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观察能力训练

2018-03-23 12:15田素梅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小学习作观察能力教学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课程标准里,不再像过去那样统称为作文,而是小学1~2年级称写话,3~6年级称习作。小学阶段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逐步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个目标。本文从习作教学入手,探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观察能力训练。

关键词:小学习作;观察能力;教学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身边的世界更是美丽多姿的,学生的内心感受也是各种各样的,但如果没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再丰富多彩的素材学生也会视而不见。所以我们要送给学生一双发现素材的“火眼金睛”,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美,写出美。笔者认为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习作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学生习作教学的第一步。因此,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 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培养学生观察兴趣,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身边的人、事、景、物。

1. 要有目的的激發兴趣

有意识地交代观察和写作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如让学生写关于春天的习作,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自然界(气候、动物、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的衣着及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学生注意观察春天的特点,写时才能得心应手。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有目的的创设良好的观察情境,带领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学生写作文就能“情发由衷,思如泉涌”。如学校一位老师身患重病,学校组织全体师生捐款,我就要求学生以“献爱心”为主题,写一写自己的所闻所想。由于有了观察,有了体验,学生在作文中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当时的各种不同感受,表达了真实感情,写的作文就生动逼真。

二、 引导学生有效观察

1. 观察一定要按顺序进行

必须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观察顺序。否则,学生写出的作文将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主要的观察顺序大致有四种:(1)按时间顺序。例如事物在四季、晨昏、不同时间点的变化。(2)按空间转换的顺序。例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以及观察点的变化。(3)按内容顺序。例如从整体到局部、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 观察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什么叫特点?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东西。观察时抓住了特点,作文就会写得逼真。否则,就不能够表达清楚明白。如:

他,有着一米九多的身高,曾是中国体育的领军人物之一,灿烂的招牌式笑容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奥运会上,他因脚伤而转身离去的身影,令无数喜爱他的人至今无法忘怀。

大家一猜就知道这个人是刘翔。因为描述抓住了刘翔的特点,所以使人一下子就猜出了这人是谁。

3. 观察要细致入微

小学生由于理性认识的能力差,对平常事情的细节很少注意,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这个人怎样,都会说很好、很可爱、很漂亮。但是要是再追问到底怎么可爱怎么好了,恐怕答案就会是:“因为好所以好了。”这就是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所导致的。针对这一弱点,我们就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和声色等各方面。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规定必须观察若干方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列表格填写。如果一次观察达不到数量,就继续观察,直到“细致”为止。这样训练就不会出现那种写一句话就没有下文的情况了。

4. 训练时创设一定的情境

如写《我心爱的铅笔盒》时,在课堂上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铅笔盒的特点,观察铅笔盒的形状、颜色以及材质,可以装什么文具。而后比较这个铅笔盒与其他铅笔盒不同的地方,如颜色、图案等。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写《家乡的桔子》时,可以让学生各带一个桔子来,提出观察的要求,指导观察。先观察桔子的形状、颜色是什么样子,表面有什么特点(可以和别的水果相比,有疙瘩等),成熟和没成熟的相比,颜色有什么不同,剥开皮以后气味有什么不同,还有内部的情况,剥完皮以后的整体样子,一瓣一瓣剥开后有什么发现,咬下来果肉是什么样子,吃下去汁水又是什么味道?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教会学生按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观察,重点观察桔子的形状、颜色、气味,再说一说,写出家乡桔子的特点,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观察能力。

三、 鼓励学生多提问

教师教给学生指明观察的目的任务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主动去观察,方法是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问题,如“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发光?”“鱼儿为什么在水中不会闷死?”甚至“你为什么要吃饭?”等等。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的热情,一方面我们要有耐心,另一方面教师千万不要好心地立刻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应该启发他们,让他们动脑筋想一想,再多看一看,仔细认真地观察再说出思考的结果,效果就会更好。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开辟出课前五分钟“我的发现”环节,轮流让学生来汇报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可以说说发现了身边的什么新鲜事物,如看到我家的小狗睁眼了,花猫生小猫了,院子里的桂花开了,桃树开了第一朵花,或是发现不爱学习的小明听写得了一百分啦等等,对他们的发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逐步学会自觉地、有兴趣地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持之以恒,逐步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学生的习作也就写得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观察方法的渗透,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中拓宽视野、发展思维,缩短说写的距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田素梅,重庆市,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江南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习作观察能力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