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教育领域正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出于其特殊的政策原因,更因为信息化教学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其开放、共享、交互及协作的特有优势深刻改变着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而非单向地接收知识[1]。概括而言,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质量优势。由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及共享特点,使得各院校可以最大范围地共享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过去若想听到某知名教授的一堂课往往需要费劲很多周折,但是在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比较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只需要在网上点击该教授的在线课程即可达到学习的目的。教育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加速教学过程中内容的优胜劣汰,使得以往学生被动接收自己老师的知识灌输成为历史,保证了优质的课程及内容得以发挥其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也倒逼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学质量[2]。
第二,速度优势。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响应特征,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比以往高得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需点击网页链接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有些植入AR资源的图书只需打开相应的APP扫描对应的图形或页面),即可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虚拟与现实的教学环境切换几乎不必花费时间,同时也可以保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巩固学习效果。
第三,成本优势。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信息资源具有快速复制及传播的特点,意味着一旦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完毕后,即可让所有学习该课程的用户都可以免费视听,甚至一些资源可以下载到PC或移动端在离线环境下进行学习。这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识资源,不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同质课程或内容的泛滥,节省了大量的开发资源;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提升了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第四,交互优势。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很难监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是根据一门课程结束后的考试结果来判定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毕竟为时已晚,老师无法再通过实时地反馈来帮助一些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取得改进。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一些在线课程会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监测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进度以及偏好,并通过实时地检测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实时地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或内容,以达到最优效果[3]。
教育信息化不但深刻改变了教学模式,而且改变了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教材。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教材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即信息化教材(有些出版单位或院校称之为新形态教材或数字化、立体化教材)。这一全新形态教材的出现,不但深刻影响到了各院校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也对出版单位提出了新的考验,对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一些志在进取与创新的出版单位及编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4]。总体而言,当前出版行业在应对信息化教材出版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理念相对滞后。当前在教材出版领域最大的敌人当属出版单位自身,许多从事教材出版的人员还抱定教材不会数字化这一想法,对当前信息化教材的出现,一半是恐惧心理、一半是逃避心理,而没有深刻分析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这一巨大趋势,遑论采取有效的措施搭上信息化教材出版的顺风车。因此,信息化教材的出版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出版人的理念问题,必须使其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浪潮下教材的改变势在必行,决不可抱守残缺。
其次,技术缺乏创新。有些意识到教材信息化重要性的出版单位或个人,更多地采取技术外包的形式,为教材配备一些简单的二维码资源,内容较为粗糙,虽然形式上接近信息化教材,但是实则缺少竞争力,这源于出版单位在技术创新层面的缺失,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信息化教材开发的核心技术,只是通过其作为出版单位的特定优势将外包公司的技术转化为信息化资源的形式,这将阻碍出版单位的长远发展。
再次,编辑转型缓慢。由于传统的编辑只是按照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予以区分,而对于信息化教材出版背景下的一些计算机或多媒体技能掌握相对不足(计算机或信息专业编辑除外),这将大大降低他们在信息化教材出版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他们无法引导作者针对纸质教材开发以及批评信息化资源,另一方面对于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化资源缺乏鉴别能力。所以,编辑还需要加强上述技能的掌握及运用,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前进,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材的出版。
最后,管理运营不足。近年来,国家在扶持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等前沿领域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但调查发现,许多出版单位在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建立在线平台或资源库并得到验收后,即不再投入任何运营生产,主要还是缺乏运营能力,无法盘活现有资源,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方面还需要国家层面对于此类现象加强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出版单位不断开拓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自身管理及运营能力。
信息化教材的出版,一方面需要整个出版行业在宏观上开阔视野,加强创新;另一方面,还需要参与这一新形态教材出版环节的各工作人员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以全新的工作思路及流程优化管理出版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传统教材的开发,只需编辑人员考虑纸质教材这一维内容,而信息化教材的开发还需编辑人员充分组织并协调作者、多媒体专业技术人员等,以实现纸质内容与信息化资源的有机融合,而这在出版行业尚属于开创性的工作,并无成熟或规范的条例可以作为参考。这需要策划编辑人员在充分了解信息化教材出版的目标及属性后,针对学科、专业其自身的特性,对作者提出合理化的策划建议,综合考虑信息化教材的社会性、适用性、经济性等因素,鼓励少部分具备信息化资源制作能力的作者自主开发,对于不具备该项技能的作者,也需其以撰写脚本的形式参与信息化资源的制作,并对专业技术人员所开发的资源做成稿前的把关,以使信息化资源达到专业标准。
对于传统纸质教材交稿时所要求的“齐、清、定”,在信息化教材的出版过程中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因为信息化资源部分既可以滞后于纸质教材内容的提交,也可以在提交之后在后台对其内容进行修改。这需要出版单位对于信息化资源内容的交稿重新做相应的规定,例如一些高校专业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可以先将植入二维码的位置做上标记,出版单位在排版时也可先将嵌入信息化资源的二维码放在教材中,只需在教材正式出版前完成信息化资源的加工及上传即可,作者或专业技术团队完全可以在出版单位审稿的过程中并行开发信息化资源。所以,出版单位既需要规范信息化资源的时间节点及收稿流程,也需要规定其所应当达到的技术参数标准,制订针对信息化资源的“齐、清、定”规范。
如上文所述,信息化教材比传统教材增加了信息化资源内容部分,而且这些内容并非像此前一些教材所配备的独立电子课件,这些信息化的资源是与纸质教材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这就需要文字加工编辑也承担起审读信息化资源的工作职责。而一些出版单位在纸质教材内容与信息化资源内容审核过程中呈现出了彼此相脱离的特征,那样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既降低了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效率,增加了沟通成本,也会真正影响到信息化资源与纸质教材内容的融合质量。所以,在信息化教材的审稿管理环节,一方面,出版单位需要将信息化资源的审读工作进行工作量的界定;另一方面,也需要出版单位制定审读信息化资源的具体规范,可参考国家对于数字出版等领域制定的相关标准。
作为从事高等教育或是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单位而言,在社会效益之外的主要出发点即为经济效益,而优质的信息化教材也离不开出版单位的主动营销。信息化教材的背景本来就是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一次技术革命,而出版单位恰恰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去对已出版的优质教材进行主动营销,除了在传统的宣传渠道采用新式的自媒体营销之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线上线下活动,将信息化教材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内容及形式传递给教师及学生,实现快速、精准营销。
传统纸质教材在出版之后,除作者提供改错样书之外,还需编辑人员通过走访甚至问卷调查的形式向教材使用人员获取反馈信息,而这样一方面所能获取的反馈信息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效率低、成本高,所以传统纸质教材出版的反馈管理相对缺失,这不利于优质教材的自我改良。而信息化教材具备在线学习及反馈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将反馈信息提交上来,这只需要出版单位对信息化教材增加反馈功能模块,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信息收集及转交即可[5]。
相比于一维的纸质教材内容,信息化教材在资源开发层面具有多元性,即一本教材即可能是作者团队自己开发的信息化资源,也可能是技术公司(或出版单位的技术团队)所独立开发,还可能是作者与技术公司或团队共同开发,这就需要出版单位在传统纸质教材稿酬支付条例之外,另根据以上各种情况设计合理的信息化资源付酬标准。信息化资源的稿酬支出既需要结合技术开发的成本,同时还要兼顾教材定价机制对于所增加成本的承受度。
信息化教材的信息化资源内容通常放置在出版单位的服务器上,或委托第三方技术公司负责维护,由于网络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对出版单位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信息化资源的维护过程中,需要出版单位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并做好各项风险预案,目前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信息化资源出现风险后迅速做一键删除处理,以使损失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王亚琴,陆和萍.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职能定位研究——兼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的融合[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2):40-57.
[2]喻武.教育信息化——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236-237.
[3]史晓卓.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217-218.
[4]戴勇.关于BIM信息化课程的构建与革新[J].中国新通信,2017(17):26-28.
[5]周何彪,陈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材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