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涯发展理论视角下谈职业规划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研究

2018-03-23 11:40路美瑶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职业规划

路美瑶

【摘要】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是自我概念,同时为了综合阐述生涯发展理论,舒伯创造了“生涯彩虹图”。图中把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人们的表现不同,任务不同。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在基础教育中的表现主要在成长阶段和探索初期。在这个时期,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知自己,发现自我潜能,了解职业。

【关键词】舒伯 生涯发展 基础教育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30-02

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与职业规划课程

什么是职业规划课程?舒伯(Donald E.Super)认为职业规划即协助个人发展,并且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概念,同时发展适合的职业,使个人在现实中接受测试,并整合为实际的职业,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造福社会。他把自身与职业相结合,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在基础教育中的职业规划,主要为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探索兴趣,寻找自身与职业的契合点,为接下来的阶段夯实基础。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自我概念,强调个体的生涯发展过程,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能力的认识和主观评价。而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人生的各个阶段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基础教育中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行为发展。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更好的认知自我,也能更好的主观评价自我,对接下来的探索阶段和建立阶段有深刻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如何考试,怎样拿到更好的分数,分数是衡量学生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忘却了教育的本质,忘却了个体的独特性,我们记得只是学生的分数,用分数判断学生的好坏。其实分数可以是衡量学生的标准,却不能是唯一的标准。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教育学生获得什么其实才是基础教育仍需思考的问题。在教育的开始,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传道授业解惑,渐渐的我们发现提高学生的修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是,即使这样还是没有达到教育的更高层次,教育是让学生更好的认知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慢慢的增强对生活的感受。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就能够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自我概念。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发现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特长,从而想去从事一个职业,而不是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阶段,被动的选择专业,选择以后的职业,原因仅仅是好就业,家人的期望或者麻木不仁的随大流。职业规划课程教育需要听到的声音是:我喜欢当医生,我的梦想是教师,我的愿望是做一个优秀的律师。而不是, 我父母说当医生不错,有前途;很多人选择当教师,我也觉得不错;律师行业以后好就业。年轻人选择一个职业不是为某种压力所压迫,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种自我价值也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评价,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阶段,所以在基础教育中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这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概念的提升。

二、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与职业规划课程

为了综合阐述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舒伯创造性地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生涯彩虹图”。分别包括生活广度和生活空间。生活广度就是指把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而基础教育时期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初期。在成长阶段中,第一时期是幻想期,学生最多的是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这段时期是学生10岁之前,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初期,那么在这段时期里职业规划课程所应该做的是感知,了解,让学生更多的去感知不同的职业。第二时期是兴趣期,学生以兴趣为中心,认识和评价一个职业。这段时期主要是11-12岁期间,也是中国学生从小学即将迈入初中的阶段,那么职业规划课程所应该做的在于发掘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喜好。最后是能力期,学生会在这个时期考虑自身的条件与喜爱的职业是否符合,这一时期,职业规划课程所要做的则是认知自己,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探索阶段初期,主要是学生的试验期,也可以说是摸索期,学生对职业初期的摸索。所以,职业规划课程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课程。在每个阶段学生的特性不一样,规划课程也应该随之改变。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生活空间主要指人一生中,需要扮演的六个角色,层次渐进,分别是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不同角色之间互相影响,某一角色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会影响到其他角色。同时,在生涯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特殊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所谓发展任务是指在该阶段应有的发展水平或成就水平,也就是应发展或表现的心理特质或行为。前一阶段的发展任务的进度关系着后一阶段的发展情况。那么在基础教育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个体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子女与学生,那么这两个角色扮演的好,也会为接下来的角色打好基础。所以,在基础教育中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可以让人们在扮演子女与学生时,为将来的工作者打好基础。

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可以增加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我国学生现在与社会真正的联系多发生在受教育后,真正的走向社会,学生慢慢在社会中逐渐领悟曾经受教育的点点滴滴。而在基础教育中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一个职业,了解一个真实的行业。而通过职业规划课程的了解,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发掘自身的潜能,提升自我概念,树立自己的目标。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很好的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与职业的联系。学生每周可以处于半工作状态,每周去企业3-4天,在学校1-2天。这样的学生在走向社会时是边感悟邊学习学校的知识,在遇到不懂的问题依旧可以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当然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国情不同,教育的价值观自然也就不同。但是在基础教育中,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联系是理论学科的实践,而基础教育中由于个体年龄小,与社会的联系可以是缓慢递进的,这种递进可以是请相关职业的工作人员来讲课,也可以是参观一个企业。因为在成长阶段,学生对于职业发展规划更多的是感知、理解、评价、考虑。这样的阶段更多是为之后的探索阶段与建立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慢慢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时段,如果学生在这个时段里,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课程循序渐进的辅助,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成长阶段有良好的认知,对未来切实可行的憧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三、舒伯生涯发展理论在基础教育职业规划课程开设的应用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一个人的天性就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 不久就撞死了。职业规划课程所要做的就是让这株树苗在成长的初期减少行人的碰撞,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自我概念,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自我概念的提升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职业规划课程,自我概念是一种意识的提升,意识与行动并行,才能让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更加有意义。所以职业规划课程不可操之过急,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基础教育中也是一个缓慢而发展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可能会被修正的过程,因为基础教育的学生心理、生理都在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能通过一节课、一个测试就对学生定性。所以学校在职业规划课程中要遵照教育的规律,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不可为了完成职业规划课程的目标而操之过急,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那么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就失去了本质意义。另一方面,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职业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在职业规划课程中不斷的调整内容、进度,慢慢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同时,在基础教育中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要做的还可以有渗透模式。学科之间的渗透,基础教育所学的学科知识,也是各个行业的一些必备知识,比如初中所学的物理、化学。教师是可以利用渗透模式,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这些职业。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渐渐明朗的职业观。班主任的渗透,基础教育中班主任的角色尤为重要,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观,帮助学生建立兴趣与职业之间的联系。

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要有合理的、形式多样的内容。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那么课程内容应该是灵活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才能够在成长阶段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默忠.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与人的素质培养[J].琼州学院学报.2011(03)

[2]胡月芬.舒伯的生涯发展论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