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春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课本知识教学,还应该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体会真实情感,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为实现学生综合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真实情感;良好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没有亲身经历又怎能有真情实感?
重阳节前夕,为了对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孝敬长辈的亲情教育,我就组织了这样一项活动——我为长辈洗脚。记得星期五当我把这几个大字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炸开了锅,“老师,你怎么布置这样的作业?”我知道这时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只强调一点:“每人必须认认真真去洗一次脚,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星期一,孩子们返校了。当我把“我为长辈洗脚交流会”这几个大字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没有了当初布置这项作业时的喧闹,而变得异常安静。交流会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发言。
有的说:“老师布置这项作业时,我觉得非常好笑,但当我为爷爷洗完脚后,我再也笑不起来了。”
有的说:“当我握着外公那干瘪、瘦骨嶙峋的脚时,我的眼眶湿润了。”
“当我轻轻为妈妈搓洗着脚时,妈妈哭了……”
从第一个孩子发言到最后一个,我的眼睛一直都是濕湿的。我第一次感到教育的作用。
带着哽咽的语气,我又给孩子们讲了“黄香温席”“陈毅为母亲洗尿裤”等故事,使孩子们懂得了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孩子们明白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使孩子们体会到了一个小小的举动,胜过千百个口号的作用。
学生有了体验和感受之后,我让学生以《我为长辈洗脚》为题写作文。孩子们埋头写作文,一气呵成,往日那种一到写作文皱眉头的现象不见了。
1.培养克服困难的习惯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现在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即使有一定困难,也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因为学生只有完成任务他才能感受到克服困难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自强起来。
2.培养自信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因为学生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学生,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3.培养独立的人格
独立性强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并用这个目标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不指望别人的帮助,不受别人的暗示,能够主动地做事,有想把事情做好的热情。对学生来说,需要发展两种独立性: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另一种是精神活动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的积极性、自信心等。
4.促进身体健康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础。一个身体虚弱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信心,心情不好,必然怕这怕那,对人、对事积极不起来,性格就很难坚强起来。相反,学生的身体素质好,有信心,有勇气,就容易培养起自强的性格。
5.培养爱心
要让学生懂得做父母的艰辛,我常常把生活上的艰辛适当地告诉学生,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生存的艰辛。让他们学会感恩,爱自己的父母。同时也让他们明白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在生活中体贴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是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的。也能让他们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克服学生的依赖性,这样做对学生是有好处的。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能力。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懈努力,从自己做起,培养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拥有真实情感和养成良好品格,嫩苗终究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1]陆彩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2):198.
[2]戴韵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切体验中情感得到升华——以《“从现在开始”……》一课为例[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3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