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表演疗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

2018-03-23 11:39陈娟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应对策略

陈娟娟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加剧。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旁,在祖辈的身边长大,虽然有父母在,但实则为“心灵孤儿”。表演疗法这种心理干预手段的使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灵孤儿;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6-0055-03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加剧。 近些年来,留守儿童悲剧事件频发,自杀、溺水、车祸、遭性侵,种种不幸的事件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视察的时候,就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关心留守儿童,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此外,也要提高各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到2016年11月为止,数量已高达902万。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父母中的一方或者双方长期在外地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大部分留守儿童被交给祖辈照顾, 成为了一个虽然有爸妈,但实则和没有爸妈一样的“心灵孤儿”。

对于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农村地区对待孩子的教育本就不重视,何况是留给祖辈或者其他亲戚监管的留守儿童。 孩子本身年纪尚小,缺乏自律,大部分孩子学习处于中下水平。 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关怀和爱护。而班主任更是孩子们在校园里最重要的长辈和监护人,如果班主任在心理学方面有一点知识储备,面对班里的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就能很好地应对。

本文通过一个心理辅导的个案谈谈我在一所村小担任班主任时,面对班里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怎么处理的。

一、全面了解个案情况,明确辅导目标

小五(化名),男,12岁,某村小五年级学生。小五以前是个有些调皮的孩子,但还是很听老师管教的。进入五年级以后,他个头长高了不少,脾气也变大了,开始不服老师的管教,顶撞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他的心中似乎时时有一把怒火,不是烧到自己,就是烧伤别人。作为班主任,我将他的日常表现总结为以下几条:

(1)学习情况:基础一般,缺乏耐心。喜欢趴在桌子上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打扰别的同学听课,打断别人发言。

(2)社会交往:喜欢和同学们交朋友,也经常和人闹矛盾、起冲突,打架骂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3)情绪状态:脾气暴躁,喜怒无常,上一秒和人相处得很愉快,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下一秒就可能怒目圆睁,和人起冲突。

(4)个性品质:单纯善良,个性爽朗,自尊心强,爱面子;和同学好的时候,出手很大方;有从家里偷钱的坏习惯,最多一次偷过2000元,就为了在同学中请客。

2015年四月初,我用“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评定量表”对小五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小五的心理测评结果详见表1。

小五在“情绪障碍”上得13分,高于10分,这说明他在情绪控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必然会影响他的学业和人际交往。

二、分析原因,制定輔导计划

在和任课老师认真研讨了小五的情况后,从家庭、教师、同学及其自身认知偏差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小五心理问题的原因,初步制定了以表演疗法为主,家庭教育、教师关怀和同学帮助为辅的辅导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八个优秀儿童心理剧剧本作为实施表演疗法的参考剧本。

校园心理剧这两年来在校园里比较流行,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比较有成效,孩子们看得懂,还能从中明白很多情绪管理的方法。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批热爱表演的学生和小五组成了“心灵成长表演组”,每周排一个剧,然后演给班里的学生看,以此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我在网上搜集和研读了校园心理剧的相关内容后,对心理剧剧本的主题、辅导内容进行分析,立足表演疗法的理论,按照系列性、连续性、逻辑性的原则,设计了一套详细的辅导计划(见表2),确定了每次的主题和内容。

心理剧每周一次,由小五和同学们在周一的班会课上表演给大家看。小五每两周进行一次心理辅导,地点在学校三楼的心理辅导室。

作为班主任,我遵循表演疗法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引导提问策略开展辅导:

回忆心理剧的主题和内容:(1)剧本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这件事在讲一个什么道理?

当主角的感觉:(1)你作为剧中的主人公做了什么事?(2)你觉得如何?(3)你有没有过与剧中主人公类似的经历?

探寻结果:(1)剧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有所改变?(2)他还做了别的事吗?

归纳结论:(1)这个剧本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同意主人公这样做吗?(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接下来,根据小五的心理问题产生根源,从家庭、教师、同学三方面构造了一个系统的心理辅导监管机制(见表3)。

三、前后测数据分析

我在学期末又用“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评定量表”对小五进行了一次测评。 小五的“情绪障碍”一项,前测高达13分,后测降为6分,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辅导, 小五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了改善。

辅导结束后,小五有这样一段自我陈述:

“从老师开始对我进行心理辅导后,我觉得自己的脾气不再那么急躁了,和同学相处起来也特别舒服,不会再吵架甚至动手打人了,因为我知道那是不对的。每一次的心理剧表演都给了我很多启示,同学们也常常在身边鼓励我,我觉得自己变了,变得更积极更开朗了。我的学习进步也很大,我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四、辅导反思

造成小五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留守儿童的身份。

有段时间,湖南卫视有个节目叫《变形计》,在大众中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也让农村的留守儿童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小五,他曾不止一次睁大通红的双眼,无奈而痛苦地对我说:“老师,你别管我了,我是扶不起的阿斗,你放弃我吧。”可是我怎么能真的放弃他呢,他的眼神里明明在说“老师,帮帮我,哪怕是扶我一把也好啊。”小五是我们这所农村小学里最普通却又不普通的留守儿童,他比其他的孩子更可怜,他的父母都去了大城市,而且早已离婚,有了各自的家庭,而他被留给了爷爷奶奶。随着年龄的增长,叛逆也在加剧,厌学,打架,骂人,偷东西,离家出走,这让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头疼不已。《变形计》这个节目里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跟随在问题少年旁边,随时帮助其“变形”,而我本身是数学专业,只得上网多多搜集相关资料,同时向专业老师寻求帮助,为小五量身打造了属于他的心灵成长计划书。

对于小五的心理辅导,《变形计》这档节目给了我一个灵感:如果小五能换一种身份展现在大家面前, 哪怕是演的,对于他,对于周围的人而言也是一种成功的变形,何不让他从表演开始改变自己? 所以我选择了用表演疗法来帮助小五找到问题所在,并直面它,想办法去改变它。表演疗法最早源自20世纪的心理剧,到了30年代,已经有人开始将戏剧治疗用到儿童心理治疗上了,其核心就是提倡从情绪到身体等多个角度综合地去改变一个人[2]。

在实际操作中,我还有两点需要改进:

(1)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协助。我虽然大学里学过相关课程,平时也读过一些心理学书籍,但相比较心理学专业的老师而言肯定还是个门外汉,还有待专业人员来指正。

(2)心理剧的主题选择要循序渐进,我搜集的这八个心理剧剧本主题很丰富,从家庭到集体,从心灵成长到学习进步,但是在安排上并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获得更持久的效果,我应该更有针对性地选取剧本。

参考文献

[1]章学云.以绘本为媒介的读书治疗:小学生心理个案辅导新方法——以真实个案的辅导为例[J]. 现代教学,2014(Z4):93-96.

[2]潘峰.试析电影《以怒制怒》的表演治疗过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14(1):75-78.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峙口小学,温州,3251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应对策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