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的策略与研究

2018-03-23 11:38曹娟
教师·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渐进式学段声部

曹娟

長期以来,中小学音乐在教育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鉴于此现象,要做好中小学音乐渐进式模块化衔接的策略与研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掌握课程目标,用渐进式模块化组织衔接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2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施行,标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根本动力,以体验参与为有效途径,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课程性质主要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新课标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小学低年级(1~2年级);第二学段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第三学段初中各年级(7~9年级)。又将课程内容结构框架分为四大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并针对以上领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在体现音乐本位的同时,努力贯彻、达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面对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知识面宽、信息量大的音乐教育教学,笔者认为,渐进式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加清晰地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段、每个年级、每个单元模块下教育教学的重难点衔接。比如,音乐基础知识中识谱、视唱、听音是音乐学习的基本,这种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助于学生在音乐表演及创造等模块的学习,具体划分为:第一学段初识简谱,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与相同时值休止符,以及其组成的节奏,能听唱大小三度、大小二度,完成纯五度旋律音程及单声部音阶练习,认识七个基本音级,分两段练习“do re mi fa”“sol la si do”等;第二学段认识简谱,增加认识全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及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等,听唱大小三度和声音程,二度、三度混合音程,完成大小三和弦的分解混合练习及双声部音阶练习等;第三学段认识简谱及五线谱,识记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时值及组成的节奏,加强音程综合训练并加强二声部、三声部的演唱训练等。以识谱、视唱、听音能力为各模块学习基础,按学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教学既有系统性,又有阶段性并不断提高。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模块密切结合,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用渐进式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地组织衔接,更好地贯彻并达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二、分析教材结构,用渐进式模块化规范衔接

我区使用2012年湘教版中小学音乐教材,在单元模式中,横向排列教学四大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音乐技能中,纵向训练的三大模块: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模块化教学会针对每个年级、每个单元,以专项能力训练为课程内容,以专题知识教学为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使教学以模块为中心进行,横纵联系,树立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教师要认真领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作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激励者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比如,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音乐学习的活动基础,它是以听觉得到感知和想象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聆听短小的音乐,欣赏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可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并知其不同。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让他们形象直观地感知音符的时值长短。比如,用× ×(走 走),感受四分音符时值;×× ××(跑跑 跑跑),感受八分音符时值;×O ×O(跳 跳),感受八分音符及八分休止符时值;听辨常见打击乐器音色等。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注意力能够较长时间集中,可聆听不同体裁小型的音乐,欣赏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对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音乐做出律动,会识读节奏谱,听辨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音色等。中学要求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和体验,加入各种体裁音乐的聆听以及戏曲、曲艺音乐和音乐表现,对常见节拍、典型节奏会听辨、会识读、会表现等,难度逐级加大,层级分明。如果小学教学不规范,教材内容模糊,对结构认识不完整,中学衔接就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各年级教材内容的研究,使用规范的教法。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各模块间存在的联系既是平行并列的,也是线性纵深的,在操作训练与理论学习间寻找到了最适合的切入点,用渐进式模块化规范衔接。

三、实践过程方法,用渐进式模块化精准衔接

在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教师需要以音乐学科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学习兴趣为动力、学习需要为依据,针对中小学段学生年龄、自身差异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统筹考虑模块之间及模块之内进行的先后次序、学时、内容等;在设计和安排课程的过程中,要将模块的课程知识与课程目标的逻辑联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层级体现。

以四年级二声部歌曲《太阳出来啦》一课为例,教师要先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演唱风格、思想内涵、歌曲曲式等全面掌握,针对学生现状,预设学生各环节学习的过程,根据每个环节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目标、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目标来设计引导。首先,导入感受初春的画面,太阳出来了,大家一起跳一段欢快的彝族舞蹈来创设情境;接着引用乐曲中的重点、难点乐句及节奏型,设计成相对简化的发音练习及节奏练习,再进行歌曲学唱;其次,在二声部合唱训练中,先学唱二声部旋律,再学唱一声部旋律,使两个声部主次分明,配合起来演唱。练习时,每次的要求要比前一次更高,逐层递进,让学生能够得着、做得到,在教师的精心示范、引导鼓励下,学生很容易掌握二声部歌曲的演唱配合。最后,加入相应的体态律动等来巩固提高。梯度式训练实践,让本课二部合唱的重点、难点在“唱”中解决,在“唱”中练就学生的歌唱水平,在“唱”中寓教于乐。在小学二部合唱训练的基础上,初中合唱练习就可以加入三声部、四声部训练。以歌唱模块映射其他模块,只有不断地进行渐进式模块化训练实践,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精准衔接,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有效地提升。

四、完善评价机制,用渐进式模块化完整衔接

模块化教学是教法与模块、学法与模块、技法与模块、表现与模块等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提升的策略。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应灵活多变,可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学生的学法也创新多样,可根据学习环境因地制宜。在本模块学时完成时,可设计表现活动或简单测试,以达到预期目标,测验的目的其实是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从而采取措施提升其学习方法。教师可根据《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实施综合测评,并认真分析结果,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艺术成长经历与发展的重要指标,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做好中小学音乐教育完整衔接。

五、结语

总之,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是一个呈现前后衔接、逐层递进、完整有序、内在联系的整体,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好这个整体,才能用坚定的目标、多样的方法、扎实的知识等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无缝衔接,达到音乐教育教学总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国发〔2012〕41号.2012-09-07.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渐进式学段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