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姣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成长;引路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在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已经多年,我曾一次次在脑海中设想辅导员工作的场景:是前簇后拥的“孩子王”的神气,还是悉心劝导学生时的苦口婆心,抑或解释规章制度时的严肃认真?对于辅导员,那时的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实践经验让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一个个充满灵气的眼神,几分天真,几分成熟;时而乖巧可人,时而古灵精怪;一忧一喜总关情,这就是我带的学生们。他们是一群“90后”的孩子,大多在网络的世界中長大,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知识面广。我意识到,要带好这样一群学生,一方面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规范自身行为,言必行,行必果;另一方面,必须和他们打成一片,结成“统一战线”,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工作时才能事半功倍。
女生宿舍由于条件有限,物品较多,宿舍卫生一直是一大难题,军训期间第一次内务检查,我们连队是最后一名。我认识到,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靠批评和打压的方式,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说明客观情况,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于是,每天晚上下训后,我都到宿舍督促他们整理内务,向学生说明内务得分不仅关系着个人军训成绩,也与连队荣誉息息相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一个个宿舍地跑,一遍遍地强调桌面、床面、床下、书架的摆放方法,并和他们一起将不常用的物品装进箱子,整整齐齐摞在阳台。慢慢地,学生感受到辅导员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他们“同甘共苦”的“知心姐姐”,是真心为他们着想的“自己人”。经过共同的努力,我们连队的内务得分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头也越来越高。终于在一次评比中,我们连队赢得了“内务卫生流动红旗”,有一个宿舍还获得了“内务标兵宿舍”的荣誉称号。
我带的学生大多处于十八九岁的年纪,心理还比较脆弱,遇到特殊情况时更需要辅导员“扶一把”。一天,有个学生哭着来找我,经过追问,我了解到她之所以伤心痛哭是因为奶奶的离世。我之前曾与她有过深入的交谈,知道她家境比较困难,而且由于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在奶奶的照顾下长大,祖孙感情十分深厚,每次放假回家,都要跟奶奶待一段时间。为了让她尽快走出悲伤的阴影,一方面,我要求她每天向我汇报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她感觉到自己真的很强大,以激发她自身克服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会在聊天时侧面暗示她正确对待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这样过了几周,她上课时的状态大有好转,慢慢走出了悲伤的情绪。
我想:基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辅导员如果不把心交给学生,永远与学生站在一起,学生又怎能对其敞开心扉?只有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关键时刻给予每个学生正确的指引。
与学生在一起,日子是忙碌的、琐碎的,更是充实的、愉悦的。我会时常深入学生宿舍,让他们知道需要帮助时我就在身边;时不时去课堂转转,看看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否饱满;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关心;定期组织主题例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开阔思路,提高认识。
辅导员,这一高校中最基层的岗位,却与学生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大作用。如果没有园丁,树苗可能遭受病虫害或者旁逸斜出;同样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也难以健康成长。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而“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作为一名辅导员,我谨记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永远与学生在一起,时刻准备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方 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王会萍.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J].学周刊,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