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新媒体传播环境里,媒介的商业属性对受众影响深远,媒介不断的以各种方式迎合受众的需求,因此受众的需求变得娱乐化。但媒介作为把关人,必需要有责任感,让受众去挖掘感动背后的理性价值。
在新闻传播学中,信息的接收发生了一些转变,从希腊的本体论哲学到近代的认识论,再由语言学转向图像时代。在注重视觉化的当下,受众注重感官享受,接收碎片化的知识,他们止于感动却很少深入化思考,盲目而不思考的跟风现象比比皆是。
在当代的种种刺激下,受众的需求变得不再“厚实”,浅薄化的东西填充着他们的世界,当然这不全是受众的错,而是时代发展的使然,因此在这种传播环境里,媒体的责任尤为重要。
我国的媒体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因此有些媒体在转变的过程中就丧失了自身的责任,他们不再仅传达高质量的内容,充斥着我们眼球的是各种软新闻,媒介逐渐丢掉了社会把关人的角色,社会责任亦散落一地。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肤浅的文化占领市场,亚文化“侵蚀”着年轻人的头脑,而我国传统的文化却无人问津。因此《朗读者》充当起了媒体的责任人,通过挖掘有深度的文化,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里静静感受文化的魅力,体会那些被丢失的情怀。
新的媒体环境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要在短时间内获取足够多的知识,因此阅读与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消费与生产合一的活动,在碎片化接收知识的当下,阅读和其他消费活动一样呈现出快餐化的倾向,因此受众的需求就在移动空间里即时获得,这就是当前媒体为受众所建构的新的学习方式。
为了迎合这种阅读和学习方式,《朗读者》花费了一些心思,且移动媒体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该节目发掘民族文化的精华,邀请各类嘉宾,运用情怀吸引观者,让受众体会明星人物的真实,感受普通人的伟大,在内容上紧抓受众的需求,移动媒体这一内容介质,让受众即时感受文化的魅力。
受众快餐化的阅读与媒体作为文化把关人之间产生着冲突,但该节目的内容与传播方式让受众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在责任感的引领下,与受众当下的需求达成共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断发声。
传统纸质印刷媒介刺激下的读者的阅读深度高于在数字媒介环境下被音像刺激所长大的读者。作为“电视人”的一代,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弱且注重感官享受,因此要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能让其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环境。
为了把节目做成受众获取知识的场所,把环节设置与配乐融合。在节目开始,朗读者就把观者带入自己的故事,然后再配合适当的音乐,带领受众走过一段段心路历程,去碰触心灵的深处。
该节目重视受众的感官享受,为他们营造新的学习环境,并把相应的知识填充其中供受众汲取,这样受众不仅获得其所需的知识,也满足了感官享受,最终在感动之余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
在过去,阅读是读者与书籍之间的一种亲密交流,是一种私密行为,但数字化媒介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媒体报道使阅读变的公开或半公开化。同样,媒介的报道使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产生了重合,受众对某些私密领域产生了好奇心,这在某种层面上激起了受众的“窥探”欲。
在公共与私密的冲突中,该节目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这一需求。节目中,董卿与嘉宾在一个隐秘的空间里交流,而在私密空间里的对话就在媒体的作用下到达了公共空间,满足了受众的“窥探”欲。
节目中嘉宾在秘密空间里的活动能吸引受众,然后再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让受众接收这些知识,起到文化引领作用,这样即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又让受众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但媒介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依然重要,该节目利用大众媒介将文化的精髓传递下去,不仅满足受众需求,更担当起了媒体把关人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英国.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体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3-352.
[2]葛自发.新媒体对“积极受众”的建构与解构[J].当代传播(汉文版),2014(1).
[3]王雯.快综艺时代下的“慢”文化--从《朗读者》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J].新媒体研究,2017,3(6):38-39.
[4]邵亮.浅阅读与“微观看”--当下艺术必须面对的目光变迁[J].美术观察,2015(11):24-25.
[5]王霜奉.网络时代:浅阅读VS深阅读[J].上海信息化,2016(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