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

2018-03-27 14:40梅殿杰
传播与版权 2018年7期
关键词:春运信息

梅殿杰 肖 涛

科技革命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到了数字智能时代,如果数据被赋予背景,“数据”就成了信息;如果数据能够总结或反映出规律现象,“数据”就是知识;如果数据能够经过各式各样的分析后为我们提供正确的决策,那么“数据”就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一、数据新闻的发展路径

当今国际媒体界的排头兵——老牌英国报纸《卫报》,早在1821年就以图表的形式分析了当时英格兰曼彻斯特各个学校的学生数量以及就读每所学校需要花费的费用,可以说是数据新闻的雏形。到了1952年,美国由于当时计算机行业的发达,计算机辅助报道(CAR:Computer Assisted Reporting)首先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使用,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大选做预测。从英国的图表分析到美国的计算机辅助报道,数据新闻的雏形已经初显。它拓展了当时的新闻操作空间,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

1967年,美国底特律、洛杉矶等地区发生黑人暴动,强烈的种族骚乱受到当时各大媒体的关注。其中有一名叫作飞利浦·迈耶的记者,通过计算机辅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当时的437名黑人进行了调查,并写出了一组系列报道名为《十二街那边的人们》。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当时舆论倾向认为“骚乱参与者大多数来自社会最底层,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刻板印象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这是传统新闻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飞利浦·迈耶在1973年《精确新闻学》一书中把《十二街那边的人们》这篇报道称之为精确新闻的开端,并正式把精确新闻定义为“将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新闻实践的一种新闻报道”。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数据以一种爆炸式增长的方式传至世界各地。数字智能的快速跟进,移动媒体碎片式阅读习惯,图形、图像、图表的传播方式因相比文字更为直观的表现,让现在的人们更容易接受。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新闻这一新兴的新闻生产方式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这一词组的最早提出者是Every Block的创始人艾德利安·哈洛瓦缇。Every Block是一种信息服务业务,通过展现身边环境的数据变化来帮助大众了解他们所居住的周边发生了什么事情。艾德利安·哈洛瓦缇认为,记者发布的数据信息应改变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大量文字”,转而代之的是经过处理过的、结构化的、机器可读的数据。

在2010年,英国《卫报》凭借着在维基解密获取的大量真实战争数据资料,制作了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数据新闻。将近40万条战争数据被记者放大到了地图上,大大小小每一场战役都以红点的形式标注出来并辅以各种相关信息,包括每场战争的死亡人数、参战双方、作战位置地点、开战时间、战争持续时间,等等。它以一种直观的形式揭露战争的残酷,间接推动了英国当时在伊拉克撤军的行动,被新闻业界称为数据新闻的典型案例。

二、大数据时代新闻领域的不足与现状

(一)制作人才匮乏,数据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刚起步

数据新闻的生产最基本的要求是新闻生产者要会操作编程软件,在网页上通过Python语言等在网页上抓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作为新闻的生产者如果单纯通过复制粘贴就想在数以万计的具有价值的新闻数据中提炼出自己想要的信息,那么就失去了做这条新闻的最根本价值。除了数据新闻前期的数据开发工作需要编程等技术外,数据新闻的后期是需要视觉设计等可视化技术的。在当前的数据新闻行业,能够同时掌握大数据开发、可视化技术的新闻工作者极少。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首创性地开办了数据新闻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编程、视觉传达等一大批专门为数据新闻服务的课程。自此其他高校开始纷纷效仿,我国的数据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正式起步。

(二)数据渠道差异获取受限

获取有价值的数据,是优秀数据新闻的前提。当今世界因为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不同,所以不同国家的记者获取新闻数据的难度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北美记者比欧洲记者更容易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欧洲记者又要比其他地区的同行更容易。

在北美和欧洲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广,有政府部门公开的各项详细数据,有各种慈善公益组织发布的指标,也有诸如“斯诺登棱镜门”这种重大曝光事件带来的庞大数据。反观国内,由于新闻的管控,信息公开渠道相对较少,数据新闻只能在有限的数据资源下展开相关整理,所以国内的数据新闻发展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国外的数据新闻在操作中很重视对来源的交代,方便读者自行判断数据的可信度,这体现了新闻从业者对受众的尊重。英国的《卫报》会在每则报道后附上整理好的原始数据,点击链接便可下载。国内的数据新闻都不曾开放源数据,一家纸媒数据新闻部门的负责人曾表示在合适的时候将开放原始数据,但竞争压力以及开放可能带来的其他风险让人顾虑重重。

随着数据新闻研究的逐年开展,国内数据新闻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整体质量却参差不齐。大多数的数据新闻报道都只是停留在对数据的整理以及可视化呈现上,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整理分析,得出具备更大新闻价值的东西却很少。

(三)主创媒体

在国外,数据新闻起源于传统媒体。英国《卫报》于2009年成立的数据新闻小组是国际公认的数据新闻行业领跑者。《卫报》在数据新闻上的一些做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媒体诸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知名传统媒体都纷纷效仿《卫报》,成立了自己的数据新闻栏目。

反观国内,网络媒体几乎是通过二次传播通过转载来做自己的新闻,长此以往对数据整理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流程。2011年5月,搜狐就凭借《分税制下的财政样本》打开了网络媒体数据新闻的开端。国内的传统媒体到了2013年才开始对数据新闻有所涉及,2013年5月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一篇《走进中央党校的国际政要》打出了传统媒体的“第一枪”。到了2014年央视的春节特别节目《据说春运》才开始了电视媒体在数据新闻的“探险”。

三、大数据在新闻领域的应用

目前,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多个领域里。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新闻,更多的是在新闻领域中的变革。大数据的到来对新闻生产以及媒介经营等方面都有本质性的改变。

(一)发掘新闻线索

在2014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利用来自互联网的大量实时数据推出了当时颇受关注的数据新闻——《“据”说春运》。这则新闻在春节前后这几天几乎是每天一期,每期时长在三至四分钟左右,为观众直观呈现了当年的春运趋势。春运一直以来都是在年关将至这段时期国内各大媒体着力进行策划并争相报道的选题,每年总体情况差不多,所以新闻呈现形式的创新就变得至关重要。综合分析当时各大主流媒体在春节前夕的新闻报道,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中推出的《“据”说春运》所呈现的数据新闻报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数据新闻是新闻媒体工作者深度挖掘数据里的可用信息并辅以高度可视化的形式呈现新闻,数据可以是数据新闻的来源,也可以是数据新闻的展开线索。

(二)预测社会动向

为了制作这几期《“据”说春运》,中央电视台特意从百度数据平台那里实时共享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采用百度数据平台来统计更多的样本。通过深度挖掘海量数据资料和高质量的一手信息,让《“据”说春运》的报道整体显得更全面和完整,在新闻报道中发现了今年春运中的规律和趋势。比如在2014年1月25日那期的节目中所提出的“逆向迁徙”。在大多数人以往的印象里春运是工作在外地的中青年群体在除夕到来之前搭乘火车、汽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返回各自的老家一起共迎新年。此时的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总体人数会因此骤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致使大多数工作者无法享受假期。在新闻中有数据显示,当年的成都到北京的火车线路一直是一条“旺线”,当时近40个小时的乘车总时长,硬是连一张硬座都不好买。由于亲人的思念,更多打工者的父母专门从家乡出发来到子女们工作的地方陪孩子过年。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和孩子团聚成了春运“逆向流动”的根本原因。

(三)挖掘用户信息需求

“今日头条”的口号是“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这就代表“今日头条”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信息搜索产物。数据处理技术在“今日头条”网络平台上将信息按照用户的阅读量和个性化需求呈现出新闻热点,通过后台系统的算法将用户可能会喜欢的信息准确推送,达到信息传播的实效性目的。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对传统的新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挑战。相信凭借着数据新闻自身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会有更多优秀的数据新闻出来。但限于数据新闻以数据呈现新闻的局限性,必然在人情味、质性分析等层面存在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取代传统的新闻生产。而传统新闻因面临数据新闻的刺激和挑战会进行变革,从而创新新闻生产方式,产生更多形态多样的新闻产品。

猜你喜欢
春运信息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鼓励“反向春运”需要形成合力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订阅信息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铁路春运“抢票”季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