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摘要】社会责任感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倡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成为德育教育的重心。本文就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不断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社会责任感 道德教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69-02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让中学生肩负起历史重担,敢于迎接未来的挑战,必须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青年,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当下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一状况,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学校要担负起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重任,加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为中国未来发展培养接班人。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不重视社会责任感教育
目前,诸多中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许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他们就像温室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雨,不能理解父母的艰难和苦心。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没有重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结果使中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会索取,不懂回报,毫无责任感[1]。
(二)学校教育忽视社会责任感
现如今中国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这不仅和学校的评比有关,更关乎到教师的业绩和晋升,所以教育中忽视了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致使中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违规违纪、沉溺网络游戏、随意破坏公物、破坏环境时有发生,甚至发生打架斗殴、欺压同学等恶性事件,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只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却连最基本的做人都不会,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三)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
为了促使中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明确的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国务院也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素质教育的推行,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2]。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传入中国,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学生追求个人私欲,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只享受权利,却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认识不到位,甚至抛弃社会责任。
二、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几点意见
(一)加强与家长互动,共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孩子一出生最早接触的亲人,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接触最多的也是自己的父母,孩子早期的一些行为举止大多都是通过对父母的观察和模仿学习而来。因此,家长的言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责任感也会在生活点滴中传递给孩子,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家庭也要注重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学校必须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双方互相合作,共同承担起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义务。在家庭教育中让学生懂得感恩,明白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感谢父母;家长以身作则,坚持适度消费原则,不能在物质上对学生有求必应,使他们养成过度挥霍的坏习惯。
例如,在母亲节,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为母亲做一次饭、扫一次地、洗一次碗。然后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这次活动的主体,将学生在家中作业的完成情况向教师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看是不是达到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从中感受到父母的艰辛,明白他们对自己的付出和爱,从而懂得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更加热爱劳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掌握了各种生活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在学习做饭、洗衣服、打扫等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此外,为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要定期的召开家长会或者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一起做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学校应该让家长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物质上不能有求必应,使他们产生父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错觉,这些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加强学校教育,多元化培养社会责任感
1.在学科中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社会责任感和思想品德的契合点,从课本中挖掘社会责任感的有关内容,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解决学校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一问题[3]。
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知识,将社会责任感融于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有利于建立美好社会。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从大局出发,以集体利益优先。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开展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校园中开展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校园的教育优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可以在每周一升国旗时发表讲话,向学生传达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让学生耳濡目染,自觉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让大家献言献策,一起探讨如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组织德育教育园地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在这些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了中华传统美德,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了道德教育,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4]。
(三)开展社会实践,增强社会意识
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活动或者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组织学生一起去公园捡垃圾,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自觉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打扫、清洗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他人,尊老爱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灾区儿童捐献衣服、书本,奉献爱心,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做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学校要从自身入手,加强与家长的互动,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三管齐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青少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兰.浅谈学校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式[J].新课程·中旬,2016(1):47-47.
[2]谢兆宏.新课程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建[J].读与写(上,下旬),2015(1):46-46.
[3]余泽洁.基于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培养中学生思想道德意识[J].读写算(教研版),2014(11):101-101.
[4]王紅祯.加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