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
受周期性经济回升影响,2017年世界经济呈现适度加速之势。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同步加强,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回暖,国际金融市场预期向好,各方信心显著增强。展望2018年,全球趋强的周期性经济增长仍将持续。当然,在对经济前景预期较为乐观的背后,不容忽视世界经济依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不确定性和长期挑战。各国政策制定者应抓住时机推进结构性改革,以激发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且脆弱,不确定性凸显,多年处于“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的弱复苏态势。自2016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呈现改善迹象。2017年这一态势得以延续,全球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体呈现同步适度加速增长态势。
(一)世界经济周期性复苏步伐加快,各类经济体呈同步增长态势
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在各国制造业与贸易的周期性复苏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下,全球经济持续向好态势凸显,整体发展平稳;二是全球经济实现了金融危机以来范围最广泛的复苏,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呈现同步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强劲超出预期,为世界经济带来正面溢出效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7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上调到3.6%,这将显著高于2016年3.2%的增长水平(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也为2012年以来最好的增长。IMF指出,2017年全球75%的经济体增速都将加快,是全球经济近十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无独有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月28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也对世界经济表示乐观。OECD称,随着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改善,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为3.6%,是近七年最快增速。联合国12月11日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趋强,全球约2/3的国家的增长速度高于上年。当前世界经济呈现较强劲复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的,主要是受到之前数年各国央行降低借贷成本和各国政府放松紧缩政策等努力刺激的结果,国际贸易回暖和投资环境改善为经济向好提供了支持。
2017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更为强劲,美欧日等经济普遍提速。美欧日等国家的领先指标PMI指数都在扩张水平之上且渐进上行,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预计2017年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增速达到2.2%,比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有利的国际金融环境、大宗商品价格温和回升和发达经济体增长强劲的支持下,2017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也在加快。预计整体经济增速将达到4.6%,比2016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国际贸易明显回暖,全球跨国投资回升幅度略有提高
过去数年,全球贸易增速始终低于经济增速,出现了贸易失速现象,全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有所减弱。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普遍加速,带动国际市场需求的提升,全球贸易活动日趋活跃,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国际贸易增速明显提高,扭转了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局面。国际贸易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亚洲区域内贸易复苏以及北美、欧洲地区的需求反弹。在2017年,大部分国家一改上年低迷情况,实现了进出口的高速增长。比如,与2016年欧盟进出口均几乎零增长的局面截然相反,2017年前三季度欧盟进出口增速均达到7%以上。其中,出口反弹为经济的超预期增长做出贡献,同时内需强劲带动了进口需求的提升。美国、日本、欧元区进出口不断增长,也显示出互为市场的外需环境不断改善。在经历了两年的负增长之后,2017年中国出口增速再度创下近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全球贸易景气指数(World Trade Outlook Indicator)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该指数为102.6,是2011年4月以来最高值;第四季度指数为102.2,略低于第三季度,但仍高于荣枯线100。这意味着世界贸易总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通常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CPB)最先披露最新的全球贸易数据,其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贸易增速达到年率5.1%,是2011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长率。2017年9月,WTO将2017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值上调至3.6%,较2016年提高2.3个百分点。这预示着实现了世界贸易增速与全球经济增速持平,并将扭转过去五年间贸易增长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的状况。WTO预测,2018年全球贸易将增长3.2%。
在经济增长疲弱和跨国企业认为存在重大政策风险背景下,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小幅下降2%至1.75 万亿美元。2017年,受各主要地区经济增长预期提高、贸易增速回升、跨国企业利润增长、金融机构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活跃的推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略有回升,呈现正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预计,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增长5%,达到近1.8 万亿美元。同时预计这一适度增长将持续到2018年,届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增加到1.85万亿美元,不过即便如此,仍低于2007年1.9万元美元的历史峰值。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阻碍外国直接投资的复苏进程,美国等发达国家税收政策变化也会对全球跨境投资产生影响。
(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偏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如今,随着各国经济重回增长,促使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逐步退出前期超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已于2015年12月开启加息周期,2016年12月再次加息,2017年3月、6月和12月加息3次,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上调到1.25%~1.5%的水平,同时于2017年10月开始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所谓缩表,就是美联储减少其持有的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17年其他主要国家央行也相继释放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信号。欧洲央行于10月26日宣布,在维持欧元区现行零利率政策不变的同时,从2018年1月开始将资产购买规模减半,即将当前每月6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缩减至300亿欧元。11月2日,英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0.5%,这是自2007年7月之后英国央行的首次加息。日本央行虽未提退出宽松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减少了央行购债规模,同时正在内部讨论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路径或策略。此外,加拿大、韩国等央行也先后收紧货币政策。可见,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在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2017年成为后危机时期全球货币政策由宽松趋于偏紧的转折点。
二、对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全球经济复苏趋强态势将得以延续。IMF预计,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提升至3.7%,这不仅高于2008~2017年年均3.3%的水平,也高于1980~2017年年均3.4%的历史增速。IMF同时预计,2018年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将为2.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升至4.9%。OECD报告预测,2018年世界经济的表现会更好,经济增速将从上年的3.6%提高到3.7%。最新的OECD先行指标显示,OECD国家的先行指标稳定在100.1,为连续八个月达到或超过100。这也预示着进入2018年头几个月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速的增长状态。
全球经济活动的周期性上行令人鼓舞。但在对世界经济短期形势保持乐观的同时,不能忽视世界经济依然存在的深层次不确定性。目前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在持续,内生动能不足的顽疾并未消除,仍面临一些风险隐患和长期挑战,同时世界范围内的非经济风险始终存在。OECD警告说,大多数大型经济体的企业投资率仍然过低,无法支撑全球经济长期快速增长。联合国报告指出,世界经济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经济增长实现生产性投资的持续加速,以支持中期前景。就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看,由于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各国需要通过结构性和财政政策激发经济长期增长潜力;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实施一列系改革措施来提高生产力、改善薪资水平和促进包容性增长;还要防范金融脆弱性及高债务可能削弱中期经济增长等。目前要对以下三个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密切关注。
(一)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收紧进程的影响
随着各国及世界经济增长趋强,主要经济体将继续推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2018年美联储进入加息和缩表组合的新阶段,预计全年加息3~4次,2019年加息2次。在缩减资产负债表方面,将按计划于2018年1月将月度缩减规模增加到200亿美元(包括120亿美元国债和8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经济向好情况下,其他经济体也有了更多空间来重新权衡各种政策组合,逐渐结束超宽松货币状态。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在2018年9月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说,2018年全球货币政策整体偏紧是大势所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将持续呈现宽中趋紧特征,只是收紧步伐不一致。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同步回归正常化,是经济形势向好使然,但这一过程也存在着刺破资产泡沫、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特别是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节奏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外溢效应。通常加息会影响美国债务成本,如果债务压力造成美元指数的大幅波动,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美联储“缩表”是减持中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行为,其主要作用直接体现在回流流动性上,这可能带动跨境资本回流,并对美元形成支撑。从中长期看,美联储缩表加上提高利率和特朗普减税政策,对中长期利率造成上行压力,未来美国的利率水平可能大幅提高。这一方面会抑制美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引导资本流入美国和美元升值,造成其他货币贬值尤其是那些外债水平较高、经济增长乏力、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货币不稳定,给国际资本市场带来较高的波动率和投资风险。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同步收缩,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各国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竞争加剧,当然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
(二)美国税收政策调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17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减税和就业法案》,并决定在2018年1月付诸实施。此次美国税改重点内容是:1.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降至20%,对跨国企业目前为避税而囤积在海外的2.6万亿美元利润,只需一次性缴纳14%便可合法汇回美国。2.将联邦个人所得税率从7档简化为4档,为中产阶级减税。3.将目前的全球征税体制转变为属地征税体制,对海外子公司股息所得税予以豁免。同时针对跨国企业新增了20%的“执行税”,以限制这些企业通过和美国以外分支机构的内部交易来避税。特朗普政府将这次税改宣扬为30多年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减税,将会提振消费者支出,刺激美国企业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相关分析认为,减税在短期内会提振美国经济增长0.1~0.3个百分点。
无疑,美国税改是特朗普上任总统以来最大的成就。特朗普政府推进减税,主要是为了增强美国经济活力,增强美国企业竞争力。这不仅关系到美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也关系到2018年国会中期选举与特朗普的执政前途。美国新税改方案内容复杂,其实施后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观察。对美国而言,可能产生的效果是,短期内将小幅提升经济增长率,但并不能解决美国劳动生产率放缓的根本性问题;企业所得税大幅下降将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对于国外直接投资和美国海外企业的回归有一定吸引力;长期看可能造成美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攀升,损害美国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在美国经济已接近充分就业情况下,大幅降低企业税率可能会提振进口,美国的贸易逆差或进一步增加。
对世界而言,这一财政刺激行为在短期将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率提升,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正面的外溢效果,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增长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的外溢效果。比如,美国政府债务的增长会对利率产生上行压力,吸引外國资本回流美国,推动美元升值,这可能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经济动荡。另外,美国税改方案实施可能会刺激并引发全球的竞争性减税,为避免企业将投资和就业岗位转移至美国,其他国家将面临更大的为企业减税的压力。
(三)特朗普政府带有保护主义倾向的贸易政策的影响
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以来,在内政外交各领域开始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全面转向“美国优先”的政策,触发了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新一轮调整。在对外经贸政策上,特朗普政府将贸易逆差视为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和经济未能加速增长的罪魁祸首,并明确表示,削减贸易逆差、促进贸易公平与互惠是本届政府的重要目标。在实际行动上,特朗普政府奉行孤立主义,减少甚至结束美国对国际社会的诸方面承诺,更多地使用单边手段来应对贸易问题。
在过去一年,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更重视双边协调,并期待通过双边方式进一步获取对美国贸易有利的利益与规则。美国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美欧自贸协定谈判止步不前,重启美加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启动韩美自由贸易协定修改谈判。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对既有多边贸易安排不满,质疑WTO多边贸易体制,阻挠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上诉机构启动法官候选人甄选程序,在世贸组织(WTO)第11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前夕,美国方面在准备草案期间拒绝在最终公报中使用“多边贸易体制的中心地位”和“支持发展必要性”等字眼,扬言要WTO进行全面改革。
可以说,特朗普是自大萧条以来最具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总统。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原则,从多边主义转向单边主义,并不断付诸实际行动,严重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加剧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紧张,其引导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升温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要警惕的是,特朗普为了实现其降低贸易逆差的目标,很可能在财税政策调整以后,在国际贸易政策上采取更加强硬、力度更大的保护主义措施。
三、2018年主要国家及地区经济展望
(一)美国经济
2017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尽管飓风“哈维”和“艾尔玛”对经济造成一定干扰,但并未实质性改变整体经济增长前景。前三个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1.4%、3.1%和3.2%。美联储最新季度经济预测,2017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5%。2017年全年美国制造业PMI指数达到57.6,创下13年来最佳水平。就业市场持续改善,11月份失业率维持在4.1%。家庭消费保持温和增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企业利润显著改善。作为经济“晴雨表”,美国股市屡创新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突破25 000点、2 700点与7 000点,均创下历史新高,分别上涨了25%、19%与28%,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态势。货币政策继续回归正常化,美联储年内加息3次,同时决定削减资产负债表规模。2017年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的第一年。为实现3%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特朗普政府推动税制改革、放宽管制和重新订立贸易协定等举措,在一些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不过,2017年美国整体通胀率出现下滑,仍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
2018年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特朗普政府推出的经济促进政策措施,包括减税、放松对金融业和企业的监管、增加财政支出、促进出口等,将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经济活力,增加私人投资,吸引海外资金流入。同时美国还将延续渐进加息方式。在减税增支政策和个人消费支撑下,2018年美国经济将继续上行。美联储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将维持2.5%左右的增长水平。
(二)欧元区经济
2017年欧元区经济超预期增长,经济增速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成为发达经济体的一个亮点。这一年欧元区制造业活力喜人,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佳表现。就业稳步增长,投资增加,公共赤字和债务水平在逐渐下降。在经历了上年英国脱欧公投引发的市场混乱后,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渐显稳健,外部市场对欧元区政治经济环境的信心也在稳固上升。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欧元区19国经济同比增速分别为2.0%、2.3%和2.5%。欧盟委员会预计,2017年全年欧元区实际经济增长率为2.2%,将是十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同时欧元区19国的经济增长差距也在缩小。作为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增速稳步上升,各项数据都显示出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德国最具权威的经济“五贤人”委员会预计,2017年和2018年德国经济将分别增长2.0%和2.2%。欧元区经济实现久违的较强劲增长,是全球贸易回暖、制造业持续回暖、内需增长、税收和公共支出政策的刺激及持续低利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们期待2018年欧元区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取得新进展。预计2018年欧元区经济仍能稳定在2%的水平。目前欧元区失业率在9%左右,仍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如何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减少结构性失业仍是不小的挑战。另外,欧元区的核心通胀仍保持低位,尽管劳动力市场有所提升,但是工资增长依旧缓慢,2017年欧元区平均通胀率将为1.5%,2018年小幅下跌至1.4%,均不及欧央行2%的目标。德国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目前影响德国经济的重要“变量”是政府组阁谈判仍悬而未决,德国民众希望各方能早日达成共识,确保德国政坛稳定。在英国“脱欧”后如何继续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欧盟面临的重要挑战。欧盟委员会号召所有成员国在关乎欧盟未来的决策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各国要抓住经济复苏的大好时机加速推进结构性改革。19个欧元区国家正在讨论建立欧盟银行业联盟,并将旨在应对危机的欧洲稳定机制重塑为欧洲货币联盟。
(三)英国经济
2016年,英国经济表现在西方七国中曾名列前茅。但“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英国经济增长放缓。受“脱欧”变数影响,市场一直对英国经济前景抱有疑虑。预计2017年英国经济仅增长1.5%,2018年进一步降至1.3%,将是七国集团中经济增长最慢的国家。2017年3月29日,英国向欧盟递交脱欧信函,英国政府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根据欧盟法律,英国要在2019年3月29日之前完成谈判,正式脱欧。在2017年的第一阶段谈判中,经过艰难讨价,至12月15日英国与欧盟就爱尔兰边界、欧盟在英公民权利以及“分手费”等核心议题达成协议。预计未来第二阶段的谈判将聚焦贸易、安全和未来关系等议题,而这一阶段的谈判无疑更具挑战性,不确定性将笼罩着英国和欧洲经济的前景。
(四)日本经济
在全球经济增长拉动下,内需疲弱而依赖外需的日本经济在2017年实现稳健增长,其中进出口对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经季节性调整,2017年前三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1.2%、1.4%和2.6%。2017年全年实际增长率約为1.9%。经济增长主要受惠于出口强劲,得益于强劲的全球需求,资本支出也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制造业活动扩张速度创近四年来最快,12月日本制造业PMI终值为54.0,为2014年2月以来最高,连续16个月保持在50的荣枯分水岭上方。受外需旺盛等因素影响,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上升,而随着企业业绩持续改善,日股股指年内涨幅接近17%。经济有力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加剧,日本失业率(2017年11月经季节调整后的完全失业率为2.7%)降至1994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但内需增长动力中最重要的个人消费开支依然低迷。由于对国内市场前景不抱期待,日本企业对投资和加薪都持谨慎态度。另外,持续数年的宽松政策对改善通胀的效果依旧不佳。目前日本通胀水平仍然较低,未能实现2%的目标。11月日本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0.6%。剔除波动较大的新鲜食物和能源价格后,涨幅仅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