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根拉姆
木里藏族自治县后所乡九年制学校 四川凉山 615800
美术欣赏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上好美术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美术欣赏就是认知作品的过程,通过交流理解以及作品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是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结合。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学生对此产生误解,主要有:(1)将美术课当作技能课;(2)以“美”和“不美”评判作品。
初一新生上完第一节欣赏课后,往往会问:“老师,没有作业吗?”若学生认为只有画画才是美术欣赏课的作业,那么我们得让学生明白,美术欣赏课不是培养画家、鉴赏家,而是培养学生感知美、认知美的能力。画画也好,动手制作也好,都不是唯一的途径。欣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自身对于中外名家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是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兴趣广泛、充满艺术细胞的学生。只有这样的人,才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创造生活。
欣赏教学中常见学生以“美”和“不美”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像”与“不像”多限于再现性作品,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像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灵魂所在,而“美”也多样化:和谐之美、悲壮之美、崇高之美、形式之美、内容之美。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而且真实地反映现实。即使并不美,甚至使观看者感到丑陋、悲伤而不协调,却从反面将美衬托得更美,并刺激人对美好、愉悦和协调的敏感和追求,正是发挥了审美教育的作用。美的观念是开放的,不是预先订好的。
欣赏课,不是单指教师讲、学生看,或者说学生互动交流探讨。人有个体差异,画也因人而异。能力的培养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如徐悲鸿的《八骏图》。尽管我们知道这幅画绝非单单表现八匹马,主要是讴歌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然而,如果单单就介绍创作背景,学生是否就能体会其中内涵?都说中国画最讲究的是笔墨和意境,所以笔墨的运用和运笔的技巧,对于作品的情感表达会起到很大的映衬作用,其次才是构图――马的动态设计。局部组成整体,整体造就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铺垫,就不会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所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及一定理论知识,必然能加强对美术作品的情感表达,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评价,是为了加深其体会和情感的表达。个体不同,对于美的感官就不同,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同。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评价,主观大于客观,所以教师的评价要客观。欣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知美的心,即教会学生如何去剖析作品,从哪个角度看,作品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画家想表达什么,是主观感受还是主观想法,或者说是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如《马拉之死》,画面中细腻的细节描绘,组成了整体的主观情感表达……所以此画的教学评价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画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而不是片面、主观的感受。“作品很逼真、很形象,画面很漂亮,死状很惨烈……”这些有可能是学生的主观评价,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客观角度,引导学生寻找突破口,体会画家的心境以及想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增加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总之,上好美术欣赏课,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和审美观,其次,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最后要理性认识教学评价,明确其评价目的。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