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实验中学 查 慧
初中教育处于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地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性培养的最佳时期。学校只有立足于校情和自身特点,找准定位,找准特色,找准途径,构建并实施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创建特色德育品牌,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思想之魂,凝聚智慧之魄,才能成就孩子的生命之美。
在教育逐渐走向内涵式发展的今天,社会除了关注中考、高考成绩外,对优质特色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笔者充分认识到,学校只有立足于校情和自身特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创办特色教育,创建特色德育品牌,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思想之魂,凝聚智慧之魄,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发展,成就孩子生命之美。关于“一校一品”德育特色的构建,笔者结合重庆市全善学校“尚善教育”德育特色做了如下思考:
初中教育处于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地位。对学生而言,初中学段是其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更是学生德性形成的最佳时期。对学校教育而言,初中学段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性培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将直接影响个体知、情、意、行的综合发展。为此,初中学段的德育实施,既要体现这一学段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也要适应该阶段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规律。因此,明确初中学段德育的重要地位,以德立校,重视“一校一品”的德育内涵,找准特色,做精特色文化,才能以特色树形象,以品牌促发展,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学校德育特色的创建应充分挖掘学校历史底蕴,分析学校校情,不能脱离学校实际,一味追求“高、大、上”。
全善学校位于长江之滨,巍巍云篆山下,其前身是上世纪巴县开明乡绅集资兴建的全善学堂,捐资办学乃流芳善举,故取名为“全善学堂”,后更名为全善学校。在新的时期,基于全善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从善的本质出发,我们构建了“尚善”德育特色。“尚”,崇尚、推崇、注重之意;“善”,一是美好、善良、友好之意,二是做好、擅长之意。“尚善”即崇尚好的思想、言行、品质,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更完美的境界。这一德育特色的构建正与校名、校史以及全善学校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尚善”德育特色,能很好地统合全善学校一直以来坚持的“用优秀传统文化作学生生命的底色”的德育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哲学,更能彰显全善师生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和品格追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时代精神是适应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观念和现代意识,是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因素。
二者在学校德育特色构建中的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础环节。全善学校“尚善教育”德育特色的构建,正是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1.“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涉及领域较为广泛。
《国语·晋语》云:“善,德之基也。”儒家的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荀子也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道家的老子说“上善若水”;佛家修行,首先要求“心存善念”。因此,把“尚善”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使学校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围绕它而展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我校长期坚持的“用优秀传统文化做学生生命的底色”德育理念相吻合。
2.“善”文化符合我国国情对当代公民的教育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个人层面的内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友善是个人层面价值观中基础的部分。友善,顾名思义指友好和善良,是希望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的良好品格,要求我们善待他人、社会和自然。友善之“善”具有普遍适用性,是基础的价值观,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据此,全善学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这一对公民的价值要求,取其“善”这一核心内容,大力倡导和弘扬“善”文化,通过“尚善”教育,培养学生的“善心、善言、善行”,就是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滋润心灵,惠及他人和社会。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善”之另一层意思则是善于、擅长之意,有做好或处理好(完好圆满于)某事的才能或技巧。全善学校一直以来秉承“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哲学,在尚“善”教育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善思、善学、善于自我管理、善于适应社会等基本能力和素质。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关于“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的精神高度一致。
阶段性是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对各年级德育目标作出不同层次的规定和要求。阶段性目标体现了初中学段德育目标层次的递进性和有序性,对学生的德性培养更具针对性。在学校德育特色创建中遵循该原则,更加丰富了“一校一品”的德育内涵,使德育特色体系更加完善。
全善学校“尚善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育善心、讲善言、践善行 ”,在此统领下,依据学生年龄及认知能力的差异,我校“尚善教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德性培养目标:
初一年级:走进初中,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学生倍感惊喜,又顿生迷茫。为了让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感知善的快乐,我们引导学生:寻善源,育善心,塑造美好心灵;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树立安全防护意识;善待环境,热爱劳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善于合作,善于沟通,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等。
初二年级:这是初中生活关键的一年。学生告别了童年,站在青春的起点,是思想、品行不稳定,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矛盾期。我们引导学生:弃恶习,为善行,善于明辨是非;善待自我,善于调控,培养健康生活情趣;谨言慎行,择善而从;尚善力行,好善恶恶等。
初三年级:走进初三,学生满怀理想与追求,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憧憬。同时,实现目标的路途充满曲折、坎坷。我们引导学生:善思、善问、善学,实现升学目标;善德、善才、善形,成就生命之美;从善如流,止于至善等。
总之,通过实施“尚善教育”,使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尚善”德育教育到“时时行善”,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实现“善行一生”。
道德源于生活又促进和引导着生活。在德育特色的创建中,德育内容必须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和情感陶冶,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道德,进而学会生活、善于生活、创造生活。而实践性是德育过程的本质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体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培养道德主体性,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体验情感,以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全善学校在“尚善教育”课程体系中开设的活动课程和拓展课程,将校内体验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将德育教育生活化、实践化,让学生在情景实践中德性得到培养、升华。如活动课程中的“我当一天家”体验活动,拓展课程中的“入校课程(走进‘尚善门’、拜师礼)、体验课程(校外研学旅行)、励志课程(初三‘走进毕业门’系列活动)”等,让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素质能力得到培养,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强调“以人为本”的观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重视开发学科德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科课程育德优势,是创建“一校一品”特色的有效途径。
围绕“尚善教育”内容,学校整体规划了初中阶段德育内容,构建了相互衔接、层次分明、自成体系、特色鲜明的“尚善教育”德育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和拓展课程,分别侧重从知识技能、兴趣动力、素质能力、意志品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如开发了“尚善教育文明礼仪”校本教材,通过形体礼仪课,向学生传授文明礼仪常识,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开发精品特色课程,如古琴演奏课、合唱艺术课、快乐篮球课、书法修炼课、语言艺术课等,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发挥特长的需要;开发由入学课程、体验课程和励志课程组成的拓展课程,树立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总而言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善才、善形、善德的“尚善”品格,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善问的学习品质,为学生成就生命之美而奠基。
人之初,性本善,堪比学生天性;“尚善”若水,源远流长,滋养远大梦想。教育最本真的追求就是对生命的成全,全善学校希望每一个孩子走进来,在长江之滨,云篆山下,在尚善实践中,完善自我,善待他人,适应社会,起步追逐高远的人生理想。我们坚信,随着“尚善教育”在学校的进一步开展,尚善之花必将开遍全善的每一个角落,“尚善”的种子也必将深埋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在一生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中成就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