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信花 罗福玉 郑雁琼
摘 要:近年来,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网络文化的出现提供了契机。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并逐渐走进他们的生活。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网络文化的形成、主要特点,以及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的形成;主要特点;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 网络文化的形成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普及,网络文化技术的进步、网络文化的创造方式、新型的网络社会的出现、新型的网络文化思维方式与美学观念等,为网络文化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这股潮流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网络最终所能带来的社会变化并不只是建立一个信息市场,而在于形成长久的个体关系与群体关系”。事实表明,网络的功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含人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二、 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 即时性
网络的即时性就是使网络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地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真实体现,即使在宿舍,也能够了解外界的状况。
(二) 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也能够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中接收和传播信息。
(三) 交互性
网上相互交流是网络文化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大学生通过校园的BBS、QQ、微信等聊天工具,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因此,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便利,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四) 虚拟性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一特性决定了它的双重特质,如果我们正确地运用,它就是“天使”,比如它带来了网络世界的公开与自由;但是如果我们错误地运用它,它就是“魔鬼”,比如它的暴力游戏,一旦让人陷入其中,便难以摆脱。
三、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如今,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影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它为大学生拓展了学习知识和开阔了视野,成为大学生放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口。同时它带来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恋,观看暴力、色情等不健康视频和图片,甚至通过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严重者会危害社会。
(一)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 网络文化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自信。美国心理学家PatriciaWallance在《互联网心理学》中谈到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个相貌平平的学生在网上找回了自信。他说:“过去因为自己相貌平平,在面对面的课堂讨论时总不爱回答问题,由于人们总是忽略他做的评论,他就干脆不再发表意见。但他发现互联网却是一个不以貌取人的地方。第一次参加网上讨论,就表现出深刻的思想且不乏幽默。一两天的时间内就有好几个人回信表示同意他的观点,在辩论中站在他这一边。这是在教室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提供交流的平台,使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可以推心置腹、随意调侃进而排解压力,又可以满足大学生交际的需求,和网友相互鼓励,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2. 网络文化既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开阔了视野。网络上大量的资源共享,方便了学生即时的获取外界最新的信息,搜集自己想要的资料,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约时间、节省精力。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了解国际国内局势,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便利。随着网上购物、网络交友等新事物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网络,可以结交有共同爱好或兴趣的朋友,在網上购物,实现了“不出门,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的购物方式。
(二)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 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一些黄色、暴力、黑客等信息也趁机而入。对于自控力不强、好奇心重的学生来说,会不自觉点击进入隐藏着垃圾信息的网站,并沉迷于其中,这严重影响了学习,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网络中虚拟的人际交往导致了大学生交往方式的改变和交际障碍的产生,过度地依赖网上交流,慢慢忽视与身边的朋友的交流,淡化了人际关系,缺少与实际生活中的父母、朋友的沟通。这种情况屡次发生,致使大学生逐步丧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 出现“低头族”。“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就在你的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我们发现,在地铁、公交车站乃至我们参加聚会时,都会出现大部分参与者都是低头族,网络让他们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脱离了群体,阻断了与外界的交流,也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著.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三联书店,1997.
[2]左开群.论网络化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J].经济师,2005.
作者简介:
扈信花,罗福玉,郑雁琼,重庆市,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