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君
一、课前准备,承前启后
大部分的小组合作课堂看着热闹,学生从上课开始围坐在一起,生生互动形式单一,课前的热身较少。因此,为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知识,并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初次自评分组,我将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每位学生会领到一张小纸条,是关于上次课内容的问题,按学业水平进行自评,若拿到的问题较难,可与附近能力较强的同学交换纸条,全班共有六类纸条,匹配六个颜色限时一分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第一次学业水平分组,又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匹配不同的颜色,与不同的学生合作,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中结合自身经验和认知,与他人分享或帮助他人,快速解决共同的难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步,交换完纸条后,按照纸条提示的颜色找到事先已经在桌面右上角上贴好一种(共六种颜色:红、绿、蓝、粉、白和褐)颜色卡片纸的桌子,按随机的六种颜色分组面对面坐好,若有些学生没有找到匹配颜色的座位,可向教师求助,从教师处领取纸条上对应的颜色的卡纸并覆盖在任意空座位上,限时一分钟。这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互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对应的座位,避免最后尴尬落单,达到课前预热的效果。
第三步,课前分组讨论完成手上分配到的纸条的问题作为对上节课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手上的问题,限时快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若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没来得及换纸条,可马上请教其他同学。这个环节可以让不同颜色的小组成员进行第一次合作互助,让组员对彼此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点掌握程度进行初次综合评估。
二、教师简洁引导,助力难点解决
为了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互动,教师的导入尽量简洁,可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天气现象、历史典故等,快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耗时三分钟。学生可起立抢答,若知识点间有衔接的内容,教师可穿插复习提问,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并在黑板上对每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所代表的色块进行加分,每个问题一分,此环节两分钟。学生回答之前,要求说明自己本节课代表的色块和姓名,否则不予加分。这样做是为了渲染竞争氛围,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度,问题难度可针对当堂课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整。
三、发散空间,小组合作设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得较为广泛,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学生可结合自身情感、认知和经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个体影响力,而群体间因组成个体不同,又会有群体间的差异,生生互动便能产生多种形式的互相影响,产生各种答案,进而达到发散思维空间、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目的。
比如,我讲到“台湾”一节时,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教师的引导以及中图版书本68~75页和地图册32~33页关于台湾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介绍,设计一份关于台湾地区的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之间(若时间充裕可加入人文地理的内容)的联系的思维导图。若是知识关联性较小的内容,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两个问题来要求学生讨论,不一定要设计思维导图,也可设计完成表格或学案内容,问题的答案尽量发散。
以上环节限时五分钟,先按原来的位置进行不同色块的组间合作,并做好笔记,此时教师会巡视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要求小组全员参加,否则这个小组的所有学生会按色块分别被扣一分,表现积极主动的学生会按色块加1到2分。同时,教师告知每个小组选出指定的某一个色块的学生作为本小组的组长(因为广东省韶关市田家炳中学每班的座位安排是6~8位学生排成两行相对而坐,共6个小组,这就是全班分成6个色块的原因,开展小组合作时不用再耗时摆桌子),选出各色块的小组长,共6位。
五分钟后,同色块小组合作:15分钟设计板书,20分钟分色块展示。上一环节每组选出的小组长作为每个色块的小组长,在原位坐着不动,组织同色块的成员带上书本和纸笔到本小组的位置站立着参加讨论;每位小组成员,都应耐心倾听;组长要组织好本组成员先选好至少2名板书书写员,坐在座位上的至少2名补充员、2名纠错员,同时选出至少 1名讲解员;讨论设计完之后,板书书写员马上离开座位,把本组的思维导图写在事先安排好的黑板上。因为同色块的合作和加分是从上课时就开始的,所以同色块的合作可以很自然地过渡而无须热身,选出的小组长是每组的组织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成员完成前期的角色分配,并尽到自觉领导的义务。因为每节课的内容不一样,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也不尽相同,所以每次的组长都会有新面孔,既保持了学生上课的新鲜感,又能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其集体合作意识。此外,教师巡堂时既要给出合理建议,又要观察每组学生的参与程度,若有学生无法参与或者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那此色块小组将被扣除五至八分。
15分钟后,分组展示:每个色块将有3~5分钟,派1~2名学生讲解本小组的思维导图,20分钟展示时要注意倾听和做好笔记,切忌重复之前小组的讲解内容,否则将不予加分。讲解时要充分表现本组亮点,一个小组讲解完以后,包括本小组在内的所有纠错员和补充员,可对刚才的讲解进行纠错和补充,整个展示过程每位学生都要做好课堂笔记。教师在每次讲解时要及时给每个色块进行加分并在最后评出最高分,在课后进行奖励。展示越靠后难度越大,所以,后面展示的小组讲解的每一个亮点分值应该比前面的要高4~6分,在讲解都完成以后对本次展示进行小结和点评。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四、课后总结,倾听学生心声
每节课都会有录像和照片,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回放观察每个上课细节,并在下次作出调整。同时,每节课也都会有小饼干和糖果之类的奖励,在发放奖励时,教师可随机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课堂感受,并引导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应做好笔记。一节好课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因此,学生的心声同样重要。
五、地理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反思
(1)尊重个体差异。生生互动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因身高、体重、兴趣、性格等生理和心理的差异,会在小组合作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对其进行心理和认知方面的研究,尽量让每种类型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都有话可说,或被讨论的氛围感染參加到其中;教师在巡堂时也可加以引导,在课后多与同行讨论解决方案,发掘每种类型的学生擅长解决的地理问题;多进行形成性评价。
(2)加强交往互动。生生互动的本质是交往,地理学科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很容易有话可说,但每位学生因个体差异,都有可能存在错误认知。所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加强生生间的互动,并结合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纠正狭隘的情感认知和片面的思维习惯。
总之,新时代的年轻教师在每一堂课都应该合理使用适合本堂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小组合作集快乐学习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于一体,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既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又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教学相长,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人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郭丽梅.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
[2]马九荣.生生互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