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遇斌
摘 要:物理是一门实验与理论并存、记忆与推理并重的学科,非常适合应用任务分析法开展教学。为此,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学任务分析”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学任务分析”理论,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少教学随意性,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任务;物理教学;理论指导;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34-0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中,而是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一点在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而有些学生连课本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更别谈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就成为广大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应用“教学任务分析”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能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从而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下面,本文对如何应用“教学任务分析”理论指导物理课堂教学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理论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很难学,那是因为这些学生不知道怎么学物理或者說不知道各部分知识该学到什么深度。这个时候,物理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小单元,根据各知识小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分配学习顺序并制定出各知识小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这就是“教学任务分析”。
二、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应用“教学任务分析”理论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任务分类处理,并合理地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小单元。再次,教师要确定各个知识小单元的主次关系和学习顺序。最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与掌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方向判断和大小的求解的方法。而滚动摩擦力仅需要学生了解,高中不进行具体要求。然后,教师将该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小单元(如右图)。在这节课里要学习静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必须先掌握以下四个知识点:一是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二是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是共点力平衡,四是牛二定律。学生掌握清楚这四个知识点后,教师再来讲解静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就简单了。而这节课要学习滑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必须先掌握以下三个知识点:一是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二是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是共点力平衡。在学生掌握这三个知识点以后,教师再讲解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并延伸到其他滑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最后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分层次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问题。对于学习成绩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其思考讨论摩擦力做功的问题。可见,应用“教学任务分析”理论的课堂能化繁为简,利用小知识点的学习逐步突破重点难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难度比较大,但一些物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缺少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如果物理教师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教学任务分析”的理论,就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教学的随意性。而应用“教学任务分析”理论,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山.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任务分析理论的分析研究[J].物理技术教育,2013(03).
[2]李宝银.高中物理“探索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学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
[3]胡珊.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4]秦慧.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8).
[5]高秀丽.任务分析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