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历史”解读:师生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

2018-03-26 01:32金晓影
关键词:教学相长抗日战争

金晓影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往往被“精炼”,致使学生无法全面的了解历史,不利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精炼历史”进行解读,这将对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大有裨益。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精炼历史”;抗日战争;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45-1

在历史教学中,为了突出日军的残暴侵略和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我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史料视频,展示大量第一手资料(照片、报纸等)……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日军的暴行比较冷漠:私下聊天,在看到“感兴趣”的地方会大呼一下,其余时间则对视频面无表情。此外,他们对教材中提到的“‘八路军、新四军的由来和区别”、“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百团大战”等历史名称和历史事件也是一脸茫然……

为什么学生面对抗日战争会表现出“冷漠”和“质疑”?这让我深感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的紧迫性。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学生之所以对历史感到陌生,用学生的话说就是“课本上没说明白”。

作为历史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深感在专题模式下的历史事件被“精炼”后,学生得不到具体的历史感知、找不到情感共鸣,进而无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对“被精炼”的历史进行解读,使学生真正理解有关历史事件,从而达成历史教学的目标。现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为例,阐述如何对“精炼历史”进行解读。

一、解读“八路军、新四军”的由来和区别

整个人教版必修一为政治史,第四单元的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第13课开始到第四单元结束,都围绕着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展开,在学生的认知中,只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统称为红军(红色政权的军队),到16课全民族抗战时,学生对国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产生疑问,要求教师解惑。教师在进行解惑时必须指出: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的部队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37年7月7日爆发抗日战争,在国共二次合作的基础上,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宣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这样一来学生的疑问解决了,又突出在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二、解读“正面战场”的地位问题

学生受近年来抗日“神剧”等影响,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存在误解,特别是历史教材上对“四次会战”的描述仅限于名称以及淞沪会战中两场战斗,于课本75页中指出:“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能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在加上传统教学中为突出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教师往往形成固定的教学思维,简单的把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归为失败的案例,通过与共产党的成功抗战对比二者在战略上的不同之处。无形中,使学生认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是消极的,是缺乏战斗力的初步印象,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的认识和评价国名党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的地位及作用。

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用新的史观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四次会战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在正面战场上,日方伤亡447700余人,损失飞机785架,舰船100余艘,消耗军费92亿3千多万日元,且战线延长,兵力分散,军需补给也发生了严重困难。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杉山元1939年10月在对其军官的训话中也不得不承认日军“损失重大,实出意外”,“主要将领多员殒命,遭受前所未有之创伤”,“全国将士陷于不能持久之困境”……

由此,我们应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唯物辩证的分析与评价,从而升华本课情感目标,充分认识到包括正面战场初期抗战在内的中国抗战的历史意义,并给予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三、解读“百团大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由于挖掘了四次会战的相关史实,学生能够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及评价,但涉及到百团大战时又出现新的困惑:“既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起到了巨大作用,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略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百团大战从军事上看,三个月内,共产党共计进行了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破坏火车站、桥梁和隧洞260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900余支和一批军用物资;摧毁交通线中以被日军称之方“钢铁动脉”的正太铁路;破坏煤矿5所,造成日军损失1亿日元以上。……通过一系列讲解,学生就能理解課文中“中流砥柱”的内涵,理解它对民族革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贡献。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教材中“浓缩的”、“精炼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效解读,使学生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详细过程获得全面理解,进而对历史事件形成准确评价。教师应以史实、史料及史学研究方法等为载体,丰富学生历史素养,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历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俊利.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J].历史教学,2014(06).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抗日战争
9月历史大事记
论述要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论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
教学相长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