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医学的模式已由“纯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医疗模式也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以及治疗与康复相结合。毫无疑问,这与中医的理念是相吻合的。西医被引入中国后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手段曾备受质疑,化学方法和器械设备成为治病的首选。如今,随着新的变化,祖国的传统医学精粹受到了应有的重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理性的回归。
中医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本质上有和的气质,讲的是一种适均的状态,而中医养生讲究心平气和、心气相一,只有心里安静平和,才能休养生息。作为古人的智慧,它的理论基础是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想法的。中医重的是防、养、治结合,以养为主,而不像西医重点在治。养和治有本质上的差别,养是一种对于人本体气源的稳固,而治本身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性地进行补救。中医的主要目的是养气,最终的结果是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理论的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學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干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源。中医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正因为中医注重的是养而非治,并且中医是以人符合自然为大的统一,所以中医治疗的时间可能相对要长,效果上较西医显现得有些慢,但经过最终调养,中医往往能使得人的气血更为和谐。在当下,普通民众更多的去选择西医,一方面是由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西医有迅速快捷的特点。很多患者在使用西药时,只会关注药物的每次用量,大多数人忽视了药物的禁忌事项,如服用阿莫西林时,禁忌里就会写到会引起胃部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非正常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很多人却忽略不计了,这是不好的。西药在处方上是带有目的性的,就是单一解决当时疼痛的部位,而忽略对于整体的调理与把握,但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中医是和气的,宏观上如此,很多细微之处也都有所体现。在治疗方法上,中医大多以针灸、草药、拔火罐等为手段;在药物选择上,中医的药物基本都是取之于自然的,并不采用化学手段的加工;在辅助手段上,中医讲究和气为主,在养气以充足精血时,可以配以太极、形意拳加以辅助。和气的中医也是符合儒家中庸思想的。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更多地选择它、利用它、发扬它、光大它,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中医带来的生机、健康和快乐。
(文章选自魏雅君《博雅斋札记-医理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