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双重步伐下,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广播影视资源蔓延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外国文化入侵以及国内媒体资源不规范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整合各个渠道的广播影视资源成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让各级各类媒体争夺广播影视资源这个大蛋糕,谁能有效的整合资源,实现媒体的交叉立体化,谁就能在这场争夺战中取得胜利,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国的传媒产业在近几年来取得了繁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影视剧、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杂志报刊的井喷式爆发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给人们更多的放松娱乐。但是也面临着以下这些问题:
我国的媒体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巨大增加。据粗略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级各类报纸2500余家,期刊9300多种,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立的各级电视台、有线电台和娱乐教育电视台有5000多座,比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电视台的数量总和还要多。但是,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并没有带来具有竞争力的经济效益。规模小、类型单一、水平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尤其在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媒体产业相差还很大。想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国的传媒产业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划组织来进行,比如,广播电视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管理,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由国家新闻出版社管理。各级传媒产业由各级党委和政府管理。这种严格的条块状管理形成了森严的区域和行政壁垒,增加了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之间的障碍,导致我国的传媒产业发展缓慢。
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中间地带,文化体质改革在中国目前的综合改革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一直非常重视,具体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广播影视出版机构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为中国的文化事业服务。在改革的方面,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为手段,以内容创新为方法,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与凝聚力,推动文化产业的纵深化和专业化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又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内容,从分散发展走向整合发展,从数量占优势转向质量为主,从集散型向综合性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各自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广播影视业发展之路。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最有利条件是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人口资源和文化历史资源。这些资源为广播影视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无尽的灵感。各个省市及各个地区的广播电视都可以打造当地的地域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成立的广电集团基本上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人力、财力、物力有效归纳与整合,但是成立初期的短暂繁荣很快演变为内部争斗和各种矛盾加剧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这些集团没有制定出非常严谨的相关制度。所以,应该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结合自身的特点,权衡利弊,将集团内部各种资源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具体化、明细化和科学化,使每种资源更加高效的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效益。
广播影视资源的结构整合是以空间范围为标准的,具体又细分为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横向整合指的是同一地区同一级媒体的整合,纵向整合指的是不同地区与媒体之间的整合,想要完善结构整合,最好的方法是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同时进行。比如,可以先对媒体内部具体的资源进行归类和整体,细分出具体的范围,包括生产资源、人力资源、推广资源、财政资源等,然后进行同地区同级媒体之间的整合。这一整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地区各级媒体的利益,减少行政手段,加强市场手段的干预和调节,化解媒体内部的矛盾,理清关系,充分把握时机,让改革更加顺畅。
结构整合追求的重点不应是数量和规模,而应该以质量为第一要素。首先要有充分的资本支持,在各个平级单位之间建立经济纽带,使各单位成员真正成为集团的负责人,真正明确到自己的职责,真正为集团谋福利。其次应该以内容为依据,根据不同人员现有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构造出集团内部清晰连贯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最终充分发挥出集团的整体效益,实现既定的目标,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广播影视资源日益丰富的双重背景下,对零散不规范的广播影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整合,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资源的内在潜力,释放出我国传媒产业更大的魅力,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最终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1]陆地,敖鹏.媒介产业的三重危机[J].新闻爱好者,2016(07).
[2]侯亚丁.基于辩证法视角的媒介产业哲学建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