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林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式。方法:收治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23例,均实施MRI诊断与临床检查。结果:肿瘤处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位置2例,额叶2例,颞叶1例,肿瘤处于小脑且累及脊髓2例。囊性伴瘤壁结节肿瘤16例,单纯囊性肿瘤5例,实质性肿瘤2例。单发性患者20例,多发性患者3例。结论:血管网状瘤患者具有清晰的MRI影像学特点,可以通过MRI检查,为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MRI诊断;临床诊断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也可以称为血管母细胞瘤,属于良性肿瘤,单发居多,且患者發病位置多处于小脑半球。患者发病的原因较多,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大致为2:1,且青壮年患者数量居多。文章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23例的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所有患者实施MRI诊断与临床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23例,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实施MRI诊断与临床检查。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6~53岁,中位数年龄(33.65±4.12)岁。患者主要具有颅内压上升、间断性头痛、恶心、眩晕等临床症状,甚至有患者存在乳头水肿、视力减退等临床症状。
方法:应用PHILIPS Intera 1.5T磁共振检测设备,标准头部线圈,sE、FSE序列。常规实施轴位T1WI、T2WI扫描,冠状位T2WI以及矢状位T1WI成像扫描。
评价标准:观察患者病变位置的具体情况,范围、周围结构以及信号特点等。
结果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肿瘤位置与范围:肿瘤处于小脑半球16例,小脑蚓位置2例,额叶2例,颞叶1例,肿瘤处于小脑且累及脊髓2例,见表1。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肿瘤生长方式与信号特点:21例患者呈现出囊性状态,弥散加权图像囊性部分呈现出低信号状态,MRI呈现出长T1、长T2信号,15例患者囊内壁存在脑组织信号瘤结节与血管流空的状态,且3例患者存在肿瘤周围水肿症状,见表2。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肿瘤类型:囊性伴瘤壁结节肿瘤16例,单纯囊性肿瘤5例,实质性肿瘤2例。手术病理得出,单发性患者20例,多发性患者3例,见表3。
讨论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尚不够清晰,多认为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免疫与机体因素等相关,可能为神经内分泌来源的肿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具有家族遗传性特点,以视网膜血管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腹部实质脏器内的囊肿和肿瘤为特征。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MRI诊断: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以青壮年居多,患者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且多处于小脑半球与小脑蚓部位置。MRI检查方式下,能够看到圆形或类圆形囊性(长T1和长T2信号)病变。基于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可以划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型肿瘤等。相较于囊性星形细胞瘤,大囊小结节型肿瘤多结节面积相对较大。增强扫描的方式下,能够看到囊性转移瘤壁强化显著,一些患者存在转移瘤同时存在的情况。
MRI检查为当前临床诊断、鉴别血管网状瘤的有效方式,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治疗效果观察以及预后效果分析的重要辅助手段。MRI检查方式下,血管网状细胞瘤具有清晰的特点,能够明确观察到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等,且基于患者的疾病症状实施增强扫描等,基于临床资料做出准确判断,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积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合本次临床诊断与研究结果而言,肿瘤处于小脑半球16例,小脑蚓位置2例,额叶2例,颞叶1例,肿瘤处于小脑且累及脊髓2例。MRI检查下,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显著。手术病理得出,单发性患者20例,多发性患者3例。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可以应用MRI技术为手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将MRI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相互结合,进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疾病诊断的科学性。
综合上述观点,血管网状瘤患者具有清晰的MRI影像学特点,可以通过MRI检查,为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