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 李遇霖 袁玲
【摘 要】农村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单元之一。文章以经济学视角简述了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选取利津县明集乡荆家灶村为研究对象,立足调研实际,对荆家灶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和评价,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并为一定区域内的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产业发展;可持续
一、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新生的现代生产要素不断替代传统的生产要素。在现代农业中,坚持探索高效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资源节约型的技术创新、提高土地生产率是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在村级农业产业发展中,必须融入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适应宏观市场环境,以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方式,逐步建立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荆家灶村农业产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荆家灶村位于利津县明集乡西部,地理位置偏僻,区位优势不足。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地资源丰富,村内耕地3000余亩,土质较好。劳动力充足,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水资源能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荆家灶村是传统农业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西瓜为主。近年来,小麦、玉米、西瓜种植相对稳定,受价格影响,棉花种植面积逐渐缩小。在传统产业中,作物品种多乱杂、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落后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西瓜作为荆家灶特色产品,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产业发展举措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荆家灶村制定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充分挖掘潜力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争取实施农业项目,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1.建设优质高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山东神华种业以全县大田用种统供价格统一提供济麦22优质原种,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村进行产前技术培训、产中跟踪服务。村“两委”组织全村农户统一种植,落实成方连片一类制种田块1500余亩,统一种植济麦22,并严格按照《小麦良种生产技术规程》技术要求进行生产,保证良种生产质量和数量。
2.实施玉米良种工程。整合连片土地1000亩,集中种植先玉335和登海605两个品种,推广配套农业新技术。同时建设了百亩玉米新品种展示方、示范方。规划连片耕地120亩,对比示范31个玉米品种。通过展示与示范,筛选县域最适丰产品种,选拔全市广适安全品种。从源头上解决品种多乱杂、农民选种难问题,为良种推广搭建可视化平台。
3.建设金灶子果蔬产业园。由村“两委”牵头组织,农户自愿报名,集中规划建设42座低温大棚,修建1座水库。为鼓励农户参加园区建设,荆家灶村采取免除土地费用等方法,提高农户积极性。园区主要种植西瓜、甜瓜,收获后改种蔬菜,并探索水稻育秧、禽类养殖、淡水养殖等多种发展模式。
4.水果藕种植基地。整合村内闲置洼地和废弃沟渠100余亩,以招商外包的形式开发建设水果藕池。在实现村集体经济破壳的同时,也探索了荆家灶村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
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驱动力。为了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在争取外界扶持的基础上,必须强化产业内在动力的培育。荆家灶村依托园区建设和农业项目实施,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成立1家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规范运营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家家庭农场。
(三)产业简示图
三、产业发展经济效果评价
经济效果是指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具有综合性、多樣性和波动性等特点。文章选取土地产出率、劳动力、经济效益为指标,对荆家灶村产业发展作出评价。
(一)土地生产率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生产率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经济效果评价指标。文章使用计算公式为:
以1亩土地为基本单位,分别计算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玉米良种工程项目区、金灶子果蔬产业园大棚建设前后的土地生产率,并形成数据对比。
(二)劳动力
荆家灶村人口412人,家家户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充足。由于机械化程度较高,在传统农业产业中,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尤其在农闲时节,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金灶子果蔬产业园建成后,吸收、转移劳动力20余人,劳动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
(三)经济效益
1500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成后,平均亩增产优质小麦25公斤,总增产达4万公斤,优质优价,以每公斤优质小麦高于普通小麦0.2元计,每亩增收150—170元,1500亩优质小麦可增收23多万元。
玉米良种工程,千亩示范片亩产600公斤以上,幅射带动3—5万亩平均亩产550公斤以上。项目区实现玉米每亩增产150公斤,亩增收240元,总体增收24—29万元。筛选适合县域推广的玉米优良品种5个。
金灶子果蔬产业园所生产的农产品产量总体稳定。园区鼓励创新,部分农户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少数大棚明显高于或低于平均产量,农产品价格浮动较大。经抽样测算,园区每年棚均产值3.7万元。
四、对策建议
(一)适度规模化
着力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资源,摸索生产资料投入最优配比,争取产出最大效益值。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农业种植风险,帮助农户自身得到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建立创新发展激励制度,推进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合作规模化、区域联合发展规模化,稳定提高生产能力,保证生产质量,有效应对市场波动,抵御市场风险,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科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技术创新则是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演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现代农业的薄弱环节,是需要重点突破的瓶颈之一。积极借鉴成功经验,着重从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加快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培育多样性推广组织、提高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力度。
(三)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
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均衡配置相关扶持政策,拓宽农业扶持项目辐射面,严格审计农业扶持项目资金的使用情況,鼓励农业长期投资。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强化自身规范提升,建立综合考核机制,对于管理不善、运营不佳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指导服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体系不断完善,从而增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新型农民培育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3]农民的思想观念需要持续引导转变。坚持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开展法律、道德、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和文化底蕴。开展创新发展、农业科技教育,解放发展思想,提高生产技能。着力培育一批懂法律、有道德、能生产、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员。
五、总结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村,荆家灶村首先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初步实现了现代农业的突破发展,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农业综合效益得以提升。总结其经验,就是客观分析村情实际,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效整合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发挥特色优势,促进了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全面发展。对附近村庄,特别是村情与荆家灶村相似的村庄,可借鉴荆家灶村发展思路和模式,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胡华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6(3):44-45.
[2]. 冯逃,李冬梅,高蜀晋.农业产业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7):56-61.
[3].王玉彪.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效益农业的发展思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