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十年英语笔译测试研究述评

2018-03-27 08:3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笔译评分标准效度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250013)

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提出大学生应具备的五项英语能力,并对每项能力做出了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英语笔译更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要求的必修专业技能课程。

“测试与评估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一门课程的测试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工具。”(《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

穆雷(2006)指出:“翻译测试是翻译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因其主观性较强,多年来一直很少有人关注它的改革,翻译测试的研究至今都极少有人问津,仅有屈指可数的几篇论文发表。这对翻译测试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笔者选取25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从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方面对2006-2016年近十年来国内进行的笔译测试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国内笔译测试的发展历史脉络,整理研究现状,归纳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通过提高英语笔译测试研究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翻译教学和实践水平。

1.国内笔译测试的研究趋势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我们分别输入主题词“语言测试效度”、“笔译测试”、“翻译测试”搜索文献,在文献分类中选择“外国语言文学”,使用“被引”降序排列,根据主体关联度、发表时间、文章来源、下载及被引次数综合选取了符合标准的25篇文章,从研究趋势、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学术趋势搜索中,分别输入关键词“语言测试效度”、“翻译测试”、“笔译测试”,得出以下研究趋势:(1)语言测试关注度有起有落,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图一);(2)翻译测试关注度持续走高,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后的05-07年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2010年迎来另一个高峰,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关注度(图二、图三)

图一 语言测试效度研究趋势(1997-2017)

图二 翻译测试研究趋势(1997-2017)

图三 笔译测试研究趋势(1997-2017)

2.国内笔译测试的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高一虹(1999)发表的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将综述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材料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其中,材料性研究,又称为实证研究,包括将材料数据化的量化研究和以材料分析为基础的质化研究。非材料性研究包括理论及其应用的介绍、教学具体环节的操作性描述和总结个人经验与观点。以此为依据,本文对25篇英语笔译测试效度研究的文章就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分类。

表1 笔译测试效度研究方法情况(2006-2016)

从表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材料性研究占多数,且据笔者统计发现这一现象不分时间先后。非材料性研究由多以方法论及概念定义为主转为综述、经验总结性研究。实证性研究的方法也日趋规范化、多样化。

3.国内笔译测试的研究对象

将笔译测试的研究对象根据考生所在学校类型、英语专业考生专业方向和不同听力测试类型,分为三大类。考生所在学校类型主要分为大学、中学、高职;英语专业考生专业方向分为商务英语方向及非商务方向;测试类型主要分为全国统一性考试、非全国统一性考试(地区测试、校本测试)、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笔译测试的研究大多关注大学生,包括英语专业的和非英语专业的,商务方向及非商务方向的,但对中小学、高职学生的笔译测试的研究相当少,尤其是对初中及小学的研究没有发现(表2)。研究多以全国性统一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以及为研究对象,而对校内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地区考试等等关注较少(表3);由于商务英语语言及翻译具有其特点,有研究者将其单独列出研究(表4)。

表2 以考生所在学校类型为对象的论文状况

表3 以测试类型为对象的论文状况

表4 以英语专业考生专业方向为对象的论文状况

4.国内笔译测试的研究内容

根据以往综述分类及影响效度研究的因素,本文将25篇文章分为5大类,分别为方法论及指导原则,主要分布于早期测试研究;笔译测试的构念研究,也就是研究笔译所测试的目标能力;笔译测试的信度、效度;考生答卷分析,包括错误分析、心理研究等等;评分研究,包括评分方法、评分标准等等。研究发现其中关于笔译测试信度、效度的研究最多,占比大于50%。

4.1 方法论及指导原则

穆雷在其2006、2007年发表的研究中阐释了测试与考试、考查和测验的关系以及测试与评估、评价/评量/评鉴的关系,测试是指用一套问题来评估被测试对象的能力、才能、技巧或表现。明确测试的含义是进行测试的基本条件,也为接下来制定测试计划奠定了基础,因此早期对方法论的研究虽然是非材料性研究,但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进行测试必须参考的。

4.2 构念研究(目标能力)

李家春(2008)根据前人研究加上自己的经验进行了非材料性研究,对测试的翻译能力进行的界定(图四)非常有参考意义。

图四 翻译能力要素图示

笔者认为能力的界定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完善,所以对笔译测试目标能力的研究不能停止,所综述的文章中引用PACTE研究小组的能力界定并进行完善的较多,同时国内许多研究者根据早期国内翻译大家所提出的翻译标准结合国外研究成果总结出了新的更具中国特色的翻译能力界定,值得思考。另外,商务英语等一系列职业英语翻译需求的增加也为接下来笔译需求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4.3 考生答卷分析

陈怡(2010)总结分析了全国翻译资格三级考试中的常见错误:英文理解力低,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有误差;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汉语表达欠准确;地名和数字的翻译错误较多;看原文不仔细,漏译较多;翻译技巧缺少训练;背景知识欠缺。

翟秋兰,王冉,王华(2013)研究了笔译测试中,焦虑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发现焦虑和笔译策略的运用和频次均有显著相关。文章将康志峰(2012)的研究中划分的口译焦虑高、中、低三个等级应用到自己的实验中并结合有声思维资料分析法(TAPs),结果表明只有在焦虑等级为中基的受试者能较为全面地运用各项翻译策略,解决各种问题,促进母语的生成,较好地完成笔译任务。

笔者发现在类似考生笔译测试常见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所收集的研究材料多数为近两年的全国统一性考试数据,数量较少且范围较窄。另外笔者认为接下来此类研究应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多关注错误分析及考生各方面心理研究。

4.4 评分

4.4.1 评分方法

国内近十年针对评分方法的研究甚少,且并未阐明使用某种评分方法的科学原因,比如肖维青(2012)关于选择研究方法的阐述只有一句“翻译测试中较为常用的评分方法”。国内研究大多沿用的是刘润清 (1991)总结的三种翻译评分方法:(1)机械法,又叫计算错误法。数出文章中的错误,按错误数目扣分。(2)印象法。凭阅卷者的个人印象给等级分。(3)分析法。把一篇作文分成若干项目,按照事先集体规定的对各个项目的评分标准,对每项分别评分,最后统计总分或给出等级。

根据综述文章,可以看出国内大型考试多采用分析法,也有一些老师的随堂测验采用机械法及印象法。评分效度是测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接下来的研究应着重放在各种评估方法的测试效度上。

4.4.2 评分标准

关于翻译评分标准,王金铨、文秋芳(2009)将语义内容进行了量化制定了语义内容评定标准,将语言形式分成语言准确性和语言恰当性并且划分了错误等级,制定了语言形式评定标准。研究将两者结合形成了汉英翻译的分析性评分细则并且通过实证检验了其信度和效度。

国内现有包含笔译测试的认证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考试有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以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这些考试根据对测试者水平要求的不同,设计了评分标准,这些评分标准大都将译文划分为五到六个等级,对译文的语义、语言形式不同等级的要求进行了语言文字描述。另外我国其他地区的相关翻译机构也制定了翻译标准,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大型考试分等级划分,并未明确指出影响评分的各种因素在总体评分中所占比例,且多为文字性描述。

表5 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

笔者认为评分标准应同目的能力相结合制定,综述文章鲜有将能力界定以后根据其对评分标准及其效度进行检验的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如表五所示,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的评分标准中考虑到考生对英译汉、汉译英之间的掌握熟练度不同,评分参数的描述及占比也差别设定,这点值得我们思考、用实证研究进行论证。

4.5 信度、效度

李家春(2013)根据李筱菊(2001)对翻译测试信度影响因素的划分,从试题信度、阅卷信度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自身经验提出阅卷时,可以采用语篇分和细化评分点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译文评价。从测试内容与测试情境、测试分数与外部变量关系、测试的反拨效应三方面分析了笔译测试效度并倡导机考的普及。

江进林(2010)利用RASCH模型这一新型研究方法对测试效度进行的研究发现考生大体内部一致性较差,评分员的严厉度具有显著差异,但并未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下一步应对学生大体为何会失常/超常发挥进行定性研究。

国内目前对于测试信度、效度的研究虽保持着高度关注度,也通过实证性研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还是太少,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对象过于集中。对于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有了一定的目标,但实际进行的实证研究还远没有跟上。

5.国内统一大规模综合性大学英语考试翻译部分对比

前面介绍过国内现有的大型统一考试,其中包含翻译测试的综合类考试有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八级。对比发现考试题型单一,分值占比具有一致性,译文长度的设定有待研究考证,翻译内容也因考试对象与综合测试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表6 国内统一大规模大学英语考试翻译部分对比

笔者认为,分值比例及译文长度均根据相关要求及理论进行设定,但分值比例是否合适,CET-6的译文长度比TEM-8长是否合理需要进一步探究。且考试题型单一,仅有段落翻译一种题型,专八考试也由原本的英译汉、汉译英两题改革成为仅保留汉译英。这种题型的测试效度如何,是否可以开发出更多效度高的题型是笔者认为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另外,翻译内容也应该在研究范围之内。

6.小结

国内近十年来的笔译测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实证性研究与非材料性研究齐头并进,实证性研究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研究测试效度方面。(2)研究逐步从理论、方法论研究向应用、反拨等领域发展。更注重测试实践以及对教学的反拨作用。(3)研究主要以英语专业教学为主,中小学等鲜有研究,以认证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大型考试如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研究对象,但一些基于校本测试及研究者设计测试的研究成果同样引人注目。虽然对基于校内期中、期末考试及随堂测验的研究成果同样引人注目。虽然这类文章并不多,但是已有的研究同样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当然,国内的笔译测试研究现阶段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从题型来说:(1)翻译测试手段相对单一,过于综合与主观,大多采用英汉、汉英篇章翻译题型。(2)主观题评分标准趋向模糊,主要采用按错扣分法和整体印象评分。这些问题势必降低翻译能力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以后可以考虑选择题、短语翻译题、段落篇章翻译题、填空题、分析评论题、改译题等多种测试题型,并制定出不同题型的评分标准。

笔者认为未来笔译测试研究应继续将重心放在效度、效度及对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采用材料性研究与非材料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拓展校内期中期末、随堂测试的研究,从而设计出新题型以及更科学的评分标准。随着机考的普遍使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者相信未来定会有更丰富的研究课题等着我们使用更科学化、多媒体化的研究方法。

[1]陈怡.学习者翻译语料库与汉英文本翻译测试[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2]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语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陈学云.新课标下高中生翻译能力问卷调差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4]杜美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测试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2011.

[5]高一虹.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6]韩宝成,罗凯洲,语言测试效度及其验证模式的嬗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

[7]江进林,文秋芳.基于Rasch模型的翻译测试效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

[8]李洁,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三级笔译实务考试效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

[9]李家春,宋翻译测试中的能力界定与信度效度评估[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

[10]李秀丽.英语专业八级翻译测试对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11]卢敏.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二、三级口笔译和同声传译考试命题及考点分析[J],译苑新谭,2012.

[12]罗选民,黄勤,张健.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

[13]穆雷.翻译测试的定义与定位[J],外语教学,2006.

[14]穆雷.翻译测试及其评分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

[15]穆雷.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16]穆雷.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J],上海翻译,2006.

[17]穆雷,邹兵.中国翻译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1992-2013)——对两岸四地近700篇博士论文的考察[J],中国翻译,2014.

[18]彭康洲,袁巧玲.国内近十五年英语听力测试研究述评[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5.

[19]秦毅.英语专八汉译英测试常见错误及教学启示[J],外语教育科学,2015.

[20]王建佳.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英汉翻译量化评价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

[21]王金铨,文秋芳.学习者汉英翻译分析性评分细则的制定[J],外语教学,2009.

[22]王艳.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笔译课程测试内容与题型设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

[23]肖维青.不同评分方法下,翻译测试评分员间信度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

[24]翟秋兰,王冉,王华.焦虑与笔译策略内在关联实证性研究— 基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有声思维调查[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5]于文娜.翻译测试题型和评分标准对翻译能力测评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6]杨冰,商务英语笔译试题设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27]杨冬梅,穆雷,翻译测试的学科定位再探讨[J],外语教学,2016.

[28]张新玲,刘君玲.中国大学EFL学习者英汉/汉英笔译测试研究综述[J],上海翻译,2011.

[29]赵宁宁.PRETCO-A级翻译测试题型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4.

[30]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

[31]周赟赟.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二级笔译试题效度分析[J],外语研究,2012.

猜你喜欢
笔译评分标准效度
基于DOPS评分表细化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应用研究*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针对TOPIK评分标准的韩国语写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