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书院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

2018-03-26 07:36戴美玲陈支平
重庆社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闽南书院

戴美玲 陈支平

(1.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2.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供转化为当代价值的精神资源成为当前文化研究的重点 ,闽南书院在中国书院发展历史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闽南书院的世界性、开放性又最先得到体现,走在中国书院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前列。到了当代,文化现代化的显著体现在于产业化的发展,一些有代表性的闽南书院开启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闽南书院历史与文化传承的特点

在中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上,闽南书院的历史变迁最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书院的演进过程。书院之名开始使用的唐五代时期也是闽南地区获得开化及文化教育初兴的阶段,中国书院兴盛的两宋时期也是闽南书院受朱子理学影响而获得大发展的时期。元明清时期,闽南书院伴随着中国书院的发展而得到了整体性的发展与普及,到了近现代时期,闽南书院开启了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历程。依据现有的资料初步统计,闽南地区自唐至清末民初,有近百所大小不等的书院,对于区域的教育、学术与文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自身一定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承。

(一)地区、家族的发展与兴学重教

唐初闽南地区开发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在闽南迅速传播,位于漳州龙溪的“松洲书院”被认为是第一所教学功能比较齐全的书院。此后,书院的属性由官方修书机构向文化教育组织演进,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书院文化。松洲书院主要以士民和生徒为对象,创办的目的在于用兴办学校教育的方法改变海滨地区文化教育落后面貌,移风易俗,教化乡里,从而慢慢实现地区真正的和平,成为地区开发与兴学重教并重的代表①道光《福建通志》卷六十四。。

此外,闽南地区的开化主要由于北方士民举族而来又聚族而居,闽南的家族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一般家族都开设学堂、书院以培养子弟,不少家族先贤读书处在后世也被改为书院。如泉州府晋江的曾公亮家族、南安的吕惠卿家族、惠安的张性祐家族、永春的留正家族、同安的苏颂家族等,这些家族之所以人才辈出,与家族重视并大力建设书院、支持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朱熹及其后学、名儒大家的学术文化影响

书院往往成为一方学派的基地,对中国书院影响至深的朱熹及其后学以书院为依托,传道讲学,著书立说,形成了当时众多学派中门徒最多、影响最大的“考亭学派”。朱熹及其后学力倡儒学,对后世闽南书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闽南地区作为朱子过化之地,有明确记载或者相关传说与朱熹有关的书院就有十多所,其中泉州地区有南安的九日山书院、泉山书院、杨林书院,晋江的小山丛竹亭(书院)、安溪的凤山书院等,漳州地区也有白云岩(紫阳书院)、龙江书院等。继朱熹之后,明末大儒黄道周于漳州所创建的邺山书院、明诚书院也成为当时全国书院讲学之代表。

书院本身就有祭祀纪念的功能,闽南民间祭祀之风甚浓,祭祀名儒先贤蔚然成风,可谓是融入了百姓的信仰与生活的“日用常行”之中,不少书院本身或者前身就是专门祭祀纪念的祠堂。如安溪紫阳书院、德化紫阳书院、永春文公书院、云霄(西林)紫阳书院、云霄(西门)紫阳书院等主体实为朱子祠。除了祭祀朱熹以外,泉州的欧阳书院主要祭祀欧阳詹,泉州镜山书院主要纪念明代泉州籍著名学者何乔远等。漳州的芗江书院还以地方先贤陈淳、黄翰、刘宗道配祀。

因为名儒大家的影响,闽南地区子弟以读书和恪守中原文化为荣,改变了外界对闽南“蛮夷之地”的印象,也奠定了闽南地区学术的高度。

(三)闽南书院学田的多样化

民间家族、社会捐助之风也推动了闽南书院教育的发展,如宋绍兴年间,朱熹的父亲朱松在晋江安海镇任职期间,富贾黄护对地方的教育事业极为热心,捐资 “鳌头精舍”(后改为石井书院),供朱松作为聚集生员讲学之所。书院经费基本由财政拨款或设立大量的官田,办学比较有保障,同时官办的书院也得到民间资助,官方和民间的力量支持使得书院能够下系于民、上通于官,既满足民众的求学需求,也满足官府的养士需求,对闽南书院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明代,除了政府、士人以及家族的经费支持外,随着经济逐渐兴盛,为寻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将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与政治上的话语权,闽南商人捐资兴建和修复的书院越来越多。这时候的闽南书院发展的重心也转向商品与海外贸易发展,泉州、漳州的人文之盛都位于福建之先,经学之儒辈出。清代,闽南书院多种学田,存放生息,以之公用。

(四)闽南书院与台湾书院的互动

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复台湾,闽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台湾才开始有书院这样的文化教育机构,并与大陆书院(尤其是福建的书院)密切关联,两地书院有着许多共同性。在台湾书院200余年的发展史中,最高者为府城台南的海东书院,是学政所辖的省会书院,其他的各级书院虽然总体水平不高,但是对儒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台湾书院的发展与福建士绅的大力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众多原籍闽南的人士先后主持台湾各级书院的院务,闽南学者也多次前往台湾各地书院讲学,形成了台湾书院与闽南书院的紧密联系。台湾书院的掌教者们多饱受朱子理学的熏陶,在闽南书院中祭祀朱熹的传统也通过闽南移民传入台湾,所以台湾书院大多祭祀朱熹,学规也是遵从朱熹所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藏书多反映朱子理学的思想。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闽南书院文化的现代转化

闽南文化面向海洋地带传播的世界性、开放性的特点突出表现是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在闽南人民长期移民东南亚的历史过程中,也携带了以朱子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文化到了东南亚地区。

(一)闽南文化、西方文化与东南亚书院的互动

清代的“禁海”政策,使得东南亚地区的儒家文化教育停留在民办义学和私塾的教育层次,到1893年“海禁”政策解除,不少传教士在马六甲、槟城、新家坡、雅加达等地创办了中英双语、中西双重文化的书院,并教授中国的蒙书和《孝经》、“四书”等,甚至把这些中国经典翻译成英文,以作为华人学生的英语学习课本。在这些书院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以闽南人居多的马六甲英华书院。

马六甲英华书院由英国伦敦布道会1815年在私塾的基础上扩充,并于1818年正式奠基。英华书院被认为是外国传教士一时无法在中国本土布道而选择在东南亚地区先行发展的权宜之计,在1843年后搬到了香港。主持马六甲英华书院的院长大都是著名的汉学家,书院倡办人马礼逊起草的《英华书院计划书》中对于中文、英文以及现代科学都有兼顾,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翻译的“中国经典”系列堪称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与当时华人举办的义学、私塾相比,英华书院有着跨文化交流的教育目标。

清道光以来,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影响中国,中国书院面对西学、新学的冲击,融通中西与新旧,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造是积极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士随之进入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教会书院开始在中国本土发展。随着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的废除,闽南书院则同其他地区的书院一样向新式学校改制过渡,其现代化的探索依然给予我们以一定的启示。

(二)闽南书院文化教育的现代转型

闽南本土地区的教会书院规模和大小不一,沿用西方当代学校的形式,主要还是以宗教为主,兼有科学文化知识等西学内容,同时有的教会书院在课程设置上标榜中西学并重,争取中国士绅的支持,要求学生熟读儒家的经书,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鼓励学生钻研八股文,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教会书院西式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对传统中国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如厦门寻源书院(1925年迁到漳州芝山)除了宗教与中国经典的课程,还有地理学、生理学、天文学、算术、代数、体格与画图和音乐等。又如厦门鼓浪屿的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继承了英式男童学校重视体育的传统,学校特别鼓励学生参加足球运动。这些书院的出现体现了中国书院在百年前的革新与发展,也为当今时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闽南诸多书院在历史的传承中,一直坚持文化教育的方向,在1905—1912年之间,书院改制中诸多闽南书院也成为现代的中小学校,比如泉州的一峰书院(梅石书院)改为泉州一中,清源书院改为泉州晋光小学,厦门的玉屏书院改为厦门中学堂(今厦门五中),同安的双溪书院改为官立两等小学堂(今同安实验小学)等。

(三)现代闽南书院学田的来源

到了清末民初,面对西化的危机,仍有不少乡贤捐资助学兴办书院或者出资将书院改制为现代的学校,比如同治十三年(1874)厦门官绅出资兴办的博闻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美国领事倡办,林尔嘉等人出资创设的同文书院。同文书院的诞生,顺应当时“废八股,办学堂,学习西方文化”的形势,在厦门近代文化教育史上,开辟了社会集体办学的新纪元。1900—1921年间,书院由美国人韦荼齐任院长,教师中通英语的占90%以上,其余教师为国学渊博者。书院培育出的人才有李清泉、庄希泉、陈文总、黄望青、虞愚等诸多贤才,1925年书院改称为同文中学校(今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民国年间,科举废除,乡间教育日趋衰微,民国14年(1925),泉州安溪的王祝三募捐,将长坑乡的崇德书院改为安溪私立崇德中学,募集资金购置校产,以其租金作为办学经费的来源,为日常教学提供资金的保证。可见闽南地区捐资助学的风气一直延续,从而出现陈嘉庚等爱国华侨的兴学义举。

近现代以来,闽南书院虽然同大多数的中国书院一样,在教育体制的历史上告一段落,但是闽南书院在传承儒家读书人精神,志士乡贤报效家乡的教育文化情怀,延续朱子理学的文化影响,民间信仰与祭祀以及“海滨邹鲁”的文化象征意义、中西文化交流等一直还在延续。

三、当代闽南书院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

与中国其他地方的书院历史命运一样,闽南近百所传统书院的遗存多数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只保存了一些石刻等历史遗迹,大多损毁严重,亟待修缮维护。存在的闽南书院或转化为现代学校,或多为文物保护单位,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书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载体,如何在当代社会发挥作用并且持续发展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在中华民族复兴与重铸中华文化的当下,闽南书院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获得了一定新的发展,一些有代表性的闽南书院开启了良性发展道路。

(一)当代闽南书院发展概况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学热”自民间兴起,随着政府、文化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公司等多元主体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积极推动修复传统书院和创建新型书院,各种不同规模、形态与形式的书院相继出现。截至2016年底,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书院类机构达500多所,其中福建省有51所,厦门有16所,泉州有8所,漳州有6所,占到福建省的3/5。另据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书院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现代已有2 000所以上从事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书院类公司或者未注册的机构。据调查,仅在厦门及周边目前常规性举办活动的约有五六十家,以周末兴趣班或周末国学讲座形式出现的类似书院的团体有二三十家,还有近十家书院正在筹办中,加之泉州、漳州近年来现代书院的发展,当前闽南地区的书院总数超过百家,也超过了历史上书院的总和,其发展位于全国前列。

总体上看,闽南现代书院传承闽南书院文化精神,呈现迅速发展态势,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书院,其中综合型的有位于城市中央、具有文化地标性质,采取“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公益性经营”模式的厦门筼筜书院;政府主导型的有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打造的当代厦门社区书院及市区两级指导中心,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厦门“朱子文化”品牌的同安朱子书院,立足百年学村围绕“人文集美”的厦门集美区杏林书院,漳州有发扬朱熹及乡贤陈淳精神文化的龙文北溪书院,泉州有在文广新局体系中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的晋江龙泉书院以及在社科联体系中的厦门同文书院;企业经营型的有文化旅游休闲区的厦门同安罗汉山莲花书院,厦门惠和石雕园惠和书院,漳州长泰龙人古琴村中的长泰龙人书院,泉州永春北溪书院以及经营文化创意产品的厦门万仟堂中的教育机构万仟学堂,厦门大与茶书院等。此外,还有多种类型的国学教育培训机构如厦门和合儒释道书院、翔安区义雅书院、泉州丰泽大成国学书院、漳州市文儒书院等,宗教型的书院有厦门石室书院、鸿山书院、仙岳书院等,还有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个人或团体注册经营的以个人传统文化兴趣为导向的书院如厦门以国画和学术为导向的白鹿书院,泉州惠安以摄影为主体发掘乡土文化特色的螺阳书院,不一而足。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书院这样的组织,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的活动。

(二)当代闽南书院产业化发展模式

文化与产业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在传承、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文化产业是其中的一种途径。以往的著名书院还在存续发展的无不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闽南书院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思想资源,在新时代,为使书院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闽南书院在产业化方面也开始进行诸多的尝试。

1.区域文化地标型

书院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能够代表一定区域的文化特色,在相关省份与地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特色新地标以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都少不了通过文化历史打造“区域文化高地”。

厦门筼筜书院位于厦门的城市中央公园白鹭洲公园东片区,占地38 000平方米,是一个以筼筜书院为主体,包含国学传播、教育、展览和休闲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地标园区。筼筜书院从2005年策划到2017年已经逾越10年的时间,在文化传承方面继承了福建朱熹“旧学商量 新知培养”的学术精神以及厦门传统与现代书院的文脉,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充分创造了现代“学田制”的书院经营模式,即筼筜书院本身采取公益性的经营,其经费来源通过经营书院周边的房屋作为和书院配套的文化艺术馆、茶馆等来收取租金,补贴书院日常活动、高端研讨所需要的费用。与此同时,筼筜书院还发展了学术交流中心(酒店)以及规划相关周边区域配套,作为筼筜书院产业的延伸,继而从整体上带动书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以筼筜书院模式为模板,厦门的同安朱子书院、杏林书院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也以打造区域文化地标的形式进行了相关的规划与运营。其中同安朱子书院位于同安县衙旧址,曾为朱熹办公居住,为同安千载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同安是“朱子学”的发祥地为基础和缘起筹建朱子书院,其目的为纪念朱熹兴贤育才过化之功,弘扬传统文化。厦门集美区杏林书院位于集美新城中心位置,围绕地方政府“人文集美”发展战略,目前正在以“公益性质、政府扶持、企业运营”的产业模式进行改造,作为文化创新建设的新尝试。漳州龙文区将朱熹、陈淳研究作为地方文化品牌,其中作为龙文区博物馆子项目的北溪书院位于漳州云洞岩山下,取名为北溪书院,旨在纪念朱熹的学生、闽学传人陈淳。在产业的发展方面,北溪书院连同相关的书画展示厅、石刻馆等配套云洞岩景区的文化产业发展。

2.文化园区旅游型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产生了诸多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区,其中书院也成为人们体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长泰龙人书院位于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福建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漳州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园区中,主要项目是古琴文化传承、文化艺术传播、教育及学术研究、文化旅游、影视演艺等。龙人书院内设学堂、讲坛、藏书楼、音乐厅等,致力于开展以古琴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活动,包括读书会、名家讲座、学者论坛、艺术展、音乐会等。

永春北溪书院位于泉州永春县北溪村的北溪文苑自然风景旅游区,该旅游区占地5.4平方公里,是泉州首家生态旅游自然景区。其中北溪书院集藏书、讲堂、展馆等功能,开展高端论坛和学术活动。厦门惠和书院位于惠和石文化园,该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非遗文化保护示范基地,书院是园区中的影雕传习中心。厦门市同安区罗汉山莲花书院位于罗汉山文化旅游休闲区,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这些书院都是有意识地通过书院带动景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发展。

3.文化创意产品型

寻找或打造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物品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及其培训为载体的书院越来越多,在闽南地区较为明显的主要是茶、茶具、木材等文化产品。

以文化产品为主的有万仟学堂 (书院),系厦门万仟堂艺术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教育机构,2007年在厦门挂牌成立,也是一家专业从事陶器艺术品和茶器系列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的综合型公司。与一般意义上的国学经典书院有别,万仟学堂以“传统四艺”(品茶、焚香、插花和赏艺)为教学内容 ,侧重从生活中培养学员的艺术素养。再如成立于 2015年厦门大与茶书院,长期开展茶学必修专业系列课程及少儿茶文化推广,致力于茶文化传播及茶经理人的培养,泉州的楠风书院以金丝楠木为载体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2017年5月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正式揭幕,同时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主体的紫禁书院也落地鼓浪屿。闽南地区文化创优产品型书院通过多元的活动,赋予了文化创意产品更丰富的内涵。

4.国学文化教育型

受国学热和台湾“读经活动”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不满足于只是记诵之学的背景下,不少私塾融入六艺、耕读、游学等更为多元的文化教育内容,逐步成为读经式的书院,通过招收学生进行民办学校教育,也获得了一定发展。

闽南地区为数众多的民间书院大都由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私塾发展而成,因常年开展教学活动,在民间持续经营。以厦门义雅书院为例,该书院是闽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私塾,前身为2007年6月创办的闽南孟母堂,2009年始筹建为义雅书院,直到2014年正式揭牌成立,才开始在厦门的翔安区有固定的办学地点。书院以耕读为特色,以读国学经典为主。书院采取混龄教学,学员多来自有传统文化学习倾向的家庭,非常重视与家庭教育理念的配合。

(三)闽南书院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中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在官方与民间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闽南书院文化发展较多地结合闽南地区朱子书院的教育思想文化,传承了闽南地区兴学重教的传统,发扬了地区的文化精神。具体而言,当代闽南书院在建设发展中,虽然具体的运营体制既有政府相关机关也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还有私营企业以及个人,多数都能得到政府、高校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目前的闽南书院本身大都并不以营利为目的,重视的是其辐射作用与社会效益,更多的是通过书院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文化区域相关联的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通过书院整合多方文化资源,从而推动整体产业的发展。书院产业化的发展让书院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形成了集观光、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览、文化景观、文化体验、文化普及等专题文化旅游项目,提升了旅游文化品质,也促进了书院文化的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当代闽南书院都积极主动地与我国台湾地区进行文化互动交流。如厦门筼筜书院每年都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举办“海峡两岸国学论坛”,该活动不仅是重点对台交流项目,更成为两岸传统文化领域的一个高端交流平台。与此同时,在对台方面,筼筜书院常规性赴台参加相关机构活动,并且与相关机构签署两岸书院合作意向书,举办两岸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动。漳州龙文区的北溪书院也与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所等举办了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厦门同安朱子书院通过举办“朱子文化学术论坛”讲座,邀请海峡两岸学者同台论道,厦门白鹿书院与台湾的鹅湖书院共同举办 “鹅湖会讲840年纪念活动”,厦门石室书院举办海峡两岸佛医会议,“耕读在两岸 文明共承传”等系列活动,长泰龙人书院举办海峡两岸古琴论坛。可以说当代闽南书院都能够突出两岸文化交流特色,把书院打造成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围绕朱子文化等内容,组织开展闽台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文化认同感,也深化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中国书院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代表,闽南书院也蕴含了闽南地区的文化智慧,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2017年7月马六甲闽南书院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签署友好协议,旨在通过书院共同推动闽南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传播,在产业发展方面,该合作项目也包含了两地文化企业的对接活动,相互推动文化旅游、广播影视以及美术创意等领域的发展。未来中国现代书院发展的趋势必将以其丰富的精神资源和独有的文化特质成为文化创意的动力源泉。

不过在良好的发展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如一些书院有书院之名,但是并非从事文化相关活动,只是私营的会所;一些书院未形成良性的运转机制,受到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大,场地不固定,规模较小,活动的持续性存在问题;在文化园区的建设中,书院较多属于企业文化产业链的建设,重点在于文化园区品质的建设与提升,这类书院有的有明确的内容主题,有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晰,作为园区整体的文化产业一部分内容,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书院的功能作用还需要观察与探索;国学文化教育型的书院多存于教育体制之外,对于读经教育的争论与反思也一直都在进行中,此类机构数量最多,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因场地、师资、发展方向等问题,处于地下经营状态,经营规范性不足,如何与现行的教育体制互动等诸多的问题都需要一一探索解决。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闽南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闽南文化传承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路径探索——以“闽南地区中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为例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闽南,闽南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白鹿洞书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