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大庆
睡眠不足让人孤独
近期,世界著名学术期刊《新科学家》和《细胞》都刊发了有关益生菌与健康的文章,文章中称,服用益生菌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对人体有害。一时间,益生菌成了“无益菌”。
《细胞》刊发的两篇论文,由以色列魏茨曼科技学院的研究团队完成,主要探讨服用益生菌是否有效。
该研究用肠镜对肠道菌群直接取样。研究表明,肠道内的菌群和粪便里的菌群并不对等,有些人可以将服用的益生菌保留在肠道内,但有些只能穿肠而过,最后进入粪便,排出体外,“这表明每个人都能从摄入益生菌中受益是经验上的错误。”研究人员解释道。
研究者还考察了肠道菌群遭到破坏后,服用益生菌能否加速肠道的恢复。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服用了抗生素,用来破坏原有肠道菌群环境。结果发现这组志愿者补充益生菌后,6个月后肠道菌群没修复反而更差。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和平、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副主席何国庆等7位专家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表的《关于益生菌的科学真相》一文中指出:研究者并未提及益生菌无效理论,不意味着益生菌扰乱了肠道菌群结构,从具体菌属的丰度分布来看,也并没有因为益生菌的摄入导致有害菌的增殖。因此,不可曲解为益生菌无益或有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益生菌早在几千年前就进入人类的饮食,长期的食用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安全性。2017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基于大量医学证据,也指出益生菌可以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
厉曙光介绍,目前研究表明,不同种属的菌株,其生理、代谢存在一定差异,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益生菌的基因组差别较大,即便是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差异性。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含有或表达不同的功能基因,可发挥不同的益生功效。因此,益生菌需要在菌株的水平上进行益生功能的验证,明确菌株的功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个性化食用。
专家指出,更多情况下,益生菌应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可以提供一定的预防和干预的健康作用,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国家高级营养师刘萍萍说,关于益生菌的临床研究数量在逐年上升,但大多数被声称的功效仍欠缺充足的证据,例如有助于缓解婴儿肠绞痛、炎症性肠炎、湿疹等证据不足。
刘萍萍表示,目前关于益生菌长期安全性的数据有限,具有潜在健康状况的人发生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可能更大,如患有免疫缺陷、短肠综合征等人群可能有较高的健康风险。这类人群如果想食用添加益生菌的食物或服用相关益生菌药物,建议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菌株来源不明,且缺乏科学的研究验证。此外,大多数人认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的代名词,没有菌株意识,亟需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来规范益生菌行业。(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