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期
——儿童绘画发展的第三阶段

2018-03-27 05:19李文馥
幼儿100 2018年9期
关键词:画者基准线儿童画

文/李文馥

图式一词的本义是以图形标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之一目了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图式的意义是表示认知结构,是智能的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模式。把握这一阶段儿童绘画发展特点的关键,在于理解儿童图式画所蕴含的特殊的语意概念,所以又把图式期叫做概念期。图1是一幅典型的概念画,是儿童掌握概念的形象依托或形象中介的极佳示例。

图1 《姐姐》 刘晓昕 3岁11个月

图1是一个近4岁的小女孩画的人物画,具有概念画的典型特征。欣赏和解读这幅画,请将重点置于人物的头发和手指头上。先看头发,根根头发都竖立着长在头顶上,这孩子绘画的语境是“人的脑袋上长着头发”。此处的“长”,是“生长”的意思,确切地说,她画的是“人的脑袋上生长着头发”。绘画概念画的孩子,已经熟悉小苗、小草都是竖立着向上生长的,这种态势就是“生长”这一概念典型的形象性特征。幼儿掌握抽象概念需要依赖形象支持,“竖立向上”就是生长这一概念的形象支持者,于是就被迁移到人物的头发上。

再看这一人物画的手指,手指头数量的画法属于数概念问题。数概念比起实物概念,是更加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掌握数概念要比掌握实物概念困难得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数词和物体数量的关系之间建立联系的年龄阶段是4-5岁。显然这位小画者的数概念水平尚未能掌握“5”这一数概念。孩子们将自己把握不了的数目的内涵,统统认作为许多,在他们头脑中,“许多”“好多”概念的外延并没有量的界限,属于模糊概念。所以小画者在人物画中就自然而然地给每只手画出二三十个手指。这孩子的图画以及对竖立的头发和许多手指头的分析,就是对图式期儿童概念画的很好的解读。

图式期儿童画的主要特征有:夸张性、透明性、典型特征性、最佳视觉面、基准线和视点不统一等。

图式期儿童画的夸张性

夸张多指夸大,在语言上来说是言过其实,夸大其词。儿童绘画的夸张是指运用夸张法夸大所要表现的事物或其部分。儿童画的夸张多为表达两种含义:一种是强调画者心目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图2 ;二是突出正在被操作的对象的功能,如图3。

图2 《公关小姐》 徐诗卉 5岁半

图2中的公关小姐服装华丽,手镯硕美,耳环高贵,最夸张的是头饰,头上装饰得艳丽而又高耸。年幼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知道些公关小姐的信息,形成了一定的认知,那就是公关小姐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漂漂亮亮地去做公关工作,而且还是要非常非常漂亮,于是便将心目中最美丽的时尚符号都设计到公关小姐的服饰上。头饰最显眼,最能惹人注意,所以小画者绘画出强烈夸张的头饰。

图3 《脚把被子踢掉了》日本儿童画

图3《脚把被子踢掉了》这幅画,画的是一个小姑娘正在睡觉,她的被子掉在了地上。这里画者要强调的是,“被子之所以掉在地上是两只脚把它踢掉的”。这就是夸大物体功能的夸张性表现。

图式期儿童画的透明性

图式期儿童的透明画,是指把原本被遮挡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东西,作为“清晰可见”之物在画面上画出来。这时作画者无视遮挡物的存在,或者将遮挡物视为透明体。这个时期,儿童缺乏对遮挡关系的认知,实际上他们所画的是自己心目中的“现实”。

图4 《一个人在吃饭》 德国儿童画

从图4 《一个人在吃饭》这幅画中我们看到的情景是,许多饭粒从勺子里送入口中,通过口腔进入腹腔,一直流洒到腹部底层,再堆积起来。整个吃饭流程呈现得清清楚楚,让我们看得明明白白。这幅图画表现的是“吃饭”,“吃饭”这一概念是由词组表达的,其内涵包括饮食过程,即吃饭的动态流程。图4 的吃饭画面形态就是小画者心目中的吃饭形态表现。这时期,儿童缺乏对遮挡关系的认知,实际上他们所画的是自己心中知道的现实存在。

图式期儿童画的典型特征性

图式期儿童绘画开始描绘所画对象的典型特征。事物的典型特征是该事物的最突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如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兔子的耳朵等。我们通过图5 的人物和小兔的比较来解读儿童画的典型特征。

图5 《小人和小兔在玩》

人物画相当于儿童画发展系统的“心脏”。幼儿中期绘画“生物”的图画,往往让我们区分不清他画的是人物还是动物。其实,动物的图画形象大多是从人物画派生出来的。从人物画转变到动物画的主要变化形式是,将直立躯干改画为横向躯干,或者,在人的头部或躯干部位画出某类动物的典型特征。图5的小兔就是在人物画的头顶上加上两只兔子的长耳朵而生成的。我们可以把小兔的耳朵遮住,再来比较左右两个图,除了有几处极细微的差别以外,两个人形几乎完全一样,但若松开手再看右图,那俨然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如此比较,清楚地说明图式期儿童画具有鲜明的典型特征性。

图式期儿童画的最佳视觉方位

各种物体都具有最佳视觉的空间方位,也可以称为最佳视觉面。这个方位的特点能代表该物体的典型特征,因此也被称为典型特征面。儿童绘画发展到图式期阶段,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达到能够捕捉并善于选择物体的典型特征面,比如画人,他们就选择直立着的正面人,画家畜和野兽都选择侧面画法,但是画蝴蝶和蜻蜓之类的昆虫却选择从顶面观察到的特征,花是顶面画,如此等等。儿童绘画最佳视觉方位,是儿童空间关系认知发展的特点在绘画中的表现。

图式期儿童画的基准线

基准是指起始的标准,基线是作为基准的线。儿童画中的“基准线”特指图画中的表示空间关系的标准线,也称为基底线。幼儿中期的孩子们的绘画空间认知,从上下左右基本方位的表现发展到对天上地下大空间的认知,似乎出现“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东西”的宏观空间观念的雏型。图6是一幅很有代表性的基准线图画。

图6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去看花》徐佳琳 6岁

图6画的是户外空间,图画的上部是天空,太阳表示天空,代表高空,又表示白天。我们都知道,图式期阶段儿童的图画几乎张张有太阳,就是这个道理。该图画的下部是一条线,这就是儿童用以表示地面的基准线。在儿童心目中,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的东西都要在地面上,所以小画者把房子、人、花、草、树木都画在这条基准线上。图6很明显地表明,图式期儿童绘画的基准线,就是儿童对户外“宏观”空间认知发展特点的绘画表达。

图式期儿童画的视点不统一

视点是观察者眼睛所在的点,视点不统一,是指在同一个画面上同时采用多个观察点,由于视点不统一,画出来的图像呈现出放射性状态。如图7。

图7 《保护我们的地球》 钱纳川 5岁

图7画的是小朋友们手拉手共同保护我们的美好地球。地球呈椭圆形,用美丽的色彩将地球区分为众多区域。全体小朋友都围着地球而立,但是从画面上看,似乎“全世界”的儿童都呈放射线状“躺”在地球周围。这就是视点不统一现象。根据透视原理绘画的图,只有一个视点,称为视点统一。这幅画有24个人物,每个人都是直立正面人,小画者给予每个人物一个独立的视点,由有众多视点出发画出的图画,自然而然地成为视点不统一的图画。

视点不统一这里有四个要点:其一,该年龄段儿童描绘事物选择典型特征,如人物的正面;其二,他们选择事物的最佳视觉面表达认知特点,如人物是直立正面人;其三,多视点,画面上共有24位小朋友,每个人都予以独立的视点;其四,基底线,人人都“足踏地球,头顶天空”。

猜你喜欢
画者基准线儿童画
碳交易市场体系中的碳排放基准线:应用实践、研究进展与展望
如何鉴赏儿童画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我的儿童画
儿童画作品展
蒙马特与798
撕画
画者的悲哀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