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畅
(成都理工大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成都 61005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而城市形象的作用也变得更加的重要,尤其是城市的整体定位,形象塑造及其传播营销策略等也受到更多的重视与青睐,打造优质的城市形象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形象俨然已经成为了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体参与市场竞争、谋求长远发展的关键核心。如今,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就是形象化,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形象的包装和宣传,这里的形象不仅是指城市的建筑和外观、而且还包括了由媒体生产反映城市软实力的文化意象。”‘城市形象’最早见于美国城市学家凯文·林奇的专著《城市意象》中,他认为城市形象是一种“公众意识”,是公众对城市的总体评价和认知。城市形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媒介、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的直观反映,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指标。”[1]目前,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的主流形式,但这种 “自塑”及“自话自说”的推广形式,最后难免落入内容同质化、叙事奇观化、形式单一化的窠臼,且日益攀升的制作与播出价格也让众多城市望而却步,寻找一种新型有效的传播手段已迫在眉睫。
“虚拟现实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作为一种仿真技术及一门极具挑战性的时尚前沿交叉学科,通过计算机将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生成一种虚拟的情境,这种虚拟的、融合多源信息的三维立体动态情境给人们感觉就像真实的世界一样。”[2]虚拟现实技术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让人们可以沉浸在一个美妙绝伦的环境之中。目前,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还提出包括虚拟现实城市、虚拟现实旅游在内的不少新概念,可以说,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为34.6亿元,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资本的逐渐进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大关。”[3]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特性:
虚拟现实技术是根据人类的各种感官和心理特点,用计算机设计出来的3D图像,立体且逼真,人一戴上交互设备就如同身临其境,好像与虚拟环境融为一体,最理想的虚拟情境是让人分辨不出环境的真假。
虚拟现实中的交互性指人与机器之间的自然交互,人通过鼠标、键盘或传感设备感知虚拟情境中的事物,虚拟现实系统则能根据使用者的五官感受及运动,来调整呈现的图像和声音,这种调整是实时、同步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然技能和感官,对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操作。
虚拟现实中的虚拟环境并非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人为设计创造出来的。但同时,虚拟环境中的物体又是依据现实世界的物理运动定律而执行动作的,例如虚拟街道场景,就是根据现实世界的街道运动定律而设计创造的。
虚拟现实系统通常装有各种传感设备,这些传感设备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上的设备,未来还可能发展出味觉和嗅觉的传感设备,除了官感上的传感设备外,还有动觉类的传感设备和反应装置,这些设备让虚拟现实系统具备了多感知性功能,让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能够获得多种感知。
一个城市的标志常常跟其著名的风光景致紧密联系,而一个城市的品牌效应也常常紧跟其旅游点发展起来。比如我们前往四川省乐山市进行旅游,我们对乐山大佛的了解程度可能远远超过对乐山市的了解,因为这个城市是因为乐山大佛这个享誉世界的景点而出名的。而我们去江苏省苏州市观光时,苏州城市中世界级的园林艺术以及江南水乡的独特气质使我们对于这个城市风貌有着特殊的印象,而苏州也因此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城市品牌。另外一类城市则是人为营造景观地标,由此来聚集人气和效应,这类城市景观可以弥补该城市独特地理风光的先天不足,将人造景观打造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比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英国伦敦的“伦敦眼”、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景观地标都是城市形象重要的组成内容,并形成人们对其城市独特深刻的记忆。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和塑造城市形象时,著名景点及地标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创作内容。另外,“城市中的中心广场、特色民居、地理风貌等都是让人感兴趣的元素。可以看出,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大部分城市形象主要是通过城市中的硬件景象实现的。”[4]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以建筑物为主体的现代人工环境,是表现城市形象的基础手段,也容易让城市形象拥有较高的辨识度和独特性。
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与特产,可以说美食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及形象重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往往是很多城市品牌宣传的重点。而中国拥有丰富的菜系,不同的地方都有非常丰富及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比如我们说起川菜时,常常会想到只有到成都及重庆才能吃到最地道的四川风味美食,城市的特色美食及小吃一直都是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表达能使受众产生更强更稳定的视觉联系,不仅促进受众对城市的认知,也强化受众对城市的记忆。从口耳相传到大众传播再到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美食搜索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美食记忆还原在新型的媒介上,促使受众产生了解这座城市生活方式的迫切愿望。很多时候我们想去一次这个城市,很大程度上都跟这个地方的美食有关,或者说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美食更加激发了我们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和兴趣。
当然,有时我们去一座城市可能并非只是为了城市的美景或者美食,有时往往是这座城市的节日和风俗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比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拉萨的雪顿节或者国外巴西的狂欢节等,着力展现城市的精神及文化内涵会让城市印象更加立体与饱满。另外,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也是城市底蕴的隐形表达,其往往是城市居民长期细致观察与体悟的结晶。无论我们用什么手段来对城市进行概括和分析,我们都希望城市最后是以它历史的厚重或者文化的感召来显现城市对大众的魅力。虚拟现实技术在表达城市形象时是独特而饶有特点的,结合城市的节日风俗与历史文化能深层抒发城市的情感,而对城市底蕴的挖掘也是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新型表述。可以说,完整全面的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光的融合呈现,当一座城市充满人情味的一面被呈现出来时,人们才会真正了解和爱上这座城市。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文化形象设计与塑造的手段,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不仅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更迎合了新媒体时代和受众娱乐文化时代的诉求,为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带来了生机。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摆脱了传统媒体接受信息的限制,依靠4G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接受甚至完成信息传播,在传统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的思路中,我们比较易于选择和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或杂志。就电视来说,制作一部提升城市形象的宣传片、电影、电视剧及电视节目在制作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其主要采用画面及解说或配乐的方式呈现,容易出现模式化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形式固化、内容同质化、风格同一化等,长时间的影片或电视节目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这种方式不仅被业界诟病也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而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形象传播方面的运用,可以在最短时间提供给受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让受众记忆更鲜活,传播效果更好。当代中国的城市形象建设逐渐演变为一种有意识地利用媒体去设计塑造城市形象文化的建构行为,即当代新兴的城市“造形”运动。正如吉登斯所言:“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媒体并不反映现实,反而在某些方面塑造现实”。媒体文化不仅可以在无形中塑造和建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反之人们也可以利用媒介文化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来建构现实,甚至创造出比当下更理想的“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城市宣传片单向传播的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直观表现手法,配合VR眼镜让受众可以直接体验到该城市的魅力及有趣之处,加上网络的口碑发酵,使得受众可以自发对体验的效果进行宣传和传播,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真实立体展现画面,将城市形象和内涵纳入互动情节之中,让人激发出更多参与兴趣,挖掘的是城市的文化内涵,寻找城市中最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特质。虚拟现实技术在通过制作真实精良的画面及参与功能集中展现其如同真实的体验效果,这是简单的广告宣传片不能相比的。相比传统宣传模式,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不易引起不良抵触情绪,这种润物无声的传播方式向受众传播了城市形象,也使得城市形象的展现不仅仅局限于风光及建筑方面,更突出了城市人文精神的内涵,如节日风俗、特产美食等。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给城市更多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一个城市的美景和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去不同的城市旅游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方式之一。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时间和精力成为出门旅游的最大难题,虽然有国家法定节假日,但是与其出去面对寸步难移、人山人海的场景,还不如在家享受自己的休闲时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如之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旅游局就发布一项虚拟现实体验计划,该计划主要通过头戴VR显示设备来领略该省的城市及自然风光,另外万豪国际也通过Relevent公司制造的内置Oculus Rift虚拟现实头盔的“传送点”,瞬间体验伦敦及夏威夷360度无死角的极致美景,包括头上及脚下都是影像。目前我国虚拟现实城市旅游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但它独特的优势为城市形象的推广和提升提供了机会,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多种交互手段与虚拟城市旅游中的事物进行信息交流,自主选择时间及感兴趣的地点或景区,并且还可以体验到不同时空事物单独或有机的组合形式。这种虚拟的“真实”体验能促使更多受众对该城市产生浓厚兴趣从而选择前去旅游,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指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运用各种指标反映出来的城市吸引、促进、获取、利用各种资源而进行自身发展的能力。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文化形象进行设计和塑造,要注意凸显城市的独特之处,从而扩大社会效益,提升竞争力。每一个城市本身的历史积淀和地域特色都是经历千百年时光的流逝和沉淀逐渐建立起来的,它们本身能体现出城市的独特气质和精神。由于地域风貌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城市自身特点造就了城市的形象,例如成都素有“天府之国”、“蓉城”的美誉,重庆则因独特的地理特征及气候特征得名“山城”、“雾都”等。除了对城市已有的形象进行梳理外,还需要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找准城市中最具有特色和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地标符号,形成形象定位,并将其与虚拟现实技术做结合,真实还原出立体的城市形象。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没有鲜明的定位,没有吸引观众的看点,就难以在茫茫信息之中脱颖而出,也就不能被受众更好地了解和熟知。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与城市应用的结合还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是指将城市中的各项复杂系统通过数字网络、虚拟仿真、可视化等技术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出综合的信息平台,包括城市地理、城市人口、城市资源、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社会服务、城市建筑等方面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手段,为人们提供了全方位的、身临其境的动态交互内容。可以说,全面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城市形象设计与塑造中不仅对城市形象提升和传播有不小的帮助,对于整个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也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凯文. 林奇《城市意象》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7: 5.
[2] 卢博. VR虚拟现实:商业模式+行业应用+案例分析[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2-3.
[3] 数据来源:《2017-2022年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2016年11月).
[4] 金定海. 中国城市观[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2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