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闯入者》中的悬念设置

2018-03-27 07:59张桂郡
文教资料 2017年34期

张桂郡

摘 要: 电影《闯入者》延续王小帅电影一贯的现实主义题材并加入“悬念”这一新的元素,使影片更具有戏剧张力。本文以《闯入者》中的悬念设置为研究对象,分析导演在人物间关系、故事情节线的交织中铺设悬念的技法,更好地理解导演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把握悬念设置抓住观众注意力的规律,以期对此类悬念影片的创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 王小帅电影 《闯入者》 悬念设置

悬念是“处理情节结构的手法之一……是利用观众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理,在剧作中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其作用是能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入剧情发展,从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①产生悬念的方式有三种:一、观众知道将发生之事,剧中人物不知;二、观众与剧中人物都不知道将发生之事;三、观众不知道将发生之事,剧中人物却非常清晰。导演王小帅将悬念因素引入《闯入者》这部影片,片中人物关系、情节主线不通过直接的方式呈现,观众在影片的开篇就被导演所铺设的悬念疑惑,直至影片的结尾导演还在制造剧情的戏剧性突转,始终牵引着观众神经。本文从人物间关系的悬念、故事线情节交织的悬念、悬在观众心中的悬念这三个方面来解析整部影片。

一、人物间关系的悬念

王小帅影片中的人物关系谱基本呈现的是一种去复杂化的模式,《闯入者》也不例外,但在简单的人物关系下笼罩了一层让观众一时难以捉摸的历史情愫。片中围绕主要人物老邓的是她的儿子儿媳、红帽子男孩、去世的老伴儿、还有老邓口中的老赵。导演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叙述手法,而是充分利用观众的观影心理,不直接呈现人物间的关系,主要依靠氛围的营造和细节的刻画,使得人物间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年轻时支援三线的老邓回到城里,退休后的生活枯索无味,但随着无声电话的骚扰、红帽子男孩的闯入,使得曾经的纠葛与伤痛再次浮出水面。

(一)老邓与男孩

年过七十丧夫的老邓一人生活,整天为生活的琐事而忙碌,但其内心实为空虚,纵然有两个儿子生活在近旁,但却因无法融入到年轻一代的生活内心更加煎熬,红帽子男孩的反复出现让老邓空虚的生活又增添了一层惊慌与忏悔的情愫。

影片的片头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洗澡的纹身男孩,但整个系列镜头里始终没有给出男孩的正面,仅是通过几个小景别的镜头语言来表现他的局部特征,大景别的镜头语言来交代男孩所处的室内环境。此刻,观众会猜测男孩到底是谁,而阴暗光线下男孩后背上的纹身又为他的个人形象添加了某些不稳定的因素。透过玻璃鱼缸的模糊侧影,帽檐遮掩的面部,怪异的举动,这些细节的刻画给角色蒙上了一层悬疑的色彩。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细节镜头的处理,观众在潜意识里已经意识到男孩总是潜入不同的房间,并制造了抢劫与杀人案件,其危险人物的身份已被确定。而男孩不断地出现在老邓的周围,观众不禁为其担忧。老邓是男孩下一个目标对象吗?这一悬念在观众心中油然而生。老邓在银行取完钱等公交的过程中,男孩与老邓出现在同一画面,导演借助过肩镜头营造出一种偷窥感,此刻观众期待又害怕着发生什么事情。然而,导演却没有让任何事情发生,接下来交待了老邓取钱的缘由,男孩与老邓的关系一直悬在观众心中。此时,男孩的角色就如同希区柯克所言的桌下炸弹,告诉观众他的存在,却不告诉观众何时引爆,让观众如坐针毡。影片中段老邓与男孩的正面接触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一个小高潮,然而男孩始终是只一个陪伴者的身份,随后老邓“引狼入室”,观众的心可谓是提到了嗓子眼儿,此时观众所知道的比剧中人物多很多,再加上进入了男孩时常作案的空间,知晓一系列事件的观众不禁陷入悬念,老邓会不会有危险?随后,导演又利用观众的这种紧张心理,特写割西瓜的大刀,让观众心中一震。在观众急切期待男孩与老邓间冲突爆发的时候,导演却继续延宕,营造了一段梦幻的场景,镜头语言上利用大量的后跟与手持制造“鬼视点”,增加了这场戏的悬疑气氛。回到现实,老邓“幸免遇难”,男孩撕毁照片离开。从警察的口中剧中人物知道了观众早已知晓的男孩的身份,男孩入室抢劫并杀害孤寡老人的身份确认。然而男孩与老邓的关系就止于此吗?男孩为何撕毁老邓家的旧照片呢?导演利用老邓的过去继续交代人物,回到贵州的老邓,在老邻居的对话中,“孙子”“男孩”“北京”这几个字眼的出现,再有之前撕毁的旧照片的铺垫,观众会不由地自主联想,最后在导演冷静的叙事中,观众获得了人物间关系的事实——男孩以替上一辈复仇的身份来接近老邓。

(二)老邓与老赵

面对无声骚扰来电的闯入,主人公老邓心中尘封的秘密开始逐渐被唤醒。“老赵”“老赵的鬼魂”,老赵究竟又是何人?他与老邓有着怎样的过去?每次老邓提起老赵的名字,眉间总透露着一种不安与谴责,这样的神态刻画让观众心中产生疑问。疑问悬在观众心中,至于解答,导演还是在延宕。“老赵的鬼魂”这一具有悬疑色彩词汇的出现并反复提及构成影片的悬念元素,导演在把观众的好奇之心做足了之后才开始借剧中人物之口说明其中原委,“为了争取回京的名额,老太太拼命的写揭发老赵的材料,后来……”这样的一层关系的最终揭开,让观众暂且理清了思绪,对影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当然导演不但要擅长设置电影中的悬念,同时也会利用悬念放大的手法。除了这两对片中极力塑造的人物关系外,还穿插了老邓大儿子跟工人刘胖子之间的利益纠葛,老邓在大儿子口中得知了无声电话可能与儿子有关,在后来门口放垃圾的事件中,大儿子也一口咬定是刘胖子所为。然而,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主人公又开始进行自我推翻,固定电话每次显示来电的地区都相距甚远,刘胖子没必要穿越地区来恐吓老太太。同时,在老大家的电梯里同样出现了男孩,其用鸭舌帽遮住的面部让观众认为这样的出现不会是一种巧合。顯然影片中大儿子与刘胖子间的是非纠葛是作为一种延宕而出现的,在事件发生的关键故意减缓,为最终谜团的破解设置障碍,让观众心中的紧张状态持续放大。

二、故事线情节交织的悬念

影片《闯入者》中存在多条故事线索,且在故事线情节交织中给观众留足了悬念。看完影片进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影片的主线情节很简单:空巢老人老邓接到无声的骚扰电话,接着一个红帽子男孩闯入她的生活,夜宿后撕毁她家的照片悄然离开,直至报警才得知男孩已被警方确认为一名入室抢劫犯,并背负着一起命案。然而随着剧情的铺展,历史的封尘被骚扰者拨动,四十多年前的往事被公之于众,老邓由受害者的角色转变成了历史的施害者,为了良心的安慰,老邓踏上了回归的赎罪之旅,却不料事件发生了突转,老邓的赎罪之旅一脚踏空。

在主线情节之外导演安排了多条副线,主副线交织呈现,吸人眼球。影片从一开始通过婆媳对话的语气展现了两人关系的紧张,在影片中段出现堆砌在门口的垃圾后,谁是垃圾制造者的疑问也被婆媳间的争吵而消解;老邓来回出入两个儿子的居所做狮子头,隔代人间价值观的摩擦使得矛盾更加突出。此外,大儿子与工人刘胖子的矛盾也被带出。悬念除了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同时它还是观众在接受影片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副线铺设的婆媳间的矛盾、老人对儿子生活的介入、养老问题、空巢老人、同性恋等极具戏剧张力的事件,也是给观众造成了某种预期,他们会期待后面出现更大的矛盾冲突,“对传统叙事方式有接受习惯的观众难免不被带入导演所设的‘陷阱,认为这是‘起,想看接下来的‘承‘转‘合”②然而导演深意却不在此,在副线叙事的进行过程中,隐含的主线被逐渐唤醒,生活的琐事开始逐渐退出荧幕,红帽子男孩一边在他处作案,一边跟踪老邓,并且一步步地进入到老邓的生活,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观众预感到其指向的是更大的阴谋。而片中的一个主要情节点——老邓四十多年前的与赵家的名额争夺这一事件,却是通过老邓的大儿子之口告诉观众的。故事主线与副线的交织造成的戏剧情节使得整部影片的内容更加饱满,也使观众一直绕在其中,直至影片的片尾才知晓导演的意图。

最关键的发现往往造成了剧情的突转,使得悬念揭晓,真相大白。影片最后重返山区的老邓叩响老赵家的大门后,意外发现闯入其生活的男孩竟然是老赵的孙子。这个重大的发现,使观众恍然大悟明白真相,原来发生的一切罪恶都是来自于对四十多年前那场名额争夺的复仇。但这却又让老邓陷入纠葛之中,她知道老赵的孙子已被警察通缉。当警车来到村子时,老邓知晓他们的意图,抄近道欲先到老赵家报信,此刻观众的心又紧张起来,同时镜头节奏慢慢加快,手持镜头带来的晃动感又暗暗加重了观众心中的不安。当老邓送到信后,让孩子逃走,激烈的追逐中,观众内心是期待结局的美好的。然而,剧情再次突转,老赵孙子不慎坠窗,这也是片中视听最震撼的一处,原本来寻找内心救赎的老邓或许将无从获得救赎……

此外,导演还巧妙地运用声音这一元素制造了一个悬念。影片中会穿插着《我们走在大陆上》《山楂树》这类革命歌曲。在社区内的老年合唱团,老邓在门口孤独艳羡的张望,想融入但又怕被人发现。声音的穿插仿佛暗示了主人公老邓的过去,在影片的最后我们得知邓美娟的曾经,走在老旧工厂中《山楂树》的歌曲再次响起,悬念解开,丰富了影片的故事线。

三、悬在观众心中的悬念

悬念是维持观众观影兴趣的重要手段。一切叙事都有一定的长度,而观众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为了克服观众在观看时间较长的作品时心理上的疲劳感,悬念的设置与营造无疑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观众心中悬着念想“妙处在后头,现在还不能搁下不读,”③从而积极持续地关注影片。《闯入者》这部影片在片头就铺设了悬念,给观众设疑。

(一)谁是骚扰者

电话铃声多次响起,接起后却又无人应答,几组镜头后观众开始注意到无声的来电并非偶然,“嘟……嘟……”的挂机声带给观众一种心慌的感觉,到底是谁来电?为何又不说话?疑问悬在观众心中,无声骚扰电话随即又蔓延到老邓的儿子家,面对不曾知晓的电话另一端,主人公老邓与儿子开始以各自的思维来进行猜测,老赵?刘胖子?除了骚扰电话的闯入,堆砌在门口的垃圾、破窗而入的砖块,这一系列神秘且不安事件的发生,使得“谁是骚扰者”这一问题始终悬在观众心中。同时随着导演的继续铺陈,红帽子男孩的行踪越发可疑,观众心里也会有自己的猜测,红帽子男孩会是这一切罪恶的施加者吗?心中充满疑惑的观众开始期盼未知的揭晓。

(二)破旧的工厂

影片开篇缓缓移动的长镜头给观众呈现了一个荒废又充满历史感的工厂,缓慢的节奏将观众带入影片,并且随着叙事的展开破旧工厂的画面多次唐突出现,这种不合时宜的“闯入”又像是某种信号,参与影片的叙事,预示着即将发生危机。观众心中不免疑问,这是什么地方,与剧情的发展存在什么关系。随着剧情的推进,工厂场景的“闯入”既有真实的呈现,又有梦境的虚化,虚实结合间给观众营造了一种疑惑新奇的氛围,提高了观众的注意力,直至片尾这一悬念才被揭晓。

(三)留白手法造成悬念

留白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惯用手法,现今在电影中也被广泛的运用,《闯入者》中留白手法的灵活运用,给观众留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影片几近结尾时才告诉观众与主人公红帽子男孩是赵之孙,他的出现是为给爷爷报仇,然而,男孩夜宿老邓家却没有将其杀害,仅是选择了撕毁照片默默离开。这中间的情感,不会有人告诉观众,也不会有人告诉剧中的主人公,我们只能从导演所塑造的细节中猜测,或许男孩在跟踪的几日发现老邓的生活过得也很困苦,或许看到了老邓的孤苦无依而动了恻隐之心……此外,影片的最后,也运用了留白,男孩摔下楼去,之后伴随着坠楼的声音,在这里,导演“用声音回避暴力镜头,使电影镜头始终保持克制的态度”④,而坠落声又如同老邓的心咯噔一下,憔悴又忧心的面容下,老邓身子往下滑落,观众仿佛感觉到老邓的过错将不被原谅,甚至会伴随她的一生,镜头再切换到残损的窗户后,影片戛然而止。对于之后的事情,导演没有任何的细节提示,一切的结果都留给观众自己来填补。

除此之外,《闯入者》这部影片的片名就带有一定的悬念意味,观众会自动的带着谁是本剧的“闯入者”的疑问积极的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中去。

四、结语

梳理整部影片,我们不难发现《闯入者》主要是以空巢老人老邓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意外事件为主要线索展开叙述的。悬念的设置主要从上述三个层面体现,大量细节的铺设、电影语言的恰当运用,以及悬疑气氛的营造,使得片中的悬念效果更加突出。除此之外,导演巧妙借助观众的观影心里,不断地延宕悬念的揭晓,同时利用剧情的突转,在冷静、隐匿的镜头下给观众来个措手不及,使主要悬念一直保持到了影片的最后。红帽子男孩是陌生人、空巢老人及老邓生活的闯入者,老邓又是儿子生活的闯入者、是老赵一家的闯入者,而这一切闯入的罪恶都是因为四十多年前闯入普通人生活的一场政治运动造成的。导演铺设好了影片的悬念,再一层层地慢慢为观众剥开,虽然有所延宕,但观众还是神经紧绷乐意继续观看,直至影片结束既感叹影片的思想内涵又感叹导演的悬念设置技法,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王小帅作为一个导演应有的对历史的态度。

注释:

①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②陆长河.论《闯入者》中的平行叙事实验[J].电影新作,2015(06).

③[以]施洛米丝·雷蒙-凯南.赖干坚译.叙事虚构作品:当代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147.

④周修怡.论王小帅的电影创作[D].复旦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陈瑜.重新理解电影悬念[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赵嫣嫣.电影是怎样设置悬念的[J].电影评价,2007(04).

[3]王小帅.赛人,《闯入者》:无从救赎的后文革记忆——王小帅访谈[J].电影艺术,2015(03).

[4]陆长河.論《闯入者》中的平行叙事实验[J].电影新作,2015,(06).

[5]陈瑜.电影悬念的叙事分析[D].上海大学,2009.

[6]尹家美.希区柯克的奥秘——论悬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7]于忠民.在历史与现实的呼应中展开双向反思叙事——评王小帅的电影新作《闯入者》[J].当代电影,2015(06).

[8]丁堃莹.《闯入者》:忏悔是一种被原谅的罪[N].中国电影报,2015-05-06(014).

[9]郭利平.王小帅电影的叙事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10]杜思梦.王小帅:《闯入者》的商业性毋庸置疑[N].中国电影报,2015-05-06(025).

[11]王霞.《闯入者》对当下电影与当下现实的照见[N].中国电影报,2015-05-13(029).

[12]周修怡.论王小帅的电影创作[D].复旦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