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新探

2018-03-27 21:21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中国梦校园文化

(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大学校园文化综合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学风、校风和办学特色,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大学校园文化不仅是展现校园文化精神面貌和意境之美的载体,也起到传承大学文化精神的作用。校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与精神韵味,学生通过解读与欣赏校园文化的丰富意境,可形成对校园文化内涵丰满、感性的认识,在品读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深化对其认同感与归属感。习近平同志在当选国家主席后全面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要求青年学生要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紧密结合,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国家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因此,中国梦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大学教育中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工程。在全国全力以赴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的征途中,进一步推进高校文化建设,深刻认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客观分析相关工作的作用与意义,对推动高校素质工作开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一)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

高校文化建设是以师生和广大教职工为主体,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发展而成的,从思想道德、学风建设、精神面貌、人际交往、人格塑造等方面具有积极引导与良性教育作用的校园风貌。

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情操,在校园文化氛围中自觉地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培养其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爱学的高尚情操。同时形成学生自我行为矫正机制,通过独立判断与环境作用促使学生审视和思考自身言行与制度规范的一致性,在舆论作用下自我矫正与完善。此外,优秀的校园文化具备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将素质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指出环境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塑造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过通过教育环境与集体生活的综合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施予积极影响这一重要教育方法。充分肯定了校园环境文化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办学宗旨、办学风格、办学理念的深刻体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以丰富学生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为导向,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帮助学生主动了解思想文化、增加自身阅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引导学生构建独立健康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热情,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进步。因此,在校园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化育人与积极引导,使师生在自我规范机制与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规范自身言行,积极接受校园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修养与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良性可循环的自我发展机制。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提出环境教育与人的成长与发展存在重要关联性。特色校园文化是知识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持续有效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成长于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不仅有利于传承大学文化、塑造校园文化个性、深入贯彻办学理念,也具备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功能。因此,从本质上把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联系,因地制宜地推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中国梦”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场所文化标签建设不健全

学生每日在学校里生活学习,在去往宿舍、食堂、教师和图书馆的路上,进入眼帘最多的就是学校的文化标签,比如学校的宣传标语、会议条幅、报纸杂志栏等等。很多学生认为公共场所文化标签建设对他们的品质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学校知名度不够广阔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经过近几年在规模和数量上的快速发展,成立了一些硕、博士点,综合来看,部分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即便在省内来看也不是非常突出,加上很多高校地理位置上始终存在一定的劣势。这些学校应该抓住当前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的机遇,狠抓学校的学科特色,完善学校的校园文化标志标识,通过媒体等拓宽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高校特色不明显

我国的部分高校目前学科特色不明显,很多以师范专业主要方向的师范类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建设上一直没有形成社会上较为知名的学科,目前的校园环境建设中也没有刻意去凸显学校长久以来的教书育人、师范示人的教风学风,因而难以体现师范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学校的形象标识和识别系统还不够完善

我国部分学校的形象标识和识别系统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新校区的大门没有特色,总体来看还不够宏伟壮观,比方说笔者所在的“铜仁学院”四个字就不够醒目,另外学校的校徽校标不能随处可见,学生对于学校的形象和校徽的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对于他们的印象不深,甚至部分学生识别不出铜仁学院的校徽。应该加大学校成立纪念日的活动种类和力度,让在校生深刻体会学校的成立和发展历史过程。最后,在社会资源的争取和发展空间的扩延过程中,大学需要不断增进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校友凝聚力和社会融合力,创意雅致且富有个性化的校园景观纪念品具有不可替代的效力。目前很多高校在校园环境文化衍生品开发方面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个性发挥。

(五)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不够全面

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尽可能地让校园规划得到很好的执行,让整个校园的环境建筑在外观和颜色上做到整齐划一,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例如,陕西某高校在很早就委托上海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整个校园进行过科学规划与设计,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大体上也遵照了校园整体规划,但是在建筑风格、色彩色调、主体结构上缺乏统一性。因学校事业发展较快,一些新建的建筑不能完全依据规划建设,不得已临时由领导层开会决定。毕竟领导不是建筑专家,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在项目选址、风格确定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另外,学校的环境卫生条件也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部分学生随手扔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在刮风的时候,很多垃圾袋出现在校园里的树上或绿化带里,干净美丽的校园常常见到垃圾让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

三、“中国梦”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完善公共场所文化标签建设

众所周知,一所学院和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和积累,尤其是校园文化更需要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酝酿,更需要一代又一代学术大师和学者的引导及精神传承。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省市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很多教育资金支持,但是需要说明的是,100亿的资金可以在三到五年内快速建设一座功能完善、漂亮整洁的校园,但是仅仅靠资金投入是无法打造一种厚重、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的。

部分师范院校在当时学校创设之初就确立了教书育人的务实精神,尤其是为了培养众多新中国的合格教师而立下的诸多教学原则值得尊重和传承。进入大部分师范校园,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建校之初留下的带有厚重历史感觉的建筑物,学校的行政楼作为学校发展的历史见证,在校园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作为曾经的学校行政楼,具备着多种历史角色,诸多关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定在这里做出。一届届毕业生在这里领取毕业证,走向工作岗位,掀开人生的新篇章。作为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客体,学校的行政楼承载了全体师生对师范院校发展历史的回望与发展前景的期盼,是校园环境文化与校友资源网络的重要支点,对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品牌、营造底蕴深厚和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帮助学校扩大社会影响力、发展资源的有力支点。

(二)树立学校整体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

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校园环境文化是一项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指导理论,为校园建设实践提供指导,为整体工作构思与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为切实有效地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文化,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个人认为很多学校应在以下方面予以重视。

注重发掘校园文化底蕴,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文化要以体现办学精神、展现文化底蕴为导向,为师生提供环境和谐、底蕴深厚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在持续的学习中深化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认同校园文化的积极价值导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我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的过程中,应突出发展学院优势学科,展现综合性高校完善的学科设置格局,在展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广大师生自觉践行校训的具体实践,全面展现全体教职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构建校园环境文化时可做如下考虑:

1.设立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雕塑景观

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是高校树立校园文化特色的可行方法之一。因此,在校园设立古今中外名人的塑像,在纪念先驱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同时,也对师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设立教研中心,开展校史文化研究

通过教研中心组织安排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积极组织各类比赛,培养参赛者团结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通过设立多媒体教师开展师范类教育,为师生提供生活场景中必要的教师教学育人知识。通过组织校史文化研究,深度发掘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先进人物与事迹,广泛宣传,激励和引导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奋发向上,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三)强化校园环境综合治理

学校相关部门应在环境建设方面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精神,将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有效建议落实到校园景观建设工作中去。此外,应及时更新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学校当下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合理规划校园景观建设布局,进行超前设计,进一步融合校园景观中的自然元素,打造山水相宜、绿木成荫的校园环境。

加强节能环保知识宣传力度,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多种教育形式,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环保理念,并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去。建立和完善校园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构建制度激励和约束措施,有效鼓励环保行为,形成自我规范、意识导向、制度保证三位一体的校园环保建设机制,营造美丽和谐的环保、节约型校园。

应该积极学习国内高校在建设平安校园方面的经验,给在校学生创造安全、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安保人员管理,充分发挥安保人员在平安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体现校园文化、彰显校园特色、凸显校园底蕴的主题活动,推出具有特色和创意的校园文化周边产品。如设立具有办学特色的雕塑,建设校史馆,通过文字、照片、影像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我校发展历程,设立荣誉校友墙,表彰对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我校毕业生,激励师生在学习实践中做出成绩。征集学校吉祥物设计,推出具有特色的校园吉祥物,打造成为校园文化传递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力。

(四)完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1.加强学校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

我国的高校应该针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工作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制,统一指导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建议学校的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牵头、协调工作;学工处、教务处、工会、团委等部门予以配合,负责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具体管理和实施;各院系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及有关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

2.加强队伍建设

我国的高校要调集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充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有意识地在学生中物色和培养一批素质好、有专长、组织能力强的积极分子,使他们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和组织者,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富有创意、充满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真正形成“学校搭台、教师伴奏、学生唱戏”的文化大舞台。

3.加大经费投入

我国的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专项划拨大学生文化活动经费。各院系、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相关政策吸纳社会、企业和个人资金加快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蓬勃开展。

四、总结

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召开,习近平同志的“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具体实施规划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学习和落实,在当今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很多平台都发出了纷繁复杂的声音,高校应该在众多的声音中发出最为客观、公正、最具正能量的最强音,引领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的思想。为此,教育工作者应以建设校园环境文化为己任,在工作中自觉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融入环境建设、环保建设、文化建设等因素的系统性工程,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独立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指出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总结了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科学阐释了学校发展内涵,结合相关参考文献综合研究和借鉴了先进经验,提出针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建议,如统筹推进新校区环境建设,打造“绿色校园”,营造催人向上、引人奋发的良好校园氛围。推出面向校内外的形象标识及识别系统,增强校园文化特色,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中国梦校园文化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