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祯,左是
(1.十堰市郧阳中学,湖北 十堰;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湖北 十堰)
在高三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而这种方式在枯燥的备考中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知识迁移能力。问题导向式教学则是把考点作为问题导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知识结构上的不足,以达到提升基本功和综合应用能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形成解决问题思维习惯和知识应用能力。因而,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知识点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以问题导向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构建知识网络。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遗传进化专题中“遗传的分子基础”为例,开展问题导向教学展示。
本节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基础上,在分子水平上详细阐述遗传物质的基础和原理。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以及“DNA的复制”等方面。
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具备识图、辨图的能力;灵活应用实验推断和逻辑分析的能力。
在遗传物质知识构建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认知事物一般过程的了解。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DNA结构及复制计算。
(3)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学生通过阅读必修二教材第三章、第四章,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结合网络图,老师通过问题导向引入复习课,在问题的引领下加固知识网络框架,另结合例题提问分析,通过老师评讲突破重难点。
问题1:举例说出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
问题2: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其内的DNA为何仍具有活性?
问题3: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属于生物变异的哪种类型?
问题4:RNA病毒产生RNA的方式有哪些?
设计原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给出相关问题提示,通过问题引导教学。蛋白质变性失活的原因?DNA分子恢复原有结构的原因?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重组?RNA病毒产生RNA的两种方式?
二轮复习中对于基本知识,学生通过课前读书构建框架大体把握,但对于整个高中生物内容的实验部分串联能力较差,提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对整个内容的熟悉程度及综合能力要求高,纵观2017年高考生物部分非选择题部分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类似文科中的解答题,所以典型例题中的设计思路及理由的提高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实验的本质内容及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联系要进一步升华,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
问题1: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有哪些?需要哪些条件?场所在哪里?在什么时间进行的?
问题2:从时间、场所、模板原料、酶这四个方面比较转录和翻译过程?
问题3:写出DNA病毒、复制型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细胞生物这四种类型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学生通过演板,掌握不同生物种类信息传递的过程)
设计原因:本考点关键是有关遗传物质基本过程的识记及辨析,通过复制与表达过程的比较,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通过识图准确定位知识内容,突破难点。教师精选例题:
例题:(具体例题不详述)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凋亡、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此类题目考查基本过程的认知。在分析资料识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出的信息准确分析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这方面是今年高考的趋势,也是学生的短板,需要加强练习。
问题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关系?
问题2:互补/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链和DNA分子中的关系?
问题3:基因表达过程中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与多肽链氨基酸数之间的比例如何?
设计原因:涉及数量关系的题目颇多,DNA相关的计算其核心是在DNA双链中嘌呤和嘧啶的关系。学生对于单链比例和双链比例往往容易混淆。若再加上mRNA上碱基及肽链中的氨基酸数难度就更大,所以有必要在计算方面通过题目的练习梳理清楚关系。
复习课中学生读书环节掌握大体知识点,构建部分框架,通过问题导向,主线更加明确。另外,老师对每个考点与对应的经典例题结合,并在问题回答中串联了演板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问题,听说读写结合,更加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换由主导者变成问题引导者,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分析所带班级的特点,对于不同考点的问题设置合理,并且在整个课堂中本节内容的问题逻辑关系要环环相扣,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