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8-03-25 15:32郭秀丽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高中

郭秀丽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直以来,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大,但是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高考政策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片面地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因而忽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这很难达到新课改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灵活的课程导入

灵活的课堂导入语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之中。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最大程度上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课堂导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第一,利用旧知识进行课堂导入。数学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教师恰当地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可以顺势让学生简单的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函数与方程”中,教师可以先回顾学生已经掌握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利用方程实数根和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个数的情况探究出函数有无零点。从而将学生引入到“函数与方程”的课堂教学之中。第二,通过实物来进行课堂导人。例如在教学“三视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模型,如球、魔方等,把他们固定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对應的三视图。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来进行课堂导入。多媒体数学教学是现在争议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不可否认,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使用也为教师节省了许多的时间。

二、设置悬念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会刺激学生不断的追求答案,获得新的知识。首先教师要巧妙设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知冲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激“疑”。如在教学“任意角”时,教师可现提出: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他校准的?如果你的手表快了1.25小时,你是如何将他校准的?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今天的课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设“疑”。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候比较枯燥且难以理解,利用生活设疑,学生不但便于理解,更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我提出如下问题:“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一百层,观看图片,你知道这个宝石共有多少宝石吗?”这样从实际问题入手,图中蕴涵算数,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也进一步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鼓励猜想

数学猜想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和数学基本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判断。它对数学的发展,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猜想创造条件。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以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一些矛盾冲突的情景,让学生猜新学知识的内容。老师还要多设计一些有多种答案、多种解题策略的题目,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猜想。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构思,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合理地引导他们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引导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让他们产生猜想的欲望,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还要设计一定的数学情境或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善于猜想。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验证猜想。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但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有价值,是否合理正确,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践出真知,如果通过验证,发现猜想是错误的,应立即调整思路重新分析,引导学生把猜想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猜想才具有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及大胆地动手做。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语言表述以及出现的问题,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

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数学比较枯燥,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可以很好的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椭圆定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和学生一起用线或绳在黑板上做圆周曲线运动的演示来让学生感受椭圆的运动轨迹,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线绳运动的轨迹)、归纳(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和存在的可能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又如,在几何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不同的几何体的模型并展示,观察几何体所对应的棱、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些几何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不仅能加深对几何体的把握,更能很好地促使课堂教学达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眼亮.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创新教育.

[2]文勇志.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J].学周刊,2013,(5):54.

[3]卢秀艳.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2,(11):56-57.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高中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