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娜
摘 要: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文章以机械专业钳工教学为例,从创新教育与单招及技能教学、创新教育在单招班技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单招;技能教学;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02-01
创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爆发,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本文以机械专业钳工为例,对创新教育在单招班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创新教育与单招及技能教学
中职学校报名对口单招的学生知道,技能总计300分,对于1000分的总分,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不可或缺,并且技能还有单独的分数线。只有以创新的意识积极参加技能实习,动脑动手,聆听、领悟、消化、吸收,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才能在技能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1)创新教育。要从指导教师开创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两个方面理解创新教育。《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说文解字》中“育”为:“养子使作善也。”即把孩子往善和好的方向去引导与培养。指导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倾其所知,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而学生更要虚心向学,对教师的教能欣然接受,意念相通。
(2)单招。为了让职校生也能圆大学梦,国家专门从高校招生计划中划拨一部分给职业学校,由教育部单独对中等专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行高考招生。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单考单招),是为广大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简称三校生)设计的一种招考方式。
(3)技能教学(以钳工为例)。技能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主要是指实践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职业技能分类包括:技工类技能、餐饮类技能、工程机械类技能、服装设计类技能、美容化妆类技能、汽修类技能等。单招对技能教学活动要求较高。
二、创新教育在单招班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下面,以机械专业钳工为例,探讨创新教育在单招班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设身处地,转换角色。单招班的技能实习占据了一定比例的在校学习时间,学生在进行技能实习期间(每学期三至六周不等)同时要兼顾理论学习。本校对口单招班的作息安排是上午早读,第一、二节课理论教学,中午自修进行数学和专业课的限时练习,晚自修专门教师辅导,第三至八节课进行技能实习。钳工实习大部分时间是站立进行的,学生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因此,实习指导教师有必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服务好学生,想他们所想,鼓舞、激励他们。同时,实习指导教师要率先垂范,让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
(2)共识、共鸣。选择参加单招班的学习是学生和家长共同的选择,也是学生对高考的渴望。因此,学生有必要在单招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功在平时”的道理学生都懂,“千锤百炼,滴水穿石,一以贯之”,为了心中的梦想,学生是能够接受的。同时,实习指导教师要告诉学生:取得高考的胜利是老师和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老师会根据大家的具体情况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使大家都能实现心中的目标。
(3)沟通、契合。钳工大部分是手工操作,但绝不是体力劳动,更多的是技术型的内容。锉削、锯削是钳工实习中的基础项目,也可以说是贯穿始终,要想锉、锯一个平面,必须保证足够的平衡。锉削时,锉削的平面纵向呈拱形,直线度(刀口角尺与加工面的接触尺寸短)不理想,会影响配合间隙;锯削时,在力的作用下,锯条在工件上产生或左或右的偏斜,最终导致锯歪了,预留的余量不是大了就是小了,给后续的锉削增加额外的工作量,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有了参与的冲动和激情,对老师的信任感会油然而生。这样,去除了师生间的隔阂,学生在学习锉削、锯削时配合会更默契,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4)夯实基础,质速并举。锉和锯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了工件的完成情况。学生只有做到质速并举,既有质量,又保证速度,技能考试才能得高分。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地设计加工工艺(先后顺序),用早上起床是先穿鞋子还是先穿袜子的日常行为指导学生认识工艺的重要性。当然,还要兼顾量具的正确、规范、熟练使用,保证测量准确无误。
三、结束语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因此,单招班的技能教学指导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互信,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使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进而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文斌.高职对口单招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2]朱婕,李淑君.对口单招机制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实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