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摩喜·独支拉姆
2015年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徒步雨崩 朝觐梅里,约会了卡瓦格博。
卡瓦格博其实是一组峰群,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地带,怒山山脉中段。“梅里雪山”则是现在大众媒体对卡瓦格博峰群的习惯性称呼,属地名误用。在卡瓦格博山系中,确有一座被称为“梅里”的盛产名贵药材的“药山”。解放初期绘制地图开始时,将卡瓦格博误称为“梅里”,1986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继续错误沿用,1991年山难使“梅里”这一错误称谓进一步大众化。卡瓦格博在藏语语境里的意思是“河谷地带的白色雪山”,但当地藏人喜欢称卡瓦格博为“阿尼卡瓦格博”。阿尼为爷爷之意。卡瓦格博主峰雄踞“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首”,被公认为“全世界最美的雪山”。传说在松赞干布时期,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于公元8世纪,为建西藏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桑耶寺,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降服了卡瓦格博山神。从此,卡瓦格博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一位护法大神,维护着藏南的和谐与宁静。
藏地有“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的习俗。但今年是藏历木羊年,也就是梅里雪山的本命年,所以是转梅里雪山的大年。据称,在雪山本命年转山一圈等于平日里转十三圈,将会获得更多的祝福和庇佑。外转要十来天,内转只需要三五天。10月1日举国欢庆的日子,满怀期待和敬畏,我们三家一行九人相约内转,奔向向往已久的圣地——雨崩。对于丽江人来说,脚一抬,就到香格里拉了,所以我们中午才不紧不慢地出发,想着今年3月自驾进藏途经飞来寺卡瓦格博那匆匆一瞥的惊鸿盛景。尽管沿途风光旖旎,我们从丽江直奔德钦,除在金沙江边吃午餐耽搁了一下,沿途没有过多停留。到德钦县城已是晚上9点,吃过地道的牦牛肉火锅,大家早早休息,以便早起赶到飞来寺观看日照金山。因为临时决定加上节假日床位拥挤,当晚只能住德钦县城,无缘在飞来寺看梅里晚霞和卡瓦格博的星空。
阿尼卡瓦格博敞开胸怀
10月2日7点,准时赶到飞来寺,已是人潮涌动,我们抓紧时间排队买票挤进观景台。此时如果连去雨崩的全票一起买的话,要优惠一些。7点15分,随着卡瓦格博被第一缕曙光点亮,金字塔状的主峰开始自上而下被慢慢染红,卡瓦格博如英雄般被披上鲜艳的斗篷,俊美威严,大气磅礴。传说中卡瓦格博的妻子——最南侧的形似主峰的缅茨姆峰,此时也被轻轻点亮,婀娜多姿,脉脉含情。还有五冠峰等诸峰,也不甘示弱错落排开,在霞光中闪闪发亮。壮丽的画卷就这样徐徐拉开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放眼望去,云蒸霞蔚,如梦如幻,美得不可思议,无与伦比,让人心跳加速。人们压抑着兴奋,低声惊呼,生怕惊扰了眼前的良辰美景。震撼之余,人群忙着摆姿势,摁着快门,要留下这人间的绝世美景,我们也迎着晨光,以神山为背景,在阿尼卡瓦格博慈爱的目光中定格下一家三口甜蜜的笑容。有缘人才能见到神山,要知道许多人到德钦无数次,仍无缘一睹卡瓦格博的真容,此时的这群人是多么的幸运啊!幸运的我们来到煨桑炉前,向神山献上哈达,燃香叩拜,心中的卡瓦格博,让我如何承受,你如此的慷慨和仁慈!当我匍匐在地又站起,双手合十恳请神山保佑转世途中的父亲圆满时,眼前一片空茫,涌出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西当村到雨崩
拜别观景台,驱车盘山而下,跨过澜沧江,中午11:30才至西当村,前后差不多两个小时,堵车、查票等没有影响心情。按照工作人员安排停好车后,带上简单的零食和水,我们正式开始徒步雨崩。西当到雨崩共有18公里山路,12公里上坡,6公里下坡,海拔3000米以上。山路没有传说中的惊险,艳阳高照,人畜攢动,去雨崩的人可能只是飞来寺观看日照金山的十分之一吧,很感谢其余没来的人,不然狭窄的山路真容不下那么多的人。选择骑马的大都是皮白肉嫩的外地人,我相信他们可能都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吧,不然是不会选择骑马的,不过能来到这样高海拔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当然我们是肯定和当地人保持一致,坚决不会骑马的。上坡容易下坡难,看到许多转山回来的人艰难地挪着碎步,心里不免有些担心,我们的队伍真的能行么,特别是两个小朋友。爬了三四公里的样子,双腿就灌了铅似的,又酸又沉,全身大汗淋漓,身上每一样负重都显得多余。不停地听见有人在问回来的人:“还有多远?”回答都是:“快了,不远了。”等我们又走了好几公里的路程,才明白原来都是善意的谎言。表弟问一位蹒跚而下的外地美女:“嗨!美女,感觉怎么样,雨崩?”只听美女用弱弱的声音道:“自己去体会吧。”一时无语。“脚在地狱,眼在天堂”,应该就是这样的了。咱们生龙活虎的“帅锅”几个一路飙歌到半山腰,方才偃旗息鼓。两个小朋友比想象中还厉害,一直走在前面。喜欢路上的玛尼堆,走不动的时候,捡块石头加上去,好似又有了新力量。路边树枝上随时有人们放着的帽子、衣物、珠串等,有些是嫌负重先放着准备回来时再取的,有些是献给神山的,人们认为这样做神山会福佑全家。沿途每走一小段,都可见到垃圾箱,但还是有人随手乱扔垃圾,我们不时将垃圾捡入垃圾箱,两个小孩表现很好,带动了前后的人一起边走边捡。有朋友去外转回来,照了许多照片,可见到外转路上垃圾污染现象比内转一线要严重得多。出生在阿尼卡瓦格博雪山下明永村的诗人朋友扎西尼玛,参加了今年10月梅里雪山管理局组织的外转经道垃圾清理行动,清理出150多吨垃圾,让这位雪山的儿子伤心不已,同时也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好沉!真希望每个转山的人不要乱扔垃圾,那样下去的话,将来有一天阿尼卡瓦格博生气了,怎么办?循着经幡,终于到了南争垭口,海拔3700米。西当和雨崩的马队以此为界作交接,场面不亚于赶物交会。骑马费用不菲,西当上来300元左右,雨崩过来稍微少一点,一般上坡才骑马,旅游淡季应该会便宜些。好些养马的人家都忙着在家搞餐饮,将马租给外村人,于是租马的姑娘小伙卯足了劲,起早贪黑赶着马穿梭在山路上,都希望趁旅游旺季多跑几趟。在一个拐弯处,一匹马累得瘫倒在地,但很快又被赶马的姑娘吆喝着走了,让人好一阵心疼。由于马队被赶得急,行人得提前小心避让,听说有游客被马挤下悬崖受伤的。但每一次相遇,无论什么民族,无论熟悉陌生,下山的人们总喜欢说:“扎西德勒!加油!”上山的人们当然也响亮地回应:“扎西德勒!扎西德勒!”每每此时,微笑和友谊便在人们心中潜滋暗长,一切的不愉快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十月的阳光不时俏皮地透过树梢,暖暖地照在脸上,女儿在前面跑,我们在后面追,这种感觉真好。天擦黑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雨崩。
下雨崩的通铺
雨崩位于梅里雪山南麓,缅茨姆峰和五冠峰脚下,分为上下两个村,共三十来户人家,中间以雨崩河相隔,上村到下村看似很近却要走四五十分钟的样子。上雨崩至攀登卡瓦格博中日联合登山笑农大本营和冰湖,下雨崩去神瀑比较近。对于我们这群大山的孩子来说,见到雨崩的第一眼,不觉有多惊艳,家乡的许多村庄,也是很有味的。但是,这里是雨崩,是莲花生大师藏经书的地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圣地!想到这里,我感到连呼吸都变得神圣起来。下雨崩村的朋友阿史布为我们联系的住处,十多人的通铺,100元1人。天快黑的时候,阿史布热情地出现在客栈门前,恭身迎接,很是感谢。他家也有客栈,但早就满员了。来不及看清客栈叫啥名,我们只想赶紧用餐。下午4点左右在路上就请阿史布订的餐,又累又渴又饿的每个人可是对雨崩的晚餐作了无尽的想象,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由于整个村子都挤满了游客,而接待能力有限,此时我们预定的土鸡大概还关在鸡圈里呢。到厨房催,老板总是不厌其烦地笑着说:“快了!快了!”几次下来无果,哥几个干脆斗起地主分散注意力。一直等到晚上9点,晚餐终于上桌,鸡肉汤浓香,回锅肉也不错,只是肉又小又少,一盘每人只能夹一小块的样子,蔬菜差不多和肉一个价,一顿饭下来,比丽江还贵着两三倍吧。越是高档的手机在这里越是信号不好,网络就免谈了,幸好可以轮流着充电,这样就不妨碍第二天的拍摄。洗漱是露天的,卫生间用简易的木板搭成,没有进藏路上的干净,一样的让人胆战心惊。暮色中,院子里搭满了露营帐篷,听说每個帐篷床位费收费50元。帐篷的旁边,两口大锅滚着热水,供客人泡脚等。我们胡乱洗漱后,一头倒在通铺上。白色被子,外加一床军绿色薄毛毯,有灰尘和着汗味在空气中弥漫,女儿磨蹭着不肯睡,最终抵不过疲劳睡去。和衣而眠,我也很不习惯,没想到一躺下,就啥也不知道了,一觉到天亮,所有人都睡得香沉,几位男士还均匀地打着鼾声。没有梦到雪山,一样也没有梦到,难道是跑到阿尼卡瓦格博的梦里去了?
神瀑赐予吉祥的彩虹
下雨崩到神瀑来回12公里,是最充满诗情画意的一段。途中多数路段平缓,沿河而上,河水清澈,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途中还有古篆天书、五树同根等景点。记住,这一段,再累都千万别骑马,那样会看不到路上的小松鼠,当然就更不方便到河边用石头堆玛尼堆。有藏族人在卖松柏、青稞,我买了一点。10点了有人才起床,在简易的堆满的方便面桶的木屋中享用早点,酥油茶的香味从火塘边飘散过来,有白皮肤的女子笨手笨脚地把糌粑吃得满脸都是。女儿蹦跳着跨过一条潺潺的小溪,一只手举着手机,一只手比划着为老爸老妈设计造型,嚷着要求老爸的将军肚再吸进去一点,被汗水打湿了的发丝贴在她红扑扑的脸上。看看雪山看看树,看看经幡看看你,忽然间有点恍惚,心什么时候又溜到了云端上?经幡越来越深的时候,闻到了缅次姆和五冠峰的气息,离神瀑不远了。扒开经幡,一路向上,坡度越来越陡,尽管脚在陡坡上受着煎熬,心却在经幡上起舞。通过白马竹坡中阴洞关口,隔着垭口,终于望见两股清泉从青色崖壁上飞流而下,像两条洁白的哈达,随着经幡一起在蓝天白云下飘舞。忽然间脚下生风,一口气蹿上垭口。此时垭口上烟雾蔼蔼,有人在煨桑,我赶紧将攥了许久的松柏和青稞奉上,循着水声三步并作两步往前跑。神瀑位于卡瓦格博群峰中的吉瓦仁安峰下,像两条洁白的哈达一左一右飘落下来,山风吹过,来自天山的甘霖忽而凌空掷地,忽而贴壁泻下,如素帛飘飞,似明珠垂落,变幻莫测。神瀑下面湿漉漉的都是朝拜的人,大概两三百,或坐或站,灿烂的笑容里,找不到一丝旅途的风尘和疲惫。两个藏族姑娘梳着美丽的发辫,晃着五颜六色的珠子,大方地将手搭上我的肩膀合影,一条随着主人来转山的小狗,也被淋湿了,使劲抖着白色的皮毛。经幡和哈达也是湿漉漉地被随意堆散在沙滩上,人们小心地避让着怕踩脏了圣物。由于地形关系,人们都集中在靠右边的神瀑下面。许多男同志光着上身,在神瀑下蹦啊跳啊的转了一圈又一圈,用赤裸的肌肤亲近神瀑,洗涤心灵。我拉着女儿一起脱了外衣虔诚贴近神瀑,在神瀑下面的石堆上献上雪白的哈达,默诵着六字真言,围着神瀑顺时针转了三圈,祝福亲朋好友吉祥安康,祈祷一切众生喜乐安好。此时阳光倾斜,穿瀑而过的瞬间,忽然彩虹绕身,许多人情不自禁尖叫、呐喊、跳跃,这是何等的福报啊!同样,神瀑的水和彩虹也是讲究缘分的,如果冬天的话,圣水结冰,一般是不可能淋到的,更别说彩虹了!雪水很快湿透了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彻底被打开,却感觉不到冷。那一刻,第一次感觉自己离神是那样的近,仿佛听见了卡瓦格博的心跳,生命是多么的蓬勃和真实!许多人都把自己贴身的心爱之物赠送给神瀑。于是,那些镶嵌着绿松石的戒指、耳环、珠串等饰品,就沾满圣水悄然出现在石头上、崖缝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诉说着朝圣者的虔诚,没有人会去捡的。如果没有合适的礼物,就奉上一点零钱吧,一元、五元、十元的人民币,蘸了圣水,再贴在崖壁上,也是一份心意。神瀑最右边的石缝里,流下一小股圣水,人们争相饮用。我们也排队畅饮了几口,清冽甘甜,觉得五脏六腑一下子都清爽了许多。在心里我悄悄给神瀑打了招呼,取了一小瓶带回家中供奉。没有准备换的衣服,心想会感冒吧,结果棒极了,连原来一直感冒的嫂子,居然都奇迹般的好了!回来的路上没多长时间,衣服自然风干,浑身出乎意料的轻松,有种想要飞的感觉,神的孩子,应该都是这样的。
一根竹杖蘸满了深情厚谊
去笑农大本营和冰湖要从上雨崩走,全程20公里左右,上山、下山坡度比西当进雨崩陡,邻近神湖是一段雪路,海拔达到4000米以上,来回要一个白天,过程比去神瀑要艰辛得多。从下雨崩不走回头路回德钦的话,可经尼农峡谷先徒步到尼农,约20公里,再坐车经茨中回德钦,这条线路部分路况比较险峻。因为有小孩,大家又要赶回值班,所以我们不去挑战冰湖,也不走尼农,从神瀑回到下雨崩吃过午饭,就从原路返回,绝世的美景,就留着下次再去体会吧。经验不足,没有准备专用拐杖,也没想起在西当捡两根竹杖。当体力和耐力达到极限,两腿沉重不堪的时候,才在途中随便捡一些树枝当拐杖。此时,才深深体会到可爱的小拐杖的诸多好处,最主要是可以分担身体重量,保护膝盖,是登山必备的好东东,下次可一定不要忘记准备拐杖。快到西当的下坡途中,我咬牙一鼓作气想来段小跑,只听“卡嚓”一声,树枝断了,紧急“刹车”,差点撞上迎面刚好上来的几个藏族人,双方不仅开怀大笑,其中一个藏族姑娘毫不犹豫把手中的竹杖递了过来。大慨不会讲汉语,她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看着我笑,我赶紧摆手,连声表示:“谢谢谢谢!”我们都要回到西当了,而他们才上坡,怎么能要她的竹杖呢。就那么把拐杖果断递给一个陌生人而丝毫不考虑自己,这不仅是善良,更是一种气魄!多么可敬可爱的藏族人呐,只是这么晚了他们才出发,只能睡露天木棚了。后讲给女儿听,她说她手中的两根竹杖也是两个藏族奶奶给的。女儿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此次徒步雨崩对她来说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记忆?回来后,才知道转山客手中的青竹杖是能够聚集福气的,称为“央”,是藏文化非常重要的观念,指福气、福运、福祉,居于人身则运势畅达,居于村庄则繁荣昌盛。怪不得转山在藏族人手中都是清一色的竹杖,我赶紧取消了网购金属拐杖的想法。
再见,心中的卡瓦格博,谢谢你,让我如此的贴近和热爱,那些虔诚安静感悟的心,以及善良纯净高贵的灵魂;谢谢你,让我如此的感念,这片明亮清澈的土地,这里的自然、文化、宗教及一切;谢谢你,让我更加明白,信仰植根大地自然存在,无需矫揉造作,和我们血脉相连。此时,我的心愿是那么的渺小微弱,就让心中的诵念永不停息:世界的梅里,永远的卡瓦格博,嗡嘛呢叭咪吽……
我知道,我还会来看你的。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