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享发
[摘 要]广大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这是当前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很多教师开始思考并寻求解决办法,提倡“有效教学”是众多备选方案中的一种。文章从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理念两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教学,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课堂实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念;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45-02
近几年来,各个中小学都在努力创设有效教学的课堂,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必须“有效”。何为有效教学?怎样做才能让课堂真正做到“有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文献。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理念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是指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如果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不愿学习或者学了但没有收获,那么教师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的学习很辛苦、很努力,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应有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愿学”“想学”的心理基础上进行教学。第二,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指明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知道自己要学什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第三,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教师的语言、教学的风格要有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容易理解并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想得深入。
(二)有效教学的理念
1.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领悟能力,教师应在熟悉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其学习的授课方法。如果面对不同的学生,却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势必会使学生感觉不适应,教学自然不能称之为“有效”。
2.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应及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分清“引导者”和“学习者”的关系,满堂课“填鸭式”的教学,会让学生慢慢开始心生厌恶,疲惫乏力。所以教师应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将内容设计成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并愿意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其学下去,并使其“学在课堂,乐在其中”。
3.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益
教师不能凭个人感觉开展教学,也不能把“教学效益”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的判断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主要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4.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
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保证节节课都是精品,节节课都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所以教师应时时具备“反思”的意识。上课前、下课后可不断问自己“我这样教学有效吗?”“这个内容怎么处理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时刻保持“反思”的意识,自然就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更严谨、更细致,设计的教学环节也会更紧凑、更精彩,学生自然会学得更好、更精。
5.具备一些有效的教学行为
①表达清晰:教师的课堂讲解要明白易懂,概念清楚,教学组织有条不紊。
②教学灵活:教师要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及教具,教学步骤合理有弹性。
③情绪高昂:教师要对所教内容有极大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④任务明确:教师要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设计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专心致志。
⑤材料典型:提供素材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见识今后可能会测验的题目。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力争高效的教学课堂
1.有效的课前准备
①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方向,方向明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会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然后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内容适度。一节课教师到底讲多少内容合适,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衡量,讲多了学生不消化,讲少了学生不够吃。因此,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组织各部分练习,既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③教法灵活。即便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会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并服務于学生的“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贴切的教法,才是有效的教学。
2.有效的课堂组织
①语言组织简练。教师如果口头语言精彩、肢体语言丰富,对教学内容讲解清晰精炼、重难点突出、逻辑性强,表达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则教学效果一定是良好的。
②时间恰到好处。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预设,在讲课时要调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堂的密度越大,教学效能就越高。
3.有效的课后练习
有效的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如果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将得不到有效提升,且容易产生疲惫厌恶的感觉。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据课堂的具体内容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二)提升课堂的教学能力
1.课堂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即时生成的东西不可预见。在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教学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2.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缺少了这种信息资源,就降低了课堂的生命力。
3.评价指引能力
课堂评价不是对问题结果的简单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与提炼。为了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做到:语言饱含激情,用真心去评价学生;减少简单的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注意了这两点,才能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
当教师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意愿和动力,并使学生有兴趣学习时,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就会自然体现在课堂中。
[ 参 考 文 献 ]
[1] 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孔企平.关于有效教学的讨论[J].上海教学科研,2007(2).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