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霸凌,建设安定、和谐校园

2018-03-23 11:39王梦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王梦如

〔摘要〕近年来,校园霸凌现象逐渐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我国中小学中校园霸凌的问题更是普遍存在。校园霸凌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小学中校园霸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校园霸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6-0026-02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许多校园霸凌事件的视频不断从网络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期热映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讲述了校园中的言语霸凌对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确实,校园霸凌现象在我国的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这一问题也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正视校园霸凌,采用积极的态度与方法应对和解决这一問题,让青少年身心健康地成长。

“霸凌”一词是由英文词汇“bullying”的音译而来,其含义是指持续、恶意地使用威胁、羞辱、骚扰等方式来达到对他人控制、恐吓等目的。Goldsmid提出,只要攻击性行为包括持有恶意、权利不平衡、长期重复、动机不良以及造成受害者的情绪创伤这五个条件,都可以称为霸凌。校园霸凌由霸凌者、被霸凌者、协助者、旁观者和保护者五部分组成,其中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家长起到的保护者作用也是校园霸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霸凌的方式和特点

(一)校园霸凌的方式

校园霸凌的方式主要有言语霸凌、肢体霸凌、物理霸凌、关系霸凌、网络霸凌等。其中,言语霸凌是指用侮辱、谩骂指责性语言欺辱被霸凌者;肢体霸凌指使用打、踢、拧、推等方式对被霸凌者的身体造成伤害;物理霸凌指刻意损害被霸凌者的财物等;关系霸凌即对被霸凌者在团体内进行孤立、排斥等行为;网络霸凌特指利用网络途径发布不恰当的言论等对被霸凌者进行心理上的伤害,是一种特殊途径的言语霸凌,也是目前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一种霸凌方式。

校园霸凌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何种方式的霸凌,都会对被霸凌者身心造成伤害。从网络上流出的视频可以看出,肢体霸凌的实例比比皆是,而被我们忽略的言语霸凌和关系霸凌更能对被霸凌者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有些孩子长期忍受着校园霸凌,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倾向和行为。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霸凌者,例如在关系霸凌中,协助者和旁观者的存在也会使被霸凌者更加孤立无援。

(二)校园霸凌的特点

校园霸凌有对象固定、长期反复、地点隐蔽、方式多样、对被霸凌者造成身心伤害等特点。霸凌者通常会选择一些隐蔽的地点,对他们认为容易控制的对象实施直接或间接的霸凌行为;如果此行为没有被告发,霸凌者会继续无理由、反复、长期地对被霸凌者使用各种方式的霸凌手段,伤害其身心。

二、导致校园霸凌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不完善

从霸凌者方面来看,大多数霸凌者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这些学生经常做出支配他人的言行举止,并习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计划生育政策之下,中国大多数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溺爱子女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孩子逐渐成为了家里面的“小霸王”“小皇帝”,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想要“发号施令”,逐渐成为霸凌者。

从被霸凌者方面来看,这些学生大多自卑、缺乏安全感、不爱说话。他们通常受到了欺负也不敢告诉自己的老师和父母;这也从另一方面助长了霸凌者的行为。这种性格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孩子在学校中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家长却不能及时发现,而受霸凌的孩子不敢跟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诉说委屈,这表明在家庭中父母或者长辈们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不能使他们产生足够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今教育体制之下,教师最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哪个学生的成绩好,教师就喜欢哪个。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会将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成绩方面,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大部分校园霸凌者都是一些成绩不是十分优异的学生,甚至是教师眼中所谓的“差生”,他们平时就喜欢调皮捣蛋,让老师们头疼不已。教师们对于这些孩子的态度也是倾向于“避而远之”或“放弃教育”。而如前文所说,霸凌行为多发生在隐蔽之处,这就导致了许多校园霸凌的行为并不为教师们所知,校园中的监控死角,例如学生厕所,往往成为了被肢体霸凌者的“刑场”。而言语霸凌与关系霸凌更是难以被觉察。有的教师即使知道班级中可能存在霸凌现象,但是由于被霸凌者通常不敢主动发起诉求,教师也就不会重视。

(三)学校的监管力度不够

造成校园霸凌屡禁不止的另一原因就是学校的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学校对霸凌者的惩罚力度不强,即使发现了校园霸凌现象也鲜有给予例如开除学籍等严重处分。霸凌者不会承担严重的后果,这是其任意妄为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校园霸凌现象的排查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已经出现的霸凌行为,这也使得霸凌者能够长时间对被霸凌者进行身心上的伤害。另外,“预防大于治疗”,学校方如果只抱持“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预防校园霸凌,因为该现象一旦发生,对于被霸凌者身心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三、学校应对校园霸凌现象的措施

(一)加强心理辅导

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学校都应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对于霸凌者,适当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其培养同理心,使其感受到被霸凌者的痛苦,掌握正确的情绪调节方式,有效、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减少对他人的霸凌行为。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心理成长的第二次飞跃,情绪容易发生较大的波动,科学的心理辅导可以使其在这一时期更加平稳地过渡,减少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对于被霸凌者,及时合理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减轻霸凌行为对其造成的心理伤害,以降低此事件对于他们日后行为处事的影响。被霸凌者多缺乏安全感,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安全感,避免以后这类事情再次发生在他们身上。

(二)加强学校的监控

第一,教师要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苗头,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疏导,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而当班级中一旦出现霸凌,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校规、校纪中要有专门并且详细的条例来应对校园霸凌。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为的,让他们对校园霸凌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对潜在的霸凌者造成威慑,使其明白霸凌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对于被霸凌者来说,让他们心里多一重保障,遇到问题及时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求助。

第三,对于校园霸凌事件,学校要采取“零容忍”态度,要加强处罚力度。严重者通报批评甚至开除学籍,预防和阻止校园霸凌现象的再次发生。

四、结束语

校园霸凌的存在,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伤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成长,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教育者应当竭尽全力预防、阻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建设安定、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张祎.校园霸凌的现状、原因及防治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 ,27 (5) :76-7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孙晓冰,柳海民.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31) :26-29.

[4]杨军,王学栋.英国反校园霸凌之经验与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 ,32 (8) :13-15.

[5]马志杰,陈伊唯.小学校园霸凌的社会心理学探析和解决策略[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20 (3) :78-84.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Passage Four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