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媒介素养视域下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2018-03-27 15:29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以利话语权舆情

当前,国际上,西方主流社会思潮不断地冲击并干扰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内,有的宣扬西方“普世价值”,有的专拿国史党史说三道事等。其目的就是要争夺阵地、抢夺人心、混淆视听。我们如果不重视这些来自线上线下的干扰因素,将会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下降,势必危及党的领导和威胁国家安全。因此,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不容乐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干部媒介素养

话语权,亦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法国哲学家福柯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话语的秩序》,他写道: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力。如对已有事态的解释权、对政治主张的阐发权等等。

意识形态话语权,它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决定着社会或网络舆论的走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控制社会主义舆论的权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价值判断、理论观点,有资格和能力主导、指导社会的发展。

媒介素养,指公众接触、选择、判断、理解、解读及运用媒介的综合意识与能力。它包括熟练的媒介使用素养、合理的信息消费素养、高效的信息生产素养和圆融的社会交往素养等。干部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他们在执行公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媒介综合意识与能力。

一般地,媒介素养较高的表现体现在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强的思辨能力,能坚持常常触网且及时网上发声音与互动;较低的表现凸显在对新媒体抱有装聋作哑的“鸵鸟”心态、隔岸观火的“路人”心态、妄自尊大的“家长”心态,把新媒体当成“自家的筐”,任性发言,不计后果;将网络互动当作一种时尚,手到心未到,鲜做实事。

提升干部媒介素养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应统一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筹协调推进的伟大实践中。

二、运用新媒介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困境

一是移动互联网对干部队伍的带来新挑战。其一表现在线下和线上“两个社会”的管理挑战。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多,普及率达到55.8%,其中手机网民占了7.53亿,由2016年的95.1%上升到97.5%。随着社交网络普及,线上网络成为线下社会组织动员的有力工具。其二表现在官方和草根“两个舆论场”话语冲突。由于话语体系、价值追求不同、传播路径各行其道等,造成“两个舆论场”“错位”。导致主流传统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不足,有丧失舆论主导权的危险。

二是干部队伍的新媒介素养现状堪忧。其一表现在对新媒介的意识与认知较为薄弱。一些党员干部仍然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唯恐祸从口出、避之不及,却不去积极调整与充电,形成了“本领恐慌”的窘境。《人民论坛》曾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调查者近70%的认为,政府官员患有“网络恐惧”。其二表现在引导与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亟需提升。基层干部媒介素养不足,相当多的人没有系统学习新闻舆论等专业知识。已习惯生活在传统媒体“和风细雨”的“可控式”舆论监督中。因为对网络舆情研判不准、处置不当,或反应不及时,丧失舆情处置与引导的良机;或反应过度,被网络舆情牵着鼻子走,搞得很被动,时有发生。其三表现对新媒介的利用能力不足。相当多的干部存在信息消费素养短板,对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技术、新趋势的掌握得不深,对“互联网+”探索不深等等。

三、全面提升干部媒介素养,不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身处新时代,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全面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更新知识结构,拥抱新媒体,深度修为自己的媒介素养。

(一)优化干部培训,着力提升媒介使用素养,以利触网

组织部门应该通过党校、行政学院(校)培训班,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党委中心组、支部学习等各类载体,在干训中加大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网络舆情应对等课程的比重。聘请资深人士授课、实战演练,增强实际操作、强化舆情危机意识、媒体沟通和应急处置能力。鉴于“识网”、“用网”等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项重要基本素质,建议把党员干部媒介素养纳入领导干部考察、考核体系,并在各级领导班子有针对性地选拔配备具有优秀媒介素养的领导干部。以此推动领导干部媒介使用素养的提升,为他们在网络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夯实基础,以利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增强话语权。

(二)践行批判式学习,着力提升信息消费素养,以利解读

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怎么解读,又如何运用?党的干部要能区分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还是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达成这样的价值判断,是需要学习积累的。唯有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线上线下统筹安排,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永不懈怠,不断上进。特别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原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时还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质疑意识。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才不致于被表象所迷惑,才能触摸到“真正的社会地图”,从而巧设议程,及时化解危机。

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下,又具备了较好的独立批判思维,那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时,就能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分析出信息背后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更好的了解民意。这为跟网民交流沟通打下了“伏笔”。

(三)推动意识形态感性表达,着力提升信息生产素养,以利“把关”

主流意识形态既需要理性表达,也需要感性表达,以借助文化和道德的力量进行有效的传播。如网上出现的《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漫画和《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动漫视频,作了恰当的感性表达。运用图形、数字、插画、动态图等形式,并辅以文字进行说明,让领袖形象走进大众,这更符合现代大众的心理接受习惯,拉近了与大众的心理距离。民众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威严崇高的领袖形象,更是平易近人的领袖形象,让领袖人物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近而敬之”的。从此可以看出,要能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同步,形象生动的展现我党的干部选拔理念、方式及领袖形象,要具备高效的信息生产素养才行,特别是信息生成的“把关”能力要求很高。

(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与处置,着力提升社会交往素养,以利引导

从舆论的生成环节来看,在与“意见领袖”互动以及融入“意见的传播与整合”这些互动环节,党的干部是否具有圆融的社会交往素养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与处置影响很大。既然网民对焦点事件或新闻已表现出具有一定影响力、倾向性、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意见或言论,那么我们党的干部在网上引导发声需要秉持“网言网语接地气,表达亲民有‘温度’”“有来有往以情互动,直面拍砖有‘风度’”“问题导向换位思考,贴近诉求有‘力度’”的“暖互动”社会交往素养与风范,以利打通党的干部与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从而实现更有底气、更加顺畅、更加有效的互动,以利引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骆正林.媒介素养与政治传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3]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4]杨虹艳,许一凡.官员上网千万别“端着”[OL].人民日报,2016-08-11.

猜你喜欢
以利话语权舆情
“君子未尝不欲利”:程朱义利观的创见*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人类学视野下“无国家社会”的权力研究——以利奇的《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为例
舆情
舆情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舆情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当学生的思考与课下注释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