因此他的赠序短小精悍、清奇峻毅,且延续了他一贯的诗歌创作风格,不吝用独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绘景写人,抒发情感。在他的序文之中,没有对具体细节刻意描摹的痕迹,他善于用平淡的笔墨从大处着手,勾勒出有鲜明特征的人、事、物,这些形象的描写,看似平淡却给人以一种充满灵气的美感,可以说是一种绚烂至极的朴素。
例如《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
“江南之仙山,黄鹤之爽气,偶得英粹,后生俊人。林公世为豪家,此土之秀。落发归道,专精律仪。白月在天,朗然独出。既洒落于彩翰,亦讽诗于金口。闲云无心,与化偕往。欲将振五楼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乘杯溯流,考室名岳;瞰憩冥壑,凌临诸天。登祝融之峰峦,望长沙之烟火。遥谢旧国,誓遗归踪。百千开士,稀有此者。余所以叹其峻节,扬其清波。龙像先辈,回眸拭视。比夫汩泥沙者,相去如牛之一毛。昔智者安禅于台山,远公托志于庐岳,高标胜概,斯亦向慕哉!紫霞摇心,青枫夹岸,目断川上,送君此行,群公临流,赋诗以赠。”
在此寥寥数百字,却构成了一篇完整详细的文章,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叙其家世,绘景描物,清抒隽咏,诚挚祝愿,一气呵成,简洁凝练,由此可鉴。
《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中的“天与水远,云连山长”、“洗清天地,雷雨必作”。在此作者用夸张之笔来绘景,天与水交汇一起,云与山彼此相依,以雷雨来清洗天地,在把握景物原有的特征之余,适当的将其特征夸大,使景色更加壯丽,更加形象生动地将景物描绘出来,奠定作品的情感基调,增加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匠心独运,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看似师法自然,其独特的构思又超乎自然之上。作者除了用夸张之笔来绘景之外,还善用夸张之笔来刻人,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例如《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中刻画李副使“勇冠三军,众无一旅。横倚天之剑,挥驻日之戈。吟啸四顾,熊罴雨集。蒙轮扛鼎之士,杖干将而星罗。上可以决天云,下可以绝地维。翕振虎旅,赫张王师。退如山立,进若电逝。”恰到好处的夸张,将李副使的英雄气概显露无疑,英武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整个人物形象血肉丰满、饱含生气,更添对其“不得封”的惋惜之情。再如《秋日于太原南栅饯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则阳曲丞王公,神仙之胄也。尔其学镜千古,知周万殊。又若少府贾公,以述作之雄也。鳌弄笔海,虎攫辞场。又若石艾尹少公,廓宙之器,口折黄马,手挥青萍。咸道贯于人伦,名飞于日下。实难沉屈,永情青霄。剑有隐而气冲七星,珠虽潜而光照万壑。”以夸饰的手法称赞王赞公的学识之渊博,贾少公的文采之精妙,尹少公的口才之雄辩,整个叙述用词精炼、地道、奢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充分体现了李白赠序的灵气,文中李白从第令问说他“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他抚掌大笑,扬眉当之,短短几字,将其动作、神态写的很成功,同时勾画出了李白谈吐自如,潇洒不羁的形象。由此可见,李白的赠序虽然多语言凝练,笔法夸张,但却不失灵气,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四)李白的赠序善用典故,常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多用典故或史实来阐明事理,如《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
“大功未足以盖世,威不可以震主。必挟此者,持之安归?所以彭越醢于前,韩信诛于后。况权位不及于此者,虚生危疑,而潜苞祸心,小拒王命。是以谋臣将啖以节钺,诱而烹之。亦由借鸿涛于奔鲸,脍生人于哮虎。呼吸江海,横流百川。左萦右拂,十有馀郡。国计未及,谁当其锋?我副使李公,勇冠三军,众无一旅。横倚天之剑,挥驻日之戈。吟啸四顾,熊罴雨集。蒙轮扛鼎之士,杖干将而星罗。上可以决天云,下可以绝地维。翕振虎旅,赫张王师。退如山立,进若电逝。转战百胜,僵尸盈川。水膏于沧溟,陆血于原野。一扫瓦解,洗清全吴。可谓万里长城,横断楚塞。不然,五岭之北,尽饵于修蛇,势盘地蹙,不可图也。而功大用小,天高路遐。社稷虽定于刘章,封侯未施于李广。使慷慨之士,长吁青云。且移军广陵,恭揖后命。组练照雪,楼船乘风。箫鼓沸而三山动,旌旗扬而九天转。良牧出祖,烈将登筵。歌酣易水之风,气振武安之瓦。海日夜色,云河中流。席阑赋诗,以壮三军之事。白也笔已老矣,月何能为?”
此篇赠序中多处用典,列举如下: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蒯生曰:‘……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据《汉书·鲸布传》:“汉诛梁王彭越,盛其醢以遍赐诸侯。”李白在赠序中引用典故,以史为鉴,写一位权位不及彭越和韩信的人,由于受到朝廷的怀疑而窝藏祸心,逐渐产生了反叛朝廷的行为。此指送州刺史刘展,他因为遭受到肃宗怀疑而反叛朝廷,谋臣邢延恩义都统三道节度史的官位去诱惑刘展,这就好比借洪水给海中的鲸鲵,拿活人去喂老虎。刘展叛军的势力浩大,可以呼吸江海,横流百川,轻而易举地占领十多个州郡,在此引用典故来寓意叛逆者被诛杀的下场。
据《文选·张衡〈西京赋〉》:“陈虎旅於飞廉,正垒壁乎上兰。”唐·李善注:“《周礼》:‘虎賁,下大夫;旅賁氏,中士也。”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来者以“虎旅”做卫士之称,在此以虎旅来寓指勇猛的军队。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去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在此以李广未尝封侯来感慨功大用小。可见李白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善于用典,在序的创作之中也保持了自身的一贯风格以其自身所思、所感为尺度去剪裁典故,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中李白在称赞孟赞府才华时也有引用典故:
“夫士有饰危冠,扬眉吐诺,激昂青云者,咸夸炫意气,托交王侯。若告之急难,乃十失八九。我义兄孟子,则不然耶?道合而襟期暗亲,志乖而肝胆楚、赵。鸿骞凤立,不循常流。孔明披书,每观于大略;少君读《易》,时作于小文。”
据《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虽亲犹疏,肝胆同体,喻亲近;楚越敌国,喻对立或疏远,以此来比喻虽近犹远。
三、对后代文人赠序的影响
赠序虽不始于唐代,却兴于唐代。唐以前的赠序不仅数量少,篇幅也短,唐以来写赠序的文人渐增,赠序的数量和质量也随之愈增。李白的赠序对后来者有着深刻的影响,继李白之后,韩愈的赠序文成就颇高。据吴讷《文章辩体序说》:“大抵序事之文,以次第其语、善叙事理为上。近世应用,惟赠送为盛。当须取法昌黎韩子诸作,庶为有得古人赠言之义,而无枉己循人之失也。”③可见韩愈赠序的价值颇高。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赠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前人的影响。
就其赠序的文体和语言来看,与李白赠序的文体风格如出一辙,如《送李愿归盘古序》中“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这一段虽用骈句,但句式多变,语言流畅,既有骈文的韵律,又有散文的美感。运用散文的语言将“大丈夫不与时者”表达的贴切到位。再如《送权秀才序》中“伯乐之厩多良马,卞和之匮多美玉,卓荦瑰奇之士,宜乎游于大人君子之门也!”此篇赠序本属应酬之作,但却因其用词落句多有新意,使这篇赠序颇具气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所赠的对象的美好祝愿。李白的赠序中多用骈散结合,使文章富有形式美的同时,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骈文能使描写叙述的表达功能发挥的更加充分,但是散文则给描写叙述带来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韩愈赠序的抒情风格和写作方法也受到了李白赠序风格的影响,如《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这篇赠序虽然是写给孟郊的,但文章开篇两段却对孟郊只字未提,而是抒发自己的感慨见解,认为各种事物如果不能处于平静之中就会发出声音,器物如此,自然界也是如此。随后指出孟郊因为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际,全文虽然点到孟郊之处不多,但这些感慨之词却也多是围绕孟郊而写。文章看似在叙别离,实则含蓄的斥责了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由此可见,相较于唐朝的其他作家的赠序,李白的赠序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常借赠别之际,感怀自己命途多舛,虚度光阴,在写作中又常常引经据典来阐明事理,突显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这十六篇赠序足以见得其文采,也为学者们对李白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对文学史的发展也颇有贡献。
注释:
①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42.
②姚鼐.古文辞类纂.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9.
③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42.
参考文献:
[1]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董诰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
[3]姚鼐.古文辞类纂.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