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琛 王红娟
摘要:新时代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转向了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除了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方向性。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就变得愈发重要。本文首先从实践课程门类、实践教学资源、校内语言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然后分别论述了应如何改进这四个方面,构建多维立体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英语专业;实践教学
一、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为: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具体而言,要求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正确流利进行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具有熟练准确运用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英语撰写常用应用文书的能力。要想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英语专业除了进行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以外,还需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学科的资源,开设优势学科的相关主干课程,使英语学科与其他优势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实现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实践教学则成为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中关键的一环。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多方受益,但实际上,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实践课程门类单一,实用性不强
实践课程是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很多英语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时门类相对比较单一,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同,实践课程分布也不均衡。另外,实践课程的学科依托性也不明显,实践教学的内容专业性不突出,没有自身的特色,并且实用性也不强。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利用不充分
实践教学资源指用于实践教学的资源,分为两种:教学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供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学习的材料。实践教学资源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但由于英语专业在很多高校并不是优势学科,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所分配到的经费十分有限,导致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再者,由于整体实践教学体系不成熟,对教学资源并没有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划,很多资源都没有被开发出来,遭到了浪费,因此存在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三)校内语言实践基地学生参与度不够
校内语言实践基地是实践课程的一个有力补充。但是很多高校的校内语言实践基地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一般只是阶段性地组织一些英语实践活动,比如英语演讲大赛、英语口笔译大赛、英语配音大赛、英语国家文化大赛等等,而没有常态化,而且很多实践活动的覆盖性不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这样对学生整体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显著。
(四)校外实习基地不完善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最真实的平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远远不够,只能满足一部分大四毕业生的需求,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的校外实习单位需要自主选择,而往往他们选择的单位与英语的专业契合度很低,实习效果很不好。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校外实习的机会。另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也没有形成制度化,校企双方的合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彼此关系不紧密。
二、构建多维立体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鉴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多维立体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一项很紧迫的任务,它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所谓多维立体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从实践课程,到实践教学资源,到校内语言实践基地,再到校外实习四个维度的交叉融合,使其互相渗透,相互促动。
(一)增加实践课程门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大专业倾向性
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旨在依托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最常用平台,能够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合理实效的实践课程应充分体现出其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英语专业在设置实践课程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课程门类是否与理论课程相呼应,并涵盖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实践教学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具有实用性与社会同步性;实践教学是否依托了优势学科,具有学科专业性。首先,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门类,并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在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中,语言知识是基础,但语言的综合产出能力最终还是依靠语言实践来提高。因此,实践课程门类应能够全面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足够的涵盖性,与五项技能相关的实践课程要尽量保持均衡,并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做出适当的调整。其次,教师对涉及每项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都要精心设计,把握好难易度,做到形式丰富多样,避免单调重复,同时将趣味性考虑在内。另外,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選择上应以实用性和社会同步性为原则。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邀请或聘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来指导实践教学,这样就基本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而尽量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弊端。最后,实践教学应以学校自身的优势学科为依托,体现出一定的专业倾向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即使很强,如果没有学科倾向,也就是没有专业方向,那样他们的知识结构就很单一,社会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二)加大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并充分合理使用
目前,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都存在教学资源投入不足,相对匮乏的问题。实践教学资源的好坏对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大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完备的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应根据经费的数量,再结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和学生人数合理配比教学资源,做到既能满足教师实践课程和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需要,又不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有了实践教学资源的保障,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就成了关键。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有两个用途: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前者主要是对教师而言,后者则是对学生而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功效,从制定授课计划,到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上都需要考虑到现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做到物尽所用而不浪费。这包括语音室、口译室、语言平台、翻译软件等一切硬件与软件设施,也包括一切可获得的语音、视频等教学资源。另外,还要积极建设学生自主实践平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同,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学生自主实践平台建设就十分重要。教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自主实践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定期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实践学习任务按时进行细致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及时有效的反馈不但可以敦促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实践热情。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纳入到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中来,以强制性监督他们的努力程度。
(三)发挥校内语言实践基地作用,全面推动语言实践的开展
校内语言实践基地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另一个平台,也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根据高校英语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校内语言实践基地也有着不同的操作模式。有的是按照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来分类的,分成不同的技能培养模块。有的则是按照培养方向来划分的,分成翻译、商务等不同的模块。校内语言实践基地一般都是由专门的团队负责指导和组织活动,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要想让校内语言实践基地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首先必须做好指导团队的建设工作。只有指导团队能够高效工作,语言实践基地的各项任务才能有序展开。具有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内语言实践基地的工作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组建不同的指导团队。指导团队应由若干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的工作原则是快速、高效、制度化。指导团队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任务可以快速有序进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另一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时,指导团队同时也在进行自身实践能力的强化。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校内语言实践基地不只是为少数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而是面向全体英语专业学生开放。因此,指导团队还要注意通过有效宣传、增加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设置奖励机制等措施吸引学生踊跃参加,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全面推动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果能在任务设计和实践活动中加入与实践课程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相关的内容,那么一方面可以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巩固实践教学内容,并为校外实习基地单位完成一定的工作,一举多得。
(四)开拓与完善校外实习基地
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对学校而言,校外实习基地既是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与校内语言实践基地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借助企业平台,英语专业可以切实有效地完成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使学生尽早进入工作角色,缩短其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期。对企业而言,在合作期间可以支配低薪酬,甚至零薪酬的在校实习生,一方面节约了部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体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目前,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分别是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明显不足和校企双方合作不紧密。对于第一个问题,校方在管理与维护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新的合作单位,以满足学生校外实习与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首先应该满足大四毕业生,如果还有余力,就给大三以及更低年级的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习的过程让他们发现自身知识的匮乏性和盲点以及校内实践训练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当然,实习基地的开发不是数量越多就越好,而是要考虑与英语的专业相关性,否则学生实习的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对于第二个问题,增加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合作、人员合作和资源合作。所谓制度合作,指的是可以将企业管理和运营模式有选择地运用到校内实践团队建设和管理当中,让学生可以提前熟悉企业的工作机制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所谓人员合作,指的是教师走到企业中间,为企业员工培训语言技能,同时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运营机制,增加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实践团队的管理能力,而企业相关人员则走进学校,参与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与座谈等活动,直接有效地找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实践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所谓资源合作,指的是企业的有关资料可以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供学生校内实践教学使用,将合作延伸的课堂之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社会性。通过以上三个方法就能大大加强校企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
通过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校内语言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四个维度的交叉与融合,彼此相辅相成,那么就可以成功构建多维立体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本文首先就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然后从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校内语言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的训练场。实践教學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高校应找出自身现有实践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欧阳美和,姚善英.构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142-144
[2]王红.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大学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J].科教文汇,2018(4):171-172
[3]伍志伟,穆雷.构建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J].外语教学,2015(1):98-102
课题项目:本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东北电力大学教改课题“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编号为:JX2016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庞琛(1962——),男,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吉林人,主要从事跨文化、商务翻译、二语教学与习得等方向的研究。
王红娟(1980——),女,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吉林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博士在读),主要从事语用学、语言哲学、二语习得等方向的研究。