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会
摘要:财经新闻报道手法的变化与改革,要求记者在传播经济讯息时要尽可能深入经济事件的细节,更要不断探索财经报道中的故事化文风。本文将对故事化手法在财经报道中的叙事特点和运用进行探讨,以求引起对经济新闻故事化方式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财经报道;故事化;新媒体;受众口味
进入21世纪之后,新闻业从报道体裁到报道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伴随着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新闻业业态的发展用“革命性”一词来形容其变革都不为过。具体到细节上,像财经新闻、财贸新闻等这些“吃香”媒介产品的写作手法就比以往的传统新闻更加“活便”和接近“民意”了。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财经新闻的受众数量越来越多,而财经新闻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却给受众设置了门槛,财经报道的趣味化、通俗化的报道要求也摆在了所有媒介组织的面前。最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市场和广大受众“口味”的双重“倒逼”下,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故事化运用的手法“破茧而出”。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新闻表达方式中不可或缺甚至是卓有成效的一种,在新闻界,故事化选题、采访、写作已成为编辑、记者用来吸引受众的首选。
一、财经新闻故事化手法的表现形式
以微知著、以小见大。在财经报道中,对于描述经济发展大势的非事件性新闻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性新闻,其故事化方式往往采用“典型案例”的方法。2018年7月31日,《河南日报》的《洛阳绿色化改造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文的开头就从洛阳一家企业的“绿色景致”入手:“7月30日,记者走进‘国家级绿色工厂——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被厂区的一盏盏路灯所吸引,顶端带风力发电的风叶,下装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排列在厂区道路两旁,格外醒目。‘可别小看这些路灯,和寻常路灯大不相同。中航锂电设备能源后勤部负责人介绍,这是一种风光互补的新能源LED路灯,全公司共190盏,一年可节电4.16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12吨。” 接着文章引入洛阳全市近几年来走建立绿色工厂、加快绿色化改造、打造绿色新引擎的实践与探索之路,其背后则是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工业发展模式的新变革。
典范感染、榜样价值。财经报道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报道事实本身,而是通过选择性的事实提供,使报道还能达到宣传引导、服务受众的效果。由此衍生出财经报道的另一种形式,即“榜样价值”。现实社会的经济活动复杂多样,记者若只沉湎于简单的事实传达或浅薄的分析预测,最终或只能成为虚有其表的传声筒。而我们通过分析故事化手段报道的案例,既能使受众感同身受易于理解,又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故事化手段的呈现形式,是以“新闻人物+人物故事+深化主题+点睛之笔”的整个故事化的过程,往往能从微观的角度切入,层层深入后挖掘出深刻的意义。比如《财富人生》对王健林的报道,就是概括了王健林如何创业、怎么赚取第一桶金,如何达到现在的身价,并穿插他的人生传奇故事,向受众展示一个立体的“创业巨子”的形象。
二、财经报道中故事化要素的成因
深入采访、由表入里。与情节性较强的社会新闻和法制类新闻不同,财经报道往往在选题之初并不能呈现出明显的情节性。而情节之于故事,则相当于骨架之于肉体,贯穿于故事始终并支撑着故事的发展。戏剧中的情节往往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但现实的新闻题材中,尤其是就财经报道而言,支撑情节不能只以文学性的手段渲染。在这种情况下,以何种典型案例凸显整个选题价值,往往需要记者的“匠心独用”。
逼真描述、再现场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曾在他的专著中指出,故事化新闻与一般硬新闻的主要差别之一在于描述“事实”还是“场景”。与传统新闻中利用引语穿插新闻不同,场景主要由对话组成,以现场回放的方式构成故事化新闻的基本单元。因此,相对于构建情节而言,场景的塑造属于整个链条中的一环,这便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利用采访而来的大量材料细致地组织对话、构建场景,在现实发生的新闻事件中充分提炼出其中的戏剧性。
设置悬念、以奇取胜。新闻故事的戏剧性除了来源于材料的支撑与记者的语言表述,同样还来自于结构性地板块组织,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组合方式下往往变得更富有悬念,更能抓住人的眼球。财经报道故事化往往应用于深度报道中,这一类报道篇幅很长,易给受众带来疲劳感,因此悬念的设置无疑是增加兴趣点的重要手段。
三、要走出财经报道故事化的误区
杜绝以文学手段“取代”真实性原则。从本质上看,故事与新闻有着明显区别,故事讲究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冲突,而新闻则讲究严格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这种矛盾冲突在利用故事化手段表达新闻时不容易被避免。实际上,很多记者在运用故事化手法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身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以弥补真实事件缺乏足够戏剧性的不足。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讲,这一方面固然能最大程度引起受众兴趣,但另一方面很可能落下杜撰之嫌,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不以“兴趣点”冲淡新聞主题。媒介产品重视故事化方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巨大的“眼球效应”。在如今受众为王的时代,对“兴趣点”的追求很容易获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如果记者的眼光仅局限于发现“兴趣点”,则很可能让新闻丧失其真正意义。在财经报道中,因为过度追求“兴趣点”而损害新闻价值的表现已是普遍存在,似有形成新的“八股”之势,务必革除这些新的“陋习”。
切忌以故事本位“压制”因材施用。故事化手法的成效引起了媒体的竞相效仿,故事化选题、故事化写作甚至成了许多记者的首选,形成了一种“故事本位”思维。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用于故事化处理。从新闻体裁上看,即时性的短消息或简明消息更适合于倒金字塔结构。绝大部分财经新闻故事属于通讯、专访或深度报道。从新闻选题上看,较重大的事件性新闻、反映经济局势和走向的非事件性新闻易于挖掘故事,而变化较快、事件较小的新闻更适合采用简明的报道方式。
过去,财经新闻独有的专业性、严肃性、严格性和抽象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信息的趣味性、普遍性和传播效率。而新闻故事化,从兴起到发展,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已经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认可。通过故事化手法,冰冷的数字变成了鲜活的案例,复杂的形势得到了开放性地表达,故事化运用无疑是对财经报道的巨大提升,因此,为了使财经新闻脱离“窄众”定位,真正融入大众的生活,选择故事化的报道方式才会让财经新闻报道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