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伟华 邓省亮
[提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近6亿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生态条件好,具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立足于实地调研,以寻乌县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基本情势分析,以期探索融合发展的城乡道路,为从更高层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作者简介]贺伟华(1974—),女,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及利用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邓省亮(1980—),男,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农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应用微生物和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江西南昌 33009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生态条件好,具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根本性任务。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任务,本文选取了江西寻乌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寻乌县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举措与成功做法
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江西寻乌县开展了一次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材料最详实的社会调查,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以“寻乌调查”精神为指引,本次调查根据城乡空间分布位置、产业发展、是否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贫困村)等标准,科学选点,共选择吉潭镇、晨光镇、水源乡三个乡镇9个行政村进行调研,对于样本区域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深入了解。调研发现,近年来在寻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寻乌县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形成“产业多元”化
突出脱贫攻坚,把新农村建设主战场放在贫困村,依据贫困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发展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一体的“沟域经济”,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沟域连片产业带,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寻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了5个以上的千亩产业基地。目前,已在文峰乡、桂竹帽镇、南桥镇、晨光镇、澄江镇、留车镇、菖蒲乡等7个乡(镇)形成了以百香果、猕猴桃、葡萄、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罗汉果为主导产业的沟域连片特色产业带。同時,出台奖补政策,积极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二)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助推“城乡一体”化
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总体要求,结合贫困村整村推进,突出“七改三网”建设、“8+4”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交通沿线建筑立面整治提升和农村环境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一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通过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农村“八乱”(乱扔乱倒、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挂乱贴)现象整治,以规划许可管理和土地许可管理为抓手,加强村庄规划执行、村民建房质量和建筑风貌管控,依法查处非法占用土地建房行为,依法整治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并注重加强对农村杆线管网、广告牌设置、家庭防盗网安装等后续管理。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新农村建设村点基础设施,落实“九化”目标,突出“七改三网”建设。截至目前,寻乌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村庄外接公路,村内主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硬化率达100%,改水、改厕率达到100%;空心房和危旧房屋均已拆除到位,并严格按照规划和推介房型新建房屋;水塘、沟渠均已整治到位;电力、广电、电信网络入户率均已达到100%。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了“8+4”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确保到2020年全县行政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全面配齐专门人员,初步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络化。四是连片推进交通沿线建筑立面整治提升工程。寻乌共投入约3亿元,分别在济广、寻全高速沿线,东江源田园综合体沿线和国道沿线大力实施客家建筑风格民房整治提升。努力把乡村建成“看得见水、望得见山、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
(三)立足“清、建、强”,实现常态长效化
因地制宜对废弃稀土矿山、畜禽养殖污染、城乡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积极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多样性等合作研究,采用微生物淋滤技术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从源头上控制重金属污染,一座座曾经的“矿山疤痕”变成现在的一片“绿洲”。将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列入“寻乌县生态建设攻坚”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进行相对彻底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围绕“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的五有标准,在清存量、建机制、强保障上扎实有效持续开展工作,
二、当前寻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基本情势分析
一是乡村振兴动力不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其它因素(如教育优质资源)的影响,与全国许多县(乡)一样,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镇,致使农村剩余人口多为“三留”人员(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青壮劳力严重缺失,农村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速度和进程。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柑橘、脐橙曾是寻乌县的支柱产业,一枝独大,产业单一,更是该县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由于寻乌县柑橘、脐橙遭受了黄龙病毁灭性的摧毁,农民收入急剧下降。尽管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目前该县产业尚未成功实现转型,致使农民没有更好的产业选择,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三是农村治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组织化水平不高,村干部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偏低;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产业经营能力有限;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等因素。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约束明显。关键在于缺乏人才,根本在于农村资源(土地、房屋等)的资产性收益不足,且增收受限的另一约束因素是农村由单一向多元的产业转型困难,农村土地、宅基地管理由向注重土地管理权的“四权分置”“资产可抵押”方向发展现象。五是乡村整体发展缺乏系统、科学规划的功能区发展规划,致使当前农村村庄整治、发展建设混乱。
围绕上述情势研判,我们认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突出以下重点工作:农业产业要优化;基础设施要先行;绿色发展要优先;人居环境要改善;乡村治理要见效;农村文化要繁荣;基层政权要牢固;互联网要全覆盖;农业机械要普及;农村改革要深化。
三、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策略的思考建议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要从更高层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在以下工作上重点下功夫出成效,努力探索融合发展的城乡道路,加快培育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一)科学制定规划,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制定出既符合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又体现人文经济特色的总体规划。规划制定要因地制宜,防止片面追求“高大上”。抓紧在江西省内每个市遴选一定数量的重点村,与地方政府一起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打造试点,树立标杆,探索路径,为全面科学推进乡村振兴积累经验。以加快农民职业化为目标,培育一大批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为重点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立志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坚持把农民组织好,把产业培育好,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同时要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培训,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提高能力。
(二)大力发展产业,让广大农民富起来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水平,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乡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增强村集体的自我投入能力,把富裕农民作为发展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大力改善民生,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
着力改善农村民生,真正做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厕、网的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教育、医疗、大病救助等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政府的“兜底”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着力复兴乡村文化,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重塑乡村社会规范,把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村文化道德建设。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居住,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激活傳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
(四)大力完善乡村组织,让基层党组织功能强起来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需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和壮大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转变管治思维,以全新的治理理念构建治理体系,真正把重心放到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提倡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依法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鼓励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五)大力建设乡村振兴队伍,让基层管理技术力量活起来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才来实施,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要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体。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村组干部建设,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员等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加强农业战线干部队伍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动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