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宿建设是近年来的重要趋势,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旅游模式的革新,给旅游行业输入新鲜的血液,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来说,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避免增加占地,民宿通常是以民居为基础去进行改造的。但民宿作为公共设施,其设计与实际施工都不能够与民居完全一致,因此文中将针对设计与改造重点进行思考。
民宿这一理念源于日本,主要是指利用民居住宅的空闲房间,或是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的自然特色。风土人情以及产业链条所开发出的特色旅游住宿设施,多设置在乡野区域,相对于酒店及旅店都有很大的区别,民宿当中并没有奢华的设施,也不像旅馆有较大的功能局限,内部功能与家庭基本无异,但却能够让人体验到如同家庭般的归属感,以及当地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在融入了天然农业及渔业要素后,更能够体现出特殊的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近年来我国为了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并进一步开发农村地区的旅游事业,也引入了民宿理念,但由于我国与日本有着不同的历史,以及不同的特色,所以民宿建设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为了凸显我国的文化特色,满足我国民宿设施的服务需求,建设单位必须要对我国的民宿设计及改造进行创新思考。首先是要考虑到人数,日本人数稀少,因此利用民居改造民宿时,不需要做过大的改进,空间也是相对较足的,但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上外来住客,民宿所要容纳的住客数量是十分巨大的,如何控制十分重要。其次是风格问题,民宿起源于日本,但在欧美地区也有,不过欧美与日本民宿的风格显然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国的民宿也应当体现出我国的独特风格,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吸引力。最后是地点的选择,应当以方便建设起产业链的地区为主,这样才能打造特色化的民宿服务。因此以下将针对性提出改造设计的措施,作为我国民宿建设的理论基础[1]。
所谓民宿,与一个大家庭的住所没有很明确的区别,目标是让住客感受到家庭氛围,这在日本是很容易达成的,因为日本的人数稀少,即便加上外来人员,民宿所要接待的住客也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则完全不同,国内与国外的住客加在一起,即便是小的旅馆在旅游旺季也很难承受,更不用谈及民宿。但如果民宿的规模过大,就成为了大型旅馆,没有了家庭的氛围。所以如果要进行民宿的改造建设,首先建设单位必须要做好行业市场的普查,调查民宿在国内的接受程度,特别是旅游旺季有多少民众乐于在民宿当中投宿。在获取了相关的数据后,可以建立起多间规模适中的民宿设施,打造出特色的民宿小镇,这样一来,每一间民宿都有不同的业主,方便管理,而且也不会让住客觉得过度拥挤,失去温馨及便利的感觉。日本的民宿一般来说床位是在六到十个(一间一床),即是说最低可以容纳六到十人入住,如果是双人床可最多容纳二十人左右。这也是经过计算及规划得出的较为合理的人数,如果再增加人数,便很可能导致住户相互影响,产生纠纷,因此我国民宿的床位也应当相对接近,如果是考虑到三口之家入住的情况,可以在较大的房间内安排一张双人床以及一张供儿童住宿的单人床,或是两张双人床。与之相对的,内部的卫生间、浴室等也应当根据人数适当增加,如果可容纳人数超过了二十人,则应当设置两间卫生间,两间浴室。这是民宿建设空间规划的要点[2]。
民宿毕竟不同于民居,是特色的旅游住宿设施,因此体现当地的特色,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住客,日本民俗与欧美民俗的风格差异便是典型的范例,欧美民俗通常是欧式或美式风格的装修,也有现代风格的装修,野外有篝火点,也有供烤肉野炊的区域,体现出欧美的自然特色。而日本的民宿则自然是以日式风格为主,拉门、榻榻米,而且很多民宿都有独立的温泉,而且多接近渔港,可供垂钓,两者显然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国的民宿,也应当体现出我国文化特色,但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因此各个地区的民宿可做不同的设计。临海地区可建立美观、安全且防潮的高脚民宿,要有落地窗,方便住户欣赏美妙的海景。乡村地区则可设计为复古的大院风格,体现古风,体现出特色,才会被注意。
民宿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虽然在偏离市区的村野地区建设更为有利,但是如果生活设施不全,对住客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无法体现出民宿特色,那么必然会影响外界对民宿的评价。因此我国的民宿规划及建设,必须要结合相关产业的建设同步进行,观光、购物、有机农作物采摘、野炊、野钓、骑猎,不同的地区可结合自身的地域环境优势设计并建设不同的产业链,但基本的购物及观光等是必不可少的,产业链逐渐完善,特色才能愈发明显,便利度才能更高[3]。
民宿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倍受欢迎的旅游住宿设施,由于价格相对低廉,气氛较好,自由度也更高,所以是许多游客的优先选择,特别是学生群体,更觉得民宿是新鲜的住宿选择。为此建设单位必须要更加重视民宿的设计与改造,才能让民宿的优势与特色体现出来,吸引更多人的支持。
[1]田钧伊.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研究[J].设计,2017(19):152-153.
[2]王莹莹.河南传统民居民宿设计传承开发初探[J].艺术科技,2016,29 (06):315-316.
[3]汪谦.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方法探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