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妍
【内容摘要】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孔子的为人》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①中的第一个学习模块,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国学教育的起始部分。因而既是学生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焊接点,又是高中传统文化教学的伸展点。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孔子为人
案例背景:
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要为学生澄清他要想学习什么,更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毕竟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有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探索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传承体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努力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为学生维持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引导学生在传承古老文明的同时独立自主地吸收借鉴并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发掘自身的价值。
案例描述:
一、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我以多媒体展示一位同学的周记和老师的批语,讨论是否认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②这一观点来进行激趣导入;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选择的章节进行诵读竞赛;接着,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质疑从而集中疑难问题,全班深入研讨;最后,设置讨论题作业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章节,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学习自主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帮助学生体会自主探究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合作交流中通过孔子的言行来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二、教学流程图
课前:提前给学生引发各章节内容——各组选择研究章节——各组合作研讨并形成成果
课上:讨论导入——诵读竞赛——各组展示成果——集中疑难讨论——设置讨论题作业
三、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多媒体展示一位同学的周记和老师的批语,讨论是否认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一观点。
学生周记内容:“就史上来说,我只敬佩两个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希特勒。……
二战中因希特勒而死的人有三千五百万,他曾发起反犹狂潮,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计划。
像他们这样对世界影响极大的人还有亚历山大大帝,他们的出现令世界都为之惊叹……”
教师批语:孩子,我个人认为,一个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即使征服全世界,也不配得到世人的尊敬!
学生回应:“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小结:引入孟子的话:“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从而导入孔子言行,引导学生感受先圣为人的博爱。
(二)诵读竞赛:
各小组派选手进行诵读竞赛。
(三)成果汇报: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别汇报文学常识积累、文段译文展示,如果小组内有问题可以提出大家讨论,也可以请其他小组提问质疑。
(四)问题汇总:
将各个小组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并进行全班讨论。知识点落实到:文言实词——厩、纲、弋;文言虚词——而;词类活用——饭、纲;文言句式——宾语前置。
(五)深入探究:
请你选择——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安之。
学生自由讨论,要求结合现实思考,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合作交流中通过孔子的言行来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六)总结反思: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明知自己的正确主张已冒天下之大不韪,但还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尽自己的全力来做完全没有成功希望的努力,这,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比如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史可法,他们在明知本朝大势已去的情形下,依然选择了“力挽狂澜于既倒”,这种行为的悲情与伟岸,和当年的困境中的孔子如出一辙!
四、教学结果
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之后加以感染,升华课堂情感,使学生在明晰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领悟学习国学的价值和意义。
案例评析:
本课较为成功的地方有:
(1)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自主思考发现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和分组评比的评价模式,能够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课堂氛围良好,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依然有太多的缺憾,比如给孩子讨论的时间实在太少,尤其是为了一堂课兼顾六组的小组研究展示,就使得很多准备极其充分的小组,没有时间给大家展示,让孩子们感到失望,是多么大的失误!
五、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本课,课前、课上乃至课后,他们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先贤的嘉言懿行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而恭敬之心也会让我们的学生在深思内省中逐渐完善自身,而这一切,不就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吗?我们怎么能错过这样既可教化更可益于文化传承的教育模式?
作为国学教育摸索阶段的实践课堂,我知道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课堂,但看到语文同仁们期待的目光和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神情,我知道自己还需更加努力!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任重道远,更须奋勇前行!
【注释】
①《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是中华书局引自台湾的教材,分上下册,上册为“论语选读”,下册为“孟子选读”与“学庸选读”,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
②语出约阿西姆·派普。
(作者单位:长春市一三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