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时事洞察即文章。那就是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作为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更要有新闻的职业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可以说是一名基层新闻记者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如何提高基层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不是天生的,它是长期新闻实践的积累和总结,是经过个人勤奋努力,深入生活,细致观察,掌握和了解生活中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后迸发出来的一种“悟性”。
新闻敏感性首先体现在政治敏感。一个新闻敏感性强的人,一定要有相应的政治敏感。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知识的学习,只要记者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他的政治敏感度就能不断提高。记者采访时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面对社会中发生的大量新闻报道,应如何选择角度,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掌握实际、分寸等等,这些都需要记者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从严肃的政治立场上来权衡、来判断。我们作为县级媒体,一定要吃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发挥好桥梁作用。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好务。
除了自身加强对新闻写作知识、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不断学习,基层单位还要加强培训,对新闻写作知识和摄影摄像知识的培训学习。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我台每年都对全县的通讯员进行集中培训两次以上,专门请省市新闻专家亲临授课;个别记者还派出去培训。通讯员的写稿水平提高了,写作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新闻敏感性也会越来越强。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新闻”是到处都有的,而我们缺少的则是“发现”的眼睛。其实,这种发现对于记者来说,就是新闻的敏感性。新闻敏感性和工作积极性这两者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预测新闻的发生,也是具有新闻敏感性的表现。作为一名基层新闻记者,要具备能在已经发生或者正在进行的事件中发现具有敏感性的新闻线索。在采访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哪种类型的新闻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哪种类型的新闻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还要敏锐地在大家司空见惯的或是无关紧要的新闻中提炼出有趣的新闻来。
要有新闻眼和新闻鼻,多观察周遭和身边的各类事件,从中闻到新闻的“味道”;要擦亮眼睛,善于观察、思考,突破常规、不受外界舆论的影响,挖掘新闻的兴趣点和关注度。像5月12护士节,3月12植树节,6月26国际禁毒日,这些虽然不是特殊的节日,但是如果记者将这些日子划到特殊日历表内,在这些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把以前看到过类似的报道翻出来仔细研究,就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基本明确的采访方向,进而寻找新闻线索,采写专题报道。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性?我认为,作为新闻工作者,平时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在普遍中找到规律,在平实中寻求潜在问题;做深度思考挖掘;多看新闻,关注时事,了解最新动态、报道方向和方式及尺度;养成随时做评论写心得的习惯(可以是写下来,也可以只是口头编辑一下)。
新闻工作者需要从积累、思维方式等方面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学习。积累是基础条件,新闻敏感与平时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积累直接相关,思维方式也是培养新闻敏感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基层工作繁杂,基层新闻报道多数涉及会议新闻,记者在一场会议中要关注的东西很多:从领导的发言、会议的相关材料中去寻找新闻线索;对于会议新闻报道,要跳出会议,挖掘会议精神涉及到的背景,拓展延伸来写新闻,这样的会议新闻才有价值,才好看。
领导经常会去基层检查、调研或指导工作,作为随行记者要多从领导调研的主题中去思考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点。
有句话说得好:成绩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记得笔者有一次随县领导去泸县牛滩镇坳田村下乡时,看到写在砖墙上的顺口溜:“真是贫困户,大家来帮助;想当贫困户,很难有出路;争当贫困户,永远不会富;抢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脱掉贫困户,挺直腰走路;脱贫致了富,感恩政府助。”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那句顺口溜让我再次深入坳田村,采写出了《抢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的报道,在市电台、电视台播出,并创作成广播公益广告在村村响节目中播出,获得一致好评。还发动广大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走村窜户,挖掘了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做成了八集系列报道:《脱贫攻坚在路上》。
总之,新闻敏感性的提升,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向书本学习,向业类人士学习;向实践学习。通过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新事物,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地、脚踏实地在新闻实践中去磨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高。在采访中练就一双慧眼,提高拍摄、撰写新闻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