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及体育游戏干预策略

2018-03-27 08:41:54曾卫平潘红玲
城市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指令辅助障碍

曾卫平,谭 慧,潘红玲

(1. 湖南城市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2. 湖南师大附属思沁中学,长沙 410217;3. 长沙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长沙 410015)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沟通障碍则是孤独症儿童的三大典型障碍之一。孤独症儿童缺少与人交往、沟通的动机和意愿,这是他们进入正常学校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医学界还没有针对孤独症的特效药物治疗方案,教育训练被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手段。体育干预作为孤独症儿童辅助干预手段,在孤独症儿童综合干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游戏作为体育干预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健身性、游戏规则和方法的简单可变性,适应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在孤独症儿童体育干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行为特征、体育游戏属性及补偿孤独症缺陷分类等总结分析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策略,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提供有效的体育游戏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更大程度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行为,为促进孤独症儿童的教学实施提供借鉴。

一、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行为

(一)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行为特征及表现

沟通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属于个体之间以口语、肢体、文字、书写等交换信息方式的社会活动。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的沟通行为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会使用表情、眼神、手势、语言等方式与他人沟通,也不理解别人与之沟通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尤其体现在主动交往上存在严重缺陷。已有研究表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功能言语发展迟缓,并伴有特殊形式的言语异常。[1]孤独症的沟通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主要分为在应答性沟通障碍和表达性沟通障碍两个方面。

孤独症儿童的表达性沟通障碍主要表现在难以使用眼神和手势与他人分享对事物的共同注意;缺乏沟通意愿,沟通行为被动;沟通目的简单,沟通功能受限,往往只能表达要求和请求,而较少表达意见或社交;有的会一直重复某一句或是某一手势来表达沟通的功能,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发音异常(如颤抖声、咂舌声、滴答声、大叫声和牢骚声等)。

二、体育游戏

(一)体育游戏的属性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分支。一般来说,体育游戏的属性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根据全民健身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是有针对性的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娱乐性、身体性、教育性、活动性、竞争性、规则性和自由性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点,它可分健身性游戏和竞技性游戏,由游戏的名称、游戏的目的、游戏的准备、游戏的方法、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六个部分组成。[4]-[5]

(二)体育游戏补偿孤独症沟通行为缺陷的分类

孤独症儿童在共同注意力、认知理解、沟通意向、语言及肢体语言等沟通行为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体育游戏通过创设情境,以诱导的方式引导自闭症儿童进入到情境中来,在体育游戏中,不管是道具、情境、动作还是角色扮演,都需要自闭症儿童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换。通过体育游戏不断的诱导,自闭症儿童从初步的游戏适应及其动作技能展示开始,从体育游戏中感受到社会化场景所共有的互动过程。在体育游戏的互动过程中,伴随信息的交换,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认知力、情感能力、沟通能力等均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体育游戏以其多样、多变性的特点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缺陷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每一种缺陷都可以选择相对应的一类体育游戏进行干预,我们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四类。

1. 视线接触类游戏:主要是从孤独症注意力、动作模仿、注意保持、分享注意等方面进行干预,涵盖投球、投沙包、套圈、保龄球、猫捉老鼠、抢尾巴、传球、模仿小动物等游戏。

2. 指令理解游戏:这是一种通过接收和理解视觉、听觉等信息做出回应的形式进行游戏,涵盖123木头人、红绿灯、我是搬运工、叫号接球等游戏。

3. 互动游戏:这是一种从理解信息及主动表达意见的双向互动的形式进行的游戏,具体类型有萝卜蹲、你说我做、大风吹等。

4. 主动表达类游戏:主要从激发儿童表达要求、请求、拒绝意向出发,设计游戏,做孩子不喜欢或难度较大的体育游戏,如过独木桥、过障碍、攀岩、推小车等。

货币资金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企业重要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能够直接转化为任何其他资产。企业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必须持有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根据货币资金的不同形态和用途,货币资金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三、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策略

(一)评估沟通能力和体育能力,以确定干预重点

每个孤独症儿童的沟通障碍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有的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低下,有的表现在缺乏沟通动机,有的表现在发音障碍等等,因此要兼顾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孤独症儿童的重点障碍为突破口,增加对重点障碍的干预次数,从而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二)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干预的体育游戏内容设计

1. 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应答性沟通行为及其体育游戏训练内容选择

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应答性沟通行为要从其眼神注意、手势、身体动作、认知和理解等方面入手,体育游戏的活动内容要以训练眼神、注意力、手势和身体动作等练习为主,因为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经常避免与他人眼神接触,而眼神接触是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行为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注意能力应首先使孤独症儿童能够与其他人进行目光接触。[6]可选择猫捉老鼠游戏,在进行目光接触训练时,采用强化的方法,一旦该儿童的目光接触到训练人员,不管目光接触时间的长短,训练人员都应对其进行物质奖励并口头鼓励来建立儿童的自信心。此后,训练人员可逐渐减少提示并增加与儿童目光接触的时间;训练其指令理解能力可以某一实际情境作为主题设计游戏,更易于被孤独症儿童理解,也有利于儿童对实际情境的理解,如红绿灯游戏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其对实际生活中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信号指示灯的理解。

2. 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主动沟通行为及其体育游戏训练内容选择

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主动沟通行为要从其主动表达请求、要求、情绪表达等方面入手,体育游戏的内容要以互动类游戏为主,以语言运用为核心,通过创建沟通环境来促进其沟通观念和沟通意向的培养和引导。[7]如激发孤独症儿童表达请求可选择难度较大的运动游戏来训练,如攀岩、过障碍等;让孤独症儿童表达要求可选择互动游戏来训练,如萝卜蹲、大风吹等;激发孤独症儿童情绪表达可选择其不喜欢、不愿意做的运动项目来训练。这要根据孩子具体兴趣爱好来选择。

(三)体育游戏中建立良好沟通的策略

1. 体育游戏中融入生活实际情境

孤独症儿童在认知理解上存在缺陷,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也会存在困难,但儿童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获得了一些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常识会有一些了解,适当地将现实的生活情境融入在游戏中,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理解游戏规则,也有利于提高儿童参与游戏的兴趣,如我是小司机的游戏,如果儿童踩着脚踏车,教师的指令只有简单地走走停停,儿童会觉得枯燥乏味,儿童兴趣不高就会不配合。但融入实际情境就完全不一样了,如:让儿童当司机带妈妈出去玩,停车让妈妈上车;路上遇到红灯要停,绿灯才能通行;车子没油了,要到加油站加油;游乐园到了,把车停好,和妈妈一起去游玩等等,儿童的兴趣上来了,游戏的效果就会更好,也有助于儿童对生活情境的理解。

2. 在体育游戏中增添沟通与互动内容

在体育游戏对孤独症沟通行为进行干预时,增添沟通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增添一定的沟通内容,不仅能够丰富游戏的内容,而且还能使体育游戏更具趣味性,让孤独症儿童更加积极地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对话和互动,从而使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如在我是搬运工的游戏中,如果妈妈只是发出指令,儿童将妈妈想要的物品运送到妈妈手上,妈妈没有任何回应的话,这样的游戏就会显得单调、枯燥、缺少趣味性,游戏也只是起到训练孤独症儿童理解指令的作用,如果妈妈给予反馈,对孩子微笑、说谢谢、表扬他,让儿童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同时在游戏中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互动,提高体育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

3. 以应用行为分析法为基础

应用行为分析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洛瓦斯等人根据行为理论发展演变出的一套较为完善的行为训练技术和操作系统,其中回合式教学法是应用行为分析法的核心,要求每个孩子的训练分解成最小,把最简单的元素呈现给孩子,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每个步骤都通过一定的辅助,反复几个回合,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每个回合都由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停顿五个要素组成。[8]指令是指主体诱发客体做出反应的刺激,在指令刺激时,指令尽量简单和准确,如拿红色,拍手、停车,发指令要及时,要抓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发出指令,由于儿童理解能力有限,在重复发出相同要求的指令时,要保持前后一致。对于儿童做出的反应要及时做出反馈,无论是对还是不对,都要及时说出来,如果对了,面带微笑,大声赞扬,如果不对,态度严肃说“不”或“不对”,稍停顿之后,再开始下一回合每两个回合休息两秒钟,为下一个回合做准备。对于一些不正确的反应,有不同的反馈方式,如果是没有反应,等5秒钟,再开始下一回合;如果是新授课中的错误反应,告诉他“不对”,下一回合给予语言或动作辅助,帮助其理解指令要求,如果是故意的错误反应或是哭闹,运用消退法,几秒钟不理他;如果是刻板、问题行为,马上制止。辅助是回合式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辅助包括身体辅助、示范、环境、视觉、语言辅助,身体辅助就是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帮助儿童完成正确反应;示范是指训练者把动作做给儿童看,把语音、词语说给儿童听,让孩子模仿;环境辅助是把孩子注意的物品(强化物或刺激)放到孩子容易注意的位置上,引诱孩子做出正确反应;视觉辅助是利用某些媒介(手势、符号、实物、图片、文字)引导孩子用眼去看学习目标,帮助其完成任务;语言辅助是利用说的方式给予提示,在孤独症儿童体育游戏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方法,如在新授课中,孩子很难对指令做出正确反应,则在指令说出后马上给予辅助,如身体辅助或示范。随着学习的进展,对孩子的辅助程度要及时撤去,孩子在辅助之后做出的正确反应要及时奖励(表扬、微笑、拥抱、击掌、食品等)对于不依赖辅助的行为要给予更高的奖励。强化是行为矫正技术中运用最普遍的一门技术,是指对儿童做出正确反应给予奖励,强化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奖励,包括儿童喜欢的食品、玩具、活动等;另一类是精神奖励,包括语言表扬、拥抱、击掌、微笑、手势等,这两类强化物都能促使儿童正确反应的行为得到强化,有的儿童偏爱物质奖励,有的偏爱精神奖励,所以采用哪种奖励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而定。

孤独症儿童在沟通行为上存在不同的缺陷,如注意力、理解、互动、主动表达等,体育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毋庸置疑,不同的游戏对孤独症儿童干预效果不同,我们首先根据体育游戏对孤独症沟通能力促进的功能进行分类,了解体育游戏能够改善孤独症沟通行为的哪种缺陷,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时,才能有的放矢。

对孤独症儿童沟通行为的认识与干预,应从沟通的整体观念考虑,既要注意沟通行为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要针对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独特的沟通缺陷和不同的沟通层次,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所以在干预前必须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其沟通缺陷程度,确定干预重点,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对于程度严重的沟通行为缺陷,可适当增加某类体育游戏干预次数,制定干预计划,这样才会更有效可行。在体育游戏教学中适当的建立沟通策略,创建沟通情境,以应用行为分析法为基础,正确使用指令、辅助强化等技术,其行为的干预将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淑红. 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1, 127(1): 52-56.

[2] 韩流. 李丹. 团体体育游戏改善幼儿不安全依恋行为的个案研究[[J]. 体育科学, 2015, 35(2): 41-47.

[3] 王梅. 不同年龄孤独症儿童行为特征的比较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1998(1): 2-9.

[4] 林宝贵. 沟通障碍:理论与实务[M]. 台北: 心理出版社, 2004.[5] 滕达. 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8(2): 260-262.

[6] 张丽艳, 袁茵. 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沟通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策略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6, 36(1): 102-104.

[7] 丹豫晋, 刘映海. 自闭症幼儿沟通行为及体育干预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2): 65-68.

[8] 戴淑凤, 贾美香. 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M]. 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欢
指令辅助障碍
听我指令:大催眠术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ARINC661显控指令快速验证方法
测控技术(2018年5期)2018-12-09 09:04:26
LED照明产品欧盟ErP指令要求解读
电子测试(2018年18期)2018-11-14 02:30:34
跨越障碍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汽车文摘(2015年11期)2015-12-02 03: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