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2018-03-26 12:14罗维
智富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影响

罗维

【摘 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个体在家庭中通过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沟通形成对社会的最初认知,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是影响其心理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场所亦是个体性别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中作为主要抚养人的父母其性别角色的扮演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认知,而单亲家庭的成员组成状况则使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性别行为模式的参照,以致其性别社会化易出现偏离和错位的情况。

【关键词】单亲家庭;性别社会化;影响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进步,我国的家庭结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根据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共有415.8万对,比上年增长8.3%,离婚率为3.0‰,比上年增加0.2个千分点。从2007到2016年我国离婚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十年离婚人数累计达3062.8万对,累计增长率为98.1%。伴随着不断攀升的离婚率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关于单亲家庭的各种话题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单亲家庭亦成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议题。

对于单亲家庭,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做过不同视角的研究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研究中较为统一的看法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相较于双亲完整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行为、社交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则着重探讨单亲家庭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重点解读单亲家庭中儿童性别社会化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性别社会化与家庭

社会化是个体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于人整个生命历程里面,从出生到青年成熟期则是社会化最重要的基础阶段。社会化内涵丰富,性别社会化是其中之一,性别社会化涉及性别认知、性别认同、习得性别行为模式,是个体通过了解性别规范进而扮演符合社会期待的性别角色的过程,获得准确的性别角色是性别社会化的目的和结果。

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性别社会化方面家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的性别认知,家庭也是儿童性别教育的启蒙场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到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家庭中父母成为儿童的主要模仿对象,儿童的言行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缩影,同样儿童的性别意识的形成、性别行为模式的习得也主要来自于家庭中作为主要抚养人的父母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性别社会化的直接参照对象,儿童可以以同性的父亲或母亲作为性别认同的对象,进而获得自身性别角色定位,同时通过和异性父亲或母亲的相处了解到两性之间的差异,这能够帮助儿童对性别概念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在行为方面儿童可以模仿和参照父母的角色习得性别行为模式,进而表现出符合自身性别的言行举止.性别社会化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不仅能够幫助个体更好得适应社会,实现社会人的转变,同时也为个体日后恰当处理和同性及异性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三、单亲家庭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单亲家庭从定义上来说指的是父母中的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结构类型。具体类型上包括单身母亲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单身父亲和子女组成的家庭以及未婚妈妈、未婚爸爸独立抚养孩子的家庭等。相比起一般家庭,单亲家庭更容易陷入困境中面临各种问题,诸如经济问题、孩子教育问题、社会支持问题等。家庭是个体成长的主要空间,家庭全面而深入得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作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必然对个体性别社会化带来各种影响.和完整家庭相比单亲家庭在儿童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

首先,单亲家庭可导致儿童形成错位的性别角色认知。在有着双亲共同生活的家庭中,孩子性别社会化有着明显的参照对象,女孩有母亲作为性别认知和行为的参照,男孩有父亲作为参照,同时儿童经由和父母的相处,能够形成对性别的整体认知,了解到性别差异、性别关系、学习到性别行为,养成适当的性别态度等。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则可能面临着缺少性别角色参照的情况,比如在单亲母子和儿子的组合里,跟随母亲长大的男孩,性格行为方面都会受到母亲的深刻影响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比如缺乏阳刚之气,表现出较多阴柔气质,举手投足都和主流的男性气质相悖,这类孩子在学校里容易被同学嘲笑为娘娘腔,且也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同样在单亲爸爸单独抚养女儿的家庭中,则比较容易养出“女汉子”,使女孩在性格及行为方面表现出男性化的倾向,尤其缺乏大众对女性角色期待中的温柔特质。在以上提到的两种单亲家庭组合面,儿童可能会形成错位的性别认知,出现性别角色定位颠倒的情况。这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会造成一定阻碍,尤其是当儿童脱离家庭进入学校开始各种社会交往的时候,错位的性别认识会让他们成为他人嘲讽的对象,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排挤甚至受到欺凌,并进一步引发个体的情绪障碍,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次,单亲家庭会对儿童的性倾向产生影响。在国内外对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中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对同性恋的成因说法众多,大致可以分为先天素质说和后天环境说两大类,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均被认为是可能导致同性恋的成因。在众多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中,家庭因素也经常被提及,尤其是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期家庭造成的性别角色认同错误是导致同性恋的重要原因,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成员性格、教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和同性恋倾向的产生有一定关联。

单亲家庭中家长为了弥补家庭结构不完整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出于补偿心理容易过度溺爱孩子,跟随母亲长大的男孩易形成恋母情结,家庭中母亲和儿子的关系过于密切,缺乏明确的亲子关系界限,使得儿子从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对母亲都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并全方面认同母亲的角色甚至包括性别角色,会导致儿童形成错位的性别认知及性别身份认同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同性恋。儿童身处在没有同性参照系的家庭环境中,且生活中缺乏和同性交往机会的情况下,容易处于性别角色认知模糊或错位的状态中,甚至出于好奇心理对同性别者产生喜欢和爱慕之情,这也符合同性恋成因中的后天环境说。

四、小结

以上着重分析了单亲家庭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潜在负面影响,然而家庭结构并不一定是儿童性别社会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只是相较于完整家庭而言,单亲家庭更应注意防范相关问题的产生,为此作为单亲家庭中的家长应意识到性别教育的重要性,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完整的性别环境,积极引导孩子去接触同性和异性的朋友,及时解答孩子关于性别方面的疑问,同时对孩子身上出现的反常性别行为保持警惕并了解原因开展教育,这样便可有效预防问题发生,使儿童的性别社会化得以顺利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政部. 2016年社会服务统计公报[R]. 北京:2007.

[2] 张文霞, 朱冬亮. 家庭社会工作[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邱芳, 戚光远, 李娜. 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影响研究[J]. 理论研究,2002(4).

[4] 王凤栋,张慧琴.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行为特征和教育[J]. 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72).

[5] 沈德灿. 论个体的社会化[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19(2).

[6] 甘开鹏. 从学校教育看儿童性别社会化[J]. 成都大学学报,2007,21(2).

[7] 王金玲. 论个体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8(5).

[8] 汪新建, 温江红. 同性恋成因的理论探讨[J]. 医学与哲学,2002(4).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影响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卫生学校不同类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行为调查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