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内容摘要】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要努力搭建家校互通平台,开发多样的家校共育方式,通过会议、活动、课程、互访、管理等的实践举措,将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来,凝聚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家校合作共育
新教育强调,当今的家庭教育已经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家庭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注重家庭与家庭教育,必然离不开家校合作共育。本文将聚焦家校合作共育问题,反思总结笔者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培训家长,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庭、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和精神的家园,教育学生不能仅靠学校、老师,还需家长参与,家校有效配合永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反观现在的父母,往往把教育的责任抛之脑后,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家长的责任意识,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会针对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问题开设“家长大讲坛”,集中培训家长。通过沙龙形式找一些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分享育子心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交给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通过各种培训调动家长共同育人的积极性,引导家长理解教育的新形势,达成共同承担教育孩子责任的共识,让每位家长都能学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切实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二、活动共参,真正实现家校合二为一
班级管理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多样化的亲子活动,通过家校共同参与活动,共同发力,才能构成完整的教育链,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学校为推动课题《城市化进程下普通高中“新父母学校”体系完善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开展“有话对您说”德育主题系列活动,要求每位学生给父母或长辈写一封信。我抓住这一契机,提议家长也为孩子写一封信寄到学校。在班级家长会,我把家长的信件交给孩子,让孩子读完后谈感受。有的孩子泣不成声,主动和家长紧密拥抱,场面非常感人。这次活动拉近了家长和孩子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改善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去年任高三传媒班,第一学期每周有半天的学专业特长时间,给部分学生自由散漫的机会,学习效果不好。于是就跟学生提要求,将组织一次才艺展示活动,检验学习特长的成果,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这样就杜绝了学生散漫消极的心态,从而专心致志的学习专业特长了。后来的展示活动中,学生都展示了最好的一面,家长们看到这样优秀的孩子,内心非常欣慰,有几位家长非常亢奋,居然主动客串展示了自己的绝活,此次活动的共参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评选书香家庭、缔造完美教室等一些活动中,都会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均大大提高了活动的质量。
三、课程共研,多元实施家校合作育人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方面教育的相互渗透,融合校内外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情趣,提高学生素养。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资源,还需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校设置许多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课程供学生选择,家长可以辅导或参与这些课程的研究,因为有些实践课程的研究凭孩子一己之力不一定能够完成,往往需要家庭的合作方可。我经常建议家长主动询问孩子的实践研究课程的进展情况,当孩子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主动帮助、积极参与,甚至可以家长出面联系相同研究主题的学生家庭可以组成研究小组合作开展研究。通过这样家校协同的研究和实践课程就把老师、家长、学生连成一体,共同参与、合作研究,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课程的育人价值。
四、家校互访,极力促进家校无缝对接
家校互访就是家校双方深入彼此共同育人的教育现场。家访内容并不是简单的告状式家访,而更多的是去解决家庭矛盾、思想疙瘩。
2017届高三传媒班学生吴某,单亲家庭,临近高考前2个月时,她的妈妈告诉我,小吴因为专业没考好,不愿来校学习,想放弃高考。小吴妈妈虽苦口婆心地劝说,结果也是无济于事,于是我决定亲自出马。家访时,我先是仔细了解她艺考的情况,然后根据小吴当时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并结合一些成功的实例开导她,建议她坚持到底,用高考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其实,小吴的专业并不是很差,只是她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在我的一再鼓励下,终于同意返校学习,最终考入了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这种实地的家访,可以真正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相较于家访,校访的形式是多样的。我在班级管理中邀请家长校访主要从三个方面实施,一是个别交流,家长在空闲时间,可以随时随地来校了解教师与孩子教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开放课堂,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本班课堂,深入走进班级教育现场,零距离倾听教师教学,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切身感受、评价课堂效果,既增强师生课堂的投入度,也让家长学到了教育的法宝,激活了家长的教育细胞;三是开放活动,邀请家长观摩或参加班级的学生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文化、制度的建设,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特別是定期邀请部分家长参与自习课的管理,效果非常明显。
新教育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的教育生活,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根本朝向。家校共育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的结果应该是仓廪满实、共生多赢的。家校合作共育,看似育人无痕,必将花开有声。只有家校双双携手共同努力,形成了育人为本的家校教育合力,才能更科学、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R].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主报告.
[2] 《人民教育》——2017年第13-14期.
[3] 《人民教育》——2017年第15-16期.
[4] 《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6/A期.
(作者单位:海门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