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 柳丽红 陈靖娴
【摘 要】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社区养老越发的需要。然而当前社区养老仍处于在建设的初级阶段,而且存在着很多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就制约北京社区养老发展因素之一的护理工問题进行研究,找出由于工作任务重、入行门槛过低、培训制度不到位而引起的护理工工资低、地位低却任人员缺乏、护理工人员综合素质过低、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提出健全社会保障,稳定人员队伍;提升护理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人员培训方式存的解决措施,进而构建更加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护理工问题
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在养老服务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资金、设施、专门护理人才等一系列优势资源,初步形成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以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保健、文化娱乐、参与社会以及权益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格局,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和人员支持上获得了提高。但是,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现状并没有达到预想情况,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笔者通过实际养老服务机构发现的护理问题。
一、北京市社区医院护理工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工人员缺乏
中国目前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群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护理人员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老年市场的需要,护工缺口越来越大。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护工短缺现象存在于地方,普通居民很难找到合适的护工,并且费用高昂,并且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以及专业康复机构也存在人员缺口,社区养老也面临护工短缺的问题。预计三年后北京有47万的老人需要护理型照顾,但是现在专业的养老护理员数量仅为4000多人。国家虽然大力提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但是社区养老中最重要的养护团队却大面积缺乏人员,那么社区医院如果想要发展,那真是难上加难。
(二)护理人员男女比例失衡
护理人员男女比例失衡不只是存在于北京,全国的养老服务机构情况也是相同的,男性护工大约在30%以下。在笔者走访的北京市A社区老年养护院中,男性护理员仅有两个,而入住的男性老年人有7人,总体而言男性护理员不足。
(三)护理工人员队伍素质过低
(1)专业素质过低
目前的护理工的分布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大型综合性医院把护理模块外包给专业的护工管理公司,通过签订合同,由护理公司向医院派遣护工;其二是养老服务机构自主招聘合适的护工以及病人家属自己请私人护工;其三,是正在进行中一个项目,让具有护理知识的护士从事一些护理工作,弥补专业护理员缺乏的情况。总体而言,专业护理人员很少,具备国家资格认证的护理员就更少了,目前的护理员很多都是通过招聘进入养老机构,会一些基础护理,复杂的护理项目,会逐渐学习,介入复杂护理,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有风险,对于能够自理的老人,这些护理可以满足,但是对于半自理以及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来说,护理要求具有专业敏感度,能够通过老人的日常表现的细微变化来衡量病情变化,然后给予适时和优质的护理服务,随时做出调整,如果不具备这些素质,那家属又怎么会安心把父母交托这里呢,这种养老护理远没有达到要求,远不能满足老龄化人口增加所需要的服务。
(2)文化素质低下
笔者走访的A社区养护院,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护理员只具有高中以下水平,还有几人只有小学水平,他们大都来自偏远地方,学历水平低,但是经过大医院的培训具备一些护理技能,该社区医院有合作的大型二甲或三甲合作医院,护理工主要来自大医院的配备。另外这些人大部分都为进京务工人员,多数人从未接触过护理行业,缺乏系统知识。且配备人员中性别失衡,女性远大于男性,平均年龄约44岁,并且学历低,有些人员只能进行日常保姆类型的护理,据家属反馈,护理工经常不会读药品的说明书,记录日常老人的数据也会经常写错。而且由于这不是他们理想的职业,所以职业责任感低下。家属也普遍感到不是很放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家属将老人松紧社区养老中心的行为。
(四)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现在的社区医院的护理工大多为仅经过医院的短期培训,在社区并没有提供正式的培训机会,也没有给护士考证的机会。再加上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太多的医学常识,自我防护比较差,而且在为病人提供生活护理的同时,特别是在对危重患者护理中,给医疗安全和医院管理带来了重重隐患。
二、护理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工资低、地位低却任务重
以A社区老年养护院为例,2016年对其进行调查,发现护理工的工资仅为每天120元,一个月3600元。但是需要同时照顾两个到三个老人,负责老人全天护理,晚上也和老人住在一起。这还是老人比较少的时候,如果碰到老人多一点,护理工需要照料的老人将会更多。任务丝毫没有减轻,全天候的劳动,却与大医院的每个月接近一万块的护士工资相差甚远。而且提起护理工的工作,受等级观念影响,被人们定义为脏、累、差的工作,给人擦拭接尿,还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没有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日,且很容易被辞退等。导致护理工和清洁工一样,变成了现代社会中生活低下人群的代名词和身份符号。这也不难想象为何会出现“护工荒”了。
(二)存在职业选择偏见
护理行业,很多人都认为一般都需要女性护理人员,并且女性在照料服务方面有先天的优势,男性职工从事护理工作可能不为大家的认可,所以一般不愿从事护理服务,而且面对老年人,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优质的服务,男性职工对此类型的岗位并不喜欢,不乐于从事此类职业。
(三)护理工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老年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护理职业体系,同时整个老年服务建设体系也不完善,对于高素质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也不完善,目前高校很少有护理相关专业,主要以高职类院校为多,并且对于毕业后的优质护理员,很多就直接被私人聘请,进行一对一的私人护理服务,并不愿意进入老年服务机构,所以不论公立还是私立都很难招到足够的护理员。目前大部分的非专业护理员主要来自农村偏远地区或者城镇失业人员,因为护理的很多项目较为辛苦,并且很多年轻人不能接受,不愿从事这个职业,即使面对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应聘者,面临护理工短缺的养老机构还是愿意接受的。这些护理员,只有基本的健康证以及符合年龄限制,没有其他的技术要求,面对没有国家硬性要求必须具有国家资格认证证书才能上岗的情况,基本通过简单培训,这些护理员就可以进入养老服务机构了。但是随着家属和患者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缺乏专业的护理员,不能满足长久的需求,并且人手缺乏,护理员常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护理供需矛盾不断升级,风险增大。
(四)培训制度不到位
护理工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且我国对护理工培训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培训费用大多是机构自掏腰包,但这样也不能保证培训的护理工为其长期做事。北京市也曾探索过一种对全市护理工统一培训的形式,给予每个人400元的补贴,考试合格后可以发上岗证,护工持证上岗。但这项政策在执行中变成了走过程,规定的12天课程减为2天,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而且,培训证书都是由培训机构自行发放,很少有人去查证其效用。
三、解决社区护理工人员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健全社会保障,稳定人员队伍
社区护理工作想要广泛开展,地方政府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必不可少,至少让护理工群体物质上得到保障。可以从职位晋升、社会保险、编制、收入等方面入手,使其减少后顾之忧,愿意且长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护理工作。在精神方面,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是可以在这里实现个人价值的,并且引导更多的人投身于这项事业中来。还可以置顶护理的质量标准,让百姓有指标可衡量,增加对社区护理的信任度,逐渐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二)转变观念
在现代社会,不应该受制于传统的思想观念,而是注重人力优化配置,最优化的发挥人力资本,对于护理行业来说,男女性职工都需要,并且面对男性老年人的助浴、擦身等护理都需要男性护理人员提供帮助,也能让老人有尊严的养老。
(三)提升护理工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社区医疗服务把机构,相比于三甲医疗、医护的高水平,社区医院属于小规模,医护资源短缺问题,但是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要从根部解决问题,应该严格准入制度,把社区护理员工的管理纳入真正的国家正规护理用工的管理中,并且政府部门应该组建工作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优化管理效率。
目前护理工主要來自于偏远农村,低学历,专业知识欠缺,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培训机制的建立,成绩合格后才能上岗。另外有少量的高素质护理员工,如何增加高素质人员,这就需要培养人才的高校以及职业院校,针对目前老龄化的难题,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增加开设老年护理等专业,增加高素质护理人才。另外,对于在岗人员,不可忽视在职继续教育,通过实践发现不足,在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对于能力的提升很重要。最后,在目前国家政策倡导医疗资源下沉的背景下,提倡二级、三级医院的资源适当帮助社区医院,填补社区医院医疗资源以及医护人员不足等问题,通力合作,有效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减轻大医院的就医压力。所以,可以尝试以大型医院为依托,由社区医院合作的大型医院承担其护理服务的需要,由大型医院分派护理员进入社区医院。
(四)调整人员培训方式
首先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岗前培训主要是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的结合,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然后要进行考核,只有合格的护理人员才能上岗,提高准入门槛。对于在职的护理员工,要进行不定期的服务考核,督促其不断学习,提高服务质量,并且进行深造,满足个人能力提升的需要。其次,对于基本技能的要求只是最低的考核标准,与国外成熟的护理培训项目相比,国内的护理对于发挥老人独立性的内容以及痴呆老年人的人性化服务方面缺少明确的培训项目,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在具体培训中,应因地制宜地结合老年护理专业的基本技能进行有侧重的教学,满足不同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对于一般的护理项目,如更换衣被、患者的洗漱、翻身、按摩及被动肢体活动,应该加强经验交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对于表现优异的护理员,进行奖励,设置服务考核标准,进行明确的奖惩。再次,没有资金的支持,建立完整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建立国家严格要求的准入门槛,缺少这些,老年护理员的素质问题依旧不能解决,通过增加由政府主导的培训课程和考试考核尽快将护理员工的技能水平向正确方向引导。另外国家应该增加培训的资金支持,而不是让护理员自掏腰包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模式,更科学地对护理培训内容进行合理引导。
四、结论
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论民办机构还是公办的养老机构,亦或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需要政府的支持。而如何解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成为摆在养老发展面前的一道考题。护理工做着这个城市里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物质与精神保障,这是制约社区卫生养老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无论是从行业待遇、培训考核、标准制定、管理方式、还是精神保障上,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制定规范,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社区养老才能发展的更好,才能真正的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5-116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一理念、制度、实践和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257-258
[3]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22页
[4]江草安彦.老年介护理工作人员教材(中国语版)[M]旧本:社会福利出版社,2005
[5]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兰德尔.柯林斯、迈克尔.马科夫斯基.发现社会之旅[M].中华书局.2006
[7]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8]陈伟然,陈卓颐.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9]陈卓颐,黄岩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
[10]杜国玮.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