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影视发展

2018-03-27 14:40许菀楠
传播与版权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幻片科幻电影机器人

许菀楠

一、人工智能发展的文学史与电影史

早期文学中,许多学者就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科技的未来,也就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时代。电影是一门以文学剧本为基础的综合艺术,有些文学特别是科幻小说,它是作家虚构的想象。而人工智能就是这种想象变成现实的一部分子体,人工智能影视是科幻电影的一部分。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始于早期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想象与图画式的表述。在《希腊精神》一书中了解到,远古时期类似与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已经出现。例如赫维斯托斯的黄金机器人和皮格马利翁的伽拉忒亚。而且在中世纪公元1000年左右,教皇思维二世发明过一个“会说话的头”。1234年拉蒙·柳利开发了一种可以用逻辑证明上帝的正义与正确性的机制,叫阿斯玛格纳。且在此后的19世纪,出现了明确关于人工智能的小说,例如: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塞缪尔·巴特勒的《机器中的达尔文》等。

进入20世纪以来,文学作品被改编剧本搬上舞台,乃至此后的影视作品中。1920年的捷克舞台剧《罗梭的万能机器人》第一次将“机器人”与“女机器人”搬上了舞台,第一次将具有人的形态和思想的人造物角色带进了社会的文娱视野中。至此之后,电影人工智能题材与内容都有了更加丰富化的发展。最早被我们熟知的是1940年艾萨克·阿西莫夫发表的第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短篇小说《罗比》,后来被收录在《我,机器人》系列小说中。此后尤其是以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为代表,人工智能与电影的结合已为常态。例如2001年就有以《人工智能》命题的电影。人工智能作为科幻电影的一类子研究,在科幻电影发展迅速的今天,值得被研究与关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文化产业的历史研究与实践状况

目前,国内外都有大量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从早期的萌芽到现在的各大行业的精准运用以及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人工智能是一项经济产业,更是文化产业。研究表明,20世纪中叶,以英国数学家图灵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为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工具。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正式诞生,以冯·诺依曼、图灵为首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符号化编程实现人工智能。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大批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和人工智能公司正在崛起。人工智能发展催生大量新兴行业,特别是也催生了科幻电影题材的广泛运用。

近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科研投入。尤其是美国,领先优势明显。也因此,科幻电影一直以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为标杆,在题材与内容上都为之丰富。电影是世界之窗,美国也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向世人表达自己科技领先的强国地位。

就我国而言,人工智能起步较晚,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发展势头良好,其他行业中的人工智能也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就电影艺术,我国并没有大量的人工智能题材与内容。

(二)国内外人工智能时代的影视发展历史研究

人工智能电影就电影学语言来讲最常见的被分在科幻电影内。根据知网国内外文献所知,人工智能科技承载着现代社会和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渴望,对于这项科技的研究和最新消息都能够引发社会热潮和强烈讨论。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科幻电影常常表现的题材。例如《终结者》系列、《黑客帝国》系列、《人工智能》《Her》《机械姬》等人工智能科幻电影风靡全球,越发表达出人类对科技的期盼与思考,也在电影艺术中,带领着受众和学者深入探寻人类创造人工智能的终极意义。因此,人工智能科幻电影无论是对电影表达方式的探索,还是在深刻主题的表达上,在科幻电影大家庭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价值。

人工智能科幻电影对人工智能这项科技能够给人类带来的未知可能性进行了有趣味的憧憬与思考。电影的拍摄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人类与蕴含一切可能性的人工智能相处的画面,充斥着强烈的未来感,也让银幕之外受众多了些感性理解和理性思考。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故事主线,总是呈现出一副对未来的憧憬、期望与预怀。它不仅能够反映对当下社会背景环境以及人文的关环,同时能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革新自己。这类电影也时常带有警惕与预防的意味,对未来的憧憬也夹杂着对未来世界智能化的恐惧,让人们深刻地去思考人类与自身、人类与人工智能、人类与社会之间复杂又深刻的关系。

就此子类型的影响力与代表性而言,好莱坞人工智能科幻电影无疑是领先于世界的先锋队,类型化样态更加规范,主题表达更加的严肃且有意味。无论是角色形象的塑造还是视听风格,都呈现出多元性以及独特性。

(三)国内外人工智能影视的发展及其现状

近年来,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电影评论界对于科幻电影的研究多集中将科幻电影当作整体,研究其中众多表现题材和表达的不同主题,讨论科幻电影整体呈现的特点,或是针对某一单个电影文本进行分析。科幻电影当前发展出不同的亚类型与子类型,不同的子类型承载着创作者们想要表达的不同主题思考,拥有着不可替代性,所以要想透彻的研究科幻电影,对其各个子类型的研究必不可少。对于涉及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学术研究成果分为了四大类。其一,将人工智能置于“赛博朋克”电影流派中做研究;其二,将“机器人电影”作为科幻电影类型做研究;其三,针对某部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个体研究;其四,含有人工智能角色的科幻电影研究。

人工智能科幻电影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五大时期。首先是1930—1935年的人工智能电影初创期。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工智能科幻片里就出现了机械人类的形象。并且从早期古希腊神话时代到19世纪的英国小说家塞缪尔·巴特勒的探讨,再20世纪初期,捷克剧作家卡佩克在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到了机器人(Robot)这个词,最后到1959年,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才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历经漫漫长河,机器人终于从虚构的叙事文学走到了现实世界的疆域当中。其次是1950—1960年科幻片黄金时期的人工智能电影。“人工智能”在这一时期被正式提出,确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在这种科学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大银幕上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机械人类形象:具有威胁性的机器人和机械奴仆,以及对人类具有帮助力量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它们直接接受人类的指挥,帮助人类从事一些人力所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其作用相当于人类的仆人和守卫者。这些“机械奴仆”或“机械护卫”的出现因袭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三定律”是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于1942年在他的短篇小说《环舞》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历经了黄金时期的人工智能电影随后在1960—1970年出现了萧条期,与社会环境相对应,这个时期大多是一些质量不高的科幻片。1970—1990年科幻片蓬勃发展时期的人工智能电影,涌现出一大批在美国乃至世界科幻电影史上深具影响力的经典科幻片。比如《异形》。1990—2000年科幻片高科技时代的人工智能电影,人工智能电影的技术也越来越科技化、成熟化。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科幻片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转变,完善的数字化技术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电脑生成特技‘变换成像’替代了以模型和特技拍摄镜头为主的传统科幻电影。”最后是2000年发展至今的科幻片高速发展时期的人工智能电影。科幻智能电影已经成为当下的时尚热门影视种类与话题,它拥有众多的科幻电影忠实观众,也更多地普及到好莱坞的大型动作片中。

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在经济层面的人工智能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就文化经济来讲,人工智能并没有普及到影视作品中,未来我国的科技电影是一个重大的期望。

三、结语

就此前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来看,人工智能的出现带动了新的科技变革与产业经济的出现,特别是在科技艺术——电影中而言。人工智能既是推动电影发展的一项必要因素,又是丰富电影内容、增加电影题材的必要选择。人工智能与影视艺术相辅相成的发展,但在研究电影与人工智能中,有几个问题是需要避免的:其一,对于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界定应当严禁,漫威的一些人物,并不完全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其二,一些研究只是针对子类型中呈现的某一特征进行了论述,但对于整个子类型的研究没有进行系统化。

人工智能科幻电影这一子类型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与研究价值,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弊端,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叙事能力在当前出现了一定的停滞,好莱坞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一味地强调主题的深刻,一味地展现科技的绚丽,却忽略了电影本身是因为能够完整地讲故事才有电影语言的出现,在电影叙事上有待于突破传统进行新的探索。除此之外,要意识到人工智能和其他热点话题的结合势必会开拓此类电影表达主题的广度,使其人文价值尺度随之更上一层楼。现实生活中的人工智能热潮持续不退,掀起文化热潮的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文化符号之一。

可预知的未来是一个互联无处不在的时代,人工智能无所不在的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中,AI会产生更多的价值,也会取代人类去从事危险性和重复性的工作,解放出更多人类劳动力,提供给人类体验更多、探索更多的机会,劳动领域的更改,会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完全变更,社会环境就有可能发生空前的变化。并且作为科幻电影的子类型之一,人工智能科幻电影承载着人类太多的期待。它以强大想象力为我们创造着属于未来的故事,以现实为依托但不拘泥于现实生活,能够让观众驻足现实去启发未来,也能够以未来视角来思考现在。

猜你喜欢
科幻片科幻电影机器人
想拍科幻片?你加科学家微信了吗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月球》与《源代码》浅析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