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翔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鼻腔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鼻腔血管瘤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内镜下切除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比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腔血管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鼻腔血管瘤
血管瘤为鼻内腔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多为良性。多数研究认为发病原因为血管的发育不良及异常,和慢性炎症及内分泌相关。近年来低温等离子技术不断发展,治疗各种血管瘤的临床疗效逐步被认可。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术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2月收治鼻腔血管瘤患者70例,年龄26~48岁,平均(36.1±4.7)岁。患者均行CT和鼻内镜检查证明患鼻腔血管瘤,排除鼻窦炎、鼻息肉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6~43岁,平均(35.3±3.5)岁。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7~48岁,平均(37.5±4.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进行鼻内镜鼻腔血管瘤切除术。患者采取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探查瘤体的大小、覆盖范围、基底位置、基底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术中采用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黏膜,切除病变部位及其根部黏膜,采用0.1%肾上腺素棉片进行压迫止血。观察组进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进行治疗。通過鼻内镜指引,对鼻腔血管瘤进行追踪定位,确定瘤体基底部的位置,明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采取CoblatorⅡ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等离子消融功率设定7档,等离子止血功率设定5档,使用EVac 70刀头接触鼻腔血管瘤的基底部,并沿其周围剥除鼻腔血管瘤体的组织,手术之后给予患处明胶海绵填充止血,术后7 d清理鼻腔内淤积的血痂,以免出现鼻腔粘连。
评价指标: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等;临床疗效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的判定标准:①痊愈:鼻部栓塞及出血等症状消失,鼻内镜及CT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②好转:鼻部栓塞及出血等症状显著减轻,鼻内镜及CT检查结果表明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③无效:鼻部栓塞及出血等症状无减轻甚至严重,鼻内镜及CT检查结果表明病情无改善甚至更严重。手术成功率=治愈率+好转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的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即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鼻腔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为鼻腔内不间断的出血,同时具有进行性鼻塞。近年来,鼻内镜的快速发展使镜下清晰度增加,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创口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的耐受性高,被大范围应用于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等方面。
本次研究采取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鼻腔血管瘤患者35例,手术成功率达94.4%,显著高于常规鼻内镜下切除术的85.7%,且无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证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鼻腔血管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