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腱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任务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是非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主要针对新课改环境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培养
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素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挖潜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呢?
一、师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这里的预习并不是课前粗略地浏览一下即将上到的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去了解新的教学内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对于教师而言,更是要合理地规划教学进度、挑选教学内容以及把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并做好解答准备。此外,课前准备时,教师还应当适当地预测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提问到的问题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课前预习有助于他们转变学习观念,将被动的家长和学校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达到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二、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而传统的一言堂,正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基本上是被教师看作容纳知识的器皿,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是被压制的,这样“我听你讲”的课堂教学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有效发挥。同时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教师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按既定的轨道运行,进一步泯灭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还课堂于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与状态,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的自学、讲述、提问等环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与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遷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方法,创造促使学生自主的积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实现自我锻炼和发展,这样不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激发、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了。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出相应的历史纪录片等,借助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产生出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其次,在学生观看完影片以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以此来发表自身对纪录片的看法。在这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活跃好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四、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一串串勇于探索、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的名字。然而,科学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常常就是从“疑”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改进蒸汽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他们勤于思索,不断质疑的结晶。在历史教材上,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注意发挥历史活动课的特殊功用,如历史谜语活动,小制作活动,说评书活动等等,史海拾贝,让学生深钻细研,揣摩品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用富有煽情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去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质疑求异心理。渐渐地,学生的思维定势被打破了,往往就能提出超常规的构想和不同凡响的新思维。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就逐渐形成了吗?
五、做好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推广,教学目标也开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只有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好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历史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就要避免在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时转变历史教学的方向,从以人为本的层面上出发来创新好教学方法与手段,保证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同时还要培养好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学会怎样客观的认识好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如学生在学习“中日甲午海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到清军战败的这一历史事实,同时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查阅资料等来找出清军失败的原因,同时教师还要正确的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好清朝社会中的弊端,以此来明确清军战败的历史必然性。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不断设疑激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雪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5(12):4-7
[2] 赵升梅.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1(32):10-12
[3] 余应园.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