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芳 苏泉妹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与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例/组。对照组介入治疗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介入治疗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有利于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保证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糖尿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0(b)-0136-0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临床中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中一般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近年来,随着该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发现介入治疗后并發症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加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因此,应当对介入治疗后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分析了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共86例老年糖尿病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例/组。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1.26±3.56)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71.85±3.62)岁。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术前3 h给予水化治疗静脉注入500 mL生理盐水,术后返回病房后再静脉注入500 mL生理盐水,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可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胰岛素滴注;观察组介入治疗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若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或对疾病了解不足,容易出现再狭窄等情况。冠心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较低,对冠心病相关知识以及介入治疗的了解不够,情绪波动明显,影响了临床疗效。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可以通过图片、走廊板报等形式展开健康教育,以直观的图像加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措施的了解,或以成功治愈为案例进行介绍,讲解介入治疗的优势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②心理护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且大多合并其他疾病,由于冠心病的影响以及对手术治疗的担忧,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于部分心理波动剧烈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缓解不良情绪;③血糖监测控制。通过快速血糖仪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每隔2~4 h测量1次。若患者血糖水平>13 mmol/L,则应给予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当血糖下降至11 mmol/L时停止使用。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叮嘱患者遵照医嘱服用降糖药,避免血糖水平上升;④切口护理。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可能引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应重视切口换药、生命体征观察等护理的规范性,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了解伤口出血的预兆与表现,掌握正确的包扎方法,从而及时控制出血情况;⑤康复训练。临床研究发现[3],术后患者的早期锻炼能有效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心肌供血,保证心功能恢复以及胃肠蠕动,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护理人员应使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进行训练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⑥并发症护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血肿、皮下出血、低血压以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血肿一般发生于鞘管拔除后,主要是由于压迫止血操作失误导致的。老年患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层较厚,压迫过程中难以明确血管的穿刺点,从而导致出血。因此,应当重点观察患者的切口、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皮下血肿的情况。对于血肿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表现,评估血肿的大小、位置等信息,观察是否有扩散趋势。对绷带的松紧进行调整,若患者发生血肿,可给予热敷或理疗,对局部皮肤进行砂袋压迫、患肢制动等。皮下血肿一般是由于术后砂袋压迫、长时间加压包扎使患肢长期制动导致的。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上报,并在出血部位进行重新压迫止血1 h,调整抗凝剂剂量,压迫至无出血症状后,再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同时观察患者的血压、皮肤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相应处理。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较多,例如导管插入过深、禁水禁食时间过长、血管扩张剂剂量过多等。此时,护理人员应立刻补充患者血容量,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适当给予多巴胺等药物,另一方面,还应当采取规范禁食禁水时间等措施预防低血压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般是由于术中或术后操作不当加剧疼痛感或过度刺激血管壁,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率缓慢、低血压、呕吐、恶心等,甚至出现意识丧失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吸氧平躺,静脉推注适量阿托品,提高循环血量,从而缓解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評分越高,表示患者不良心理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诊断及治疗方法,较常用的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4]。但介入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需要进行股动脉穿刺、患肢制动等措施,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且大多发生于1 d内,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理恢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5]。随着我国医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策略,对常见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空腹血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原因如下:糖尿病合并冠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包括血肿、皮下出血、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等,主要是由于术中或术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掌握正确的压迫时间与方法,告知患者维持合理的制动时间,减少重复穿刺操作,控制抗凝剂剂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一方面,还应重点关注穿刺皮肤周围的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等,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并发症风险,应立刻上报临床医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该次研究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切口护理、康复训练的方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了患者预后,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此外,对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并发症预防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有利于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保证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奕芝, 陈书盈,罗娟英.引导式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21):3257-3259.
[2] 刘萌.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体会[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35(7):1-2.
[3] 李艳红.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1):1753-1754.
[4] 郭亚男.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35):6842.
[5] 蔡燕, 马建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6):2531-2533.
(收稿日期: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